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保障校車安全,咋就這麼難?(20111118)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8日 22: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FA4026C0AE0D4b078E48D593A21CE39E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11月16日的時候教育部下了一個緊急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對於校車安全進行一次大檢查。那麼這次檢查出了什麼隱患我們到現場去看一看。

資料圖

    不按人數只按重量,這樣的司機有資格擔當校車駕駛員嗎?在廣州市的白雲區交警截停的中巴車上坐滿了幼兒園的孩子,而車上的司機和一位隨行老師面對交警也是一問三不知。沒過幾分鐘交警檢查了另外一輛校車司機拿不出校車證等證件,三四個孩子擠在兩個座位上荷載26人的校車足足坐了44個孩子。

資料圖

    景德鎮市交警支隊在校車專項整治中查處兩輛嚴重超載校車,其中一輛荷載7座的微型車竟然擠進了22名幼童加上一名老師和一名司機共有24人,超員率高達340%不大的車廂裏黑壓壓一片。車裏的小孩有三五一團擠著坐的有的沒有座位就乾脆站著....

    主持人 董倩: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11月6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對於校車安全進行一次大檢查。這次檢查檢,查出了什麼樣的隱患?我們先到現場去看一看。

  2011年11月17日廣州白雲區

  廣州交警:核載19人,車上有27人。

  廣州校車司機:校車司機(重量)可以頂三個(小朋友)。
  不按人數,只按重量。這樣的司機有資格擔當校車駕駛員嗎?在廣州市白雲區,交警截停的中巴車上,坐滿了幼兒園的孩子,而車上的司機和一位隨行老師面對交警也是一問三不知。

  記者:她是不是你們的老師?

  幼兒園學生:不是,不是,不是。

  記者:天天都是她上車帶隊嗎?

  幼兒園學生:很擠,很擠。

  沒過幾分鐘,交警檢查了另一輛黃色校車,司機拿不出校車證等證件。三四個孩子擠在兩個座位上,核載26人的校車,足足坐了44個孩子。

  2011年11月17日江西景德鎮

  景德鎮市交警支隊在校車專項整治中,查出兩輛嚴重超載校車,其中一輛核載七座的昌河微型車,竟然擠進了22名幼童,加上一名老師和一名司機,共有24人,超員率高達340%。不大的車廂裏黑壓壓一片,車裏的小孩有三五一團擠著坐的,有的沒有座位就乾脆站著。

  2011年11月17日貴州貴陽

  貴陽市交警部門對校車超載現象也進行了突擊檢查,對一輛違規校車進行了查處。
  鄭燕剛 貴陽市交警一大隊四中隊指導員:

  涉嫌違規貼膜,不能夠看得清楚車裏面學生的情況。

  在教育部發出緊急通知後,全國範圍內都在進行校車安全大檢查,而發現的問題恐怕並不出乎各地交警部門的意外,因為這樣的檢查事實上交警部門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

  2011年11月24日新聞
  河北保定交警:別動,下車,下車。
  沒事,沒事啊,沒事,沒事啊。

  看看10月份被交警查處的河北保定市一家幼兒園的校車,兩輛麵包車內,或站或坐擠滿了四五歲的孩子。經過交警清點,核載6人的金盃麵包車塞進了32個孩子,連同教師和司機,總共是34人。而泉順麵包車核載8人,實際載客20人。

  記者:擠不擠呀?

  孩子:擠啊。

  記者:擠得難受唄?

  孩子:難受。

  來自教育部的統計數據,目前全國中小學校共有在校學生1.8億人,而能夠乘坐校車上下學的中小學生和幼兒大約只佔2.7%。校車本就寶貴,但是它們安全嗎?一次次校車悲劇,已經為全社會敲響了警鐘。

  主持人:車少,但是人多,那麼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坐上有限的校車,超載就成了給定條件下最現實的一個選擇。

  我們不妨來看看,曹林,中國青年報的評論員,他説:“新一輪安全檢查開始了,每一次悲劇之後都會有這種亡羊補牢的行動,但是這種檢查動真格了嗎?有沒有真的檢查?檢查在一陣風後有沒有持續?檢查發現的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從悲劇的接二連三來看,我們太容易健忘了,震撼、悲傷、痛心過後,沒幾天就遺忘了。”

  在校車安全這個問題上,我們真的是有點健忘。去年《新聞1+1》也報導過,在湖南衡陽發生的在因果橋上14名孩子,因為超載的、改裝過的農用三輪車而發生的事故,小小的生命就已經隨風而去這個現實。為什麼多少次超載這個問題永遠是在同樣的問題上犯同樣的錯誤呢?如果超載的問題是發生在一些合格的校車上,那麼孩子們的生命安全還能夠得到一點點來自底線的保障,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有限的校車裏面,那些不合格、不規範的校車又佔絕大多數。

  接下來看的這一組照片,恐怕看了之後,你我都會心疼。

  這是2007年1月17,在北京海淀區魏公村路口拍攝的一張照片,這一個超載的小三輪車上大概有四五個孩子,他們的安全帽在夕陽下顯得特別刺眼。

  再看這張照片,拍攝在2010年11月,在雲南的洱源縣,這個類似金盃麵包車上已經有20多個孩子。注意看,在副駕駛座上已經疊坐了三個孩子,這還不算,司機正在往車上塞另外的孩子。

  再浪看這張照片,這是拍攝在今年的9月5日,廣東梅州市五華縣的郭田鎮,這是一輛小貨車,限載是半噸。但是我們看車上密密麻麻站了多少孩子,50多名。

  所以我們不妨再回頭來看一個評論。中國週刊總編助理,他説:“排查是最為簡單的方式,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更重要的是在於建設、在於精細化的制度設計與執行管理,政府應該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校車是90年代才剛剛出現的一個事務,我們的起點低,而且我們的起步也比較晚。近兩年,國家相關部門對這個問題已經是越來越重視。在今年秋季開學以前,教育部就專門召開過一個中小學校車的試點會議,決定在全國六個地方進行校車的試點。那麼快半年的時間過去了,試點的情況怎麼樣?我們一起去看看。

  今年8月浙江省德清縣、山東省威海市和山東省無棣縣,以及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黑龍江省雞西市、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成了教育部中小學校車運營管理工作的試點。眼下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個月,他們試行的情況到底怎麼樣?

  馮紀元 西安閻良區教育局紀委書記:到目前為止,我們安全運行兩年多時間,沒有出現任何一起交通事故,安全保障學生們上學。

  楊文治 山東濱州市無棣縣教育局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每個學生都有一個乘車卡,學生家長可以收到學生平安上車下車的信息,學生上車以後坐到固定的座位,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我們還都給它買了20萬的保險。

  我們看到校車安全保障首先來自政府投入。據了解,一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校車售價達20多萬元,而在擁有校車數量較多的浙江德清縣,光購買79輛校車,政府就拿出了兩千多萬元,這79輛校車全可以做到覆蓋城鄉。

  記者:79輛的兩千多萬元,哪個部門出的錢呢?

  羅永昌 浙江德清縣教育局紀委書記:這個是財政統一撥的,是政府。
  記者:是德清縣的縣政府還是?

  羅永昌:對,是縣政府。

  雖然地方財政解決了校車的成本問題,但是校車改革不僅僅是拿錢那麼簡單,接下來的維護和運行才是真正的重頭戲。

  馮紀元:現在就是運行費用比較緊張,我們現在還收一部分費用,小學生按每天兩塊錢收取乘車費,這個基本上就是作為司機的工資,暫時能保住,但維修這一塊費用不夠。

  楊文治:我們學生家長承擔50%,財政承擔50%。現在對校車這一塊沒有什麼優惠政策,如果縣財政不拿出補貼,完完全全收家長的乘車費,可能有的家長就困難。

  根據我們從黑龍江省雞西市和遼寧市桓仁縣了解到的情況。2006年,雞西市組織12家客運公司,調整公交線路,延伸至無公交車的區域,新增了31輛公交車接送學生,併為每輛接送學生的客車減免客運附加費用。而桓仁縣雖然校車運力不足,但仍然因地制宜,週一至週日分別安排不同學校休息,集中校車接送學生。

  劉金凱 山東威海市教育局工作人員:從管理機制上,再一個從校車購買、運營這一塊上,我們逐步進行一些政策的更新,以及一些管理辦法的更新。校車試點這一項工作,為在全國更好地推廣這些先進的運營模式,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讓校車也成為中國最亮麗的一道風景,試點地區已經開始出發,而改革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怎麼解決?我們希望六個試點城市能夠找到辦法,而他們的經驗和示範效應在眼下也顯得彌足珍貴。

  主持人:去年教育部有一個調研報告,其中有兩點:第一,交通事故是校園安全事故中最主要的一種情況;第二,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就是交通事故多發生於農村。因此,教育部佈置的六個試點有一部分在鄉村,這個問題恐怕也會得到相應的步解決。

  剛才看了六個試點之後,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錢恐怕是校車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錢是問題,但是如果我們看另外一組數據,錢又不是問題。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比增幅31%,而且全年財政收入肯定會過10萬億,用這樣一筆豐厚的錢拿出一部分做校車方面的事情,恐怕錢並不是問題。

  到底應該怎麼解決校車問題?不妨看看兩位專家看,一位是熊丙奇,來自21世紀教育研究院,他説:“必須將校車納入政府預算,而且應該由中央政府買單,可建立中央財政負責買校車,地方財政負責日常運營和維護經營。”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位,他是來自中國教育協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的施進軍,他説:“目前的條件下,讓政府完全提供校車,既是不現實,也未必能夠高效運轉。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或者採取政府補貼、市場運作,最終實現政府機構負責校車的安全管理,校車的生産運營依靠市場調節的良性局面。”那麼這是兩位專家的看法,接下來我們不妨再聽聽另外一位家是怎麼説的。

  袁桂林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教授:不要一個模式,因為各地要發揮地方的自主性和創新精神,因為不同的地形地貌,還有各地學校佈局都是不統一的,還有不同的年齡段,義務教育階段和非義務教育階段還是不一樣,公辦和民辦的學校辦學主體不一樣,所以要因地制宜不同的模式。

  記者:解決這些問題的模式前提是什麼?

  袁桂林:還是立法,這樣重要的關係到千百萬兒童上學安全的問題,讓誰監管,沒有依法,根據什麼去監管,這不是問題嗎?還有就是追究責任主體,這個事情到底歸教育局還是歸公安局,還是歸交通局,還是歸哪個部門,得有一個責任主體,這個不是我們隨便説的。我們要立法,法律裏要説清責任主體,而且這個要全國最高的立法機構——全國人大來討論。

  主持人:聽完了幾位專家的看法之後,我有這樣一個感受,其實錢是一個問題,但是比錢更重要的是人的認識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把校車安全問題,看成是義務教育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們能夠把每一個乘坐校車的學生的安全,看得比我們自己的孩子的安全還要重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就一定能夠想出應對的辦法來,政府也就能夠整合各種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

  校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有了安全的校車,還真不一定就一定能夠得到校車的安全。因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説校車本身要合格、司機要合格、運營要規範,而且監管要規範。近年來,我們國家在國家層面上也出臺了不少標準、條例,但是這些條例和標準近年來實施的效果怎麼樣?我們不妨來關注。

  字幕:
  2005年4月3日
  河南許昌尚集鎮大韓村民辦幼兒園
  一輛麵包車經過改裝後塞進了59個孩子
  2006年11月30日
  長春一輛核載6人的微型麵包車
  車內搭載了13個孩子
  2007年7月7日
  河北鹿泉市某幼兒園接送孩子的麵包車
  核載9人內裝載41人
  2009年12月10日
  湖南平江某幼兒園
  定員7人的微型麵包車塞入了20多名孩子
  2011年11月17日
  廣西柳州柳江縣幼兒園鎮中心小學
  核載8人的校車坐了28個孩子

  超載,還是超載,面對每一次檢查不斷出現的問題,需要各部門再想想辦法,校車安全問題必須解決。

  去年12月,在湖南衡南縣的因果橋上,一輛農用三輪車奪去了14個孩子的生命。儘管六名相關責任人事後被免職,但是所有人在那時都在強烈地表達著自己的願望,如果這14個孩子有一輛安全校車?事發第三天,衡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六中就對媒體表示,要啟動校車工程,要添置一些規範的、符合要求、符合標準的校車,要採取多種途徑籌集,來解決當地的校車問題。那麼一年之後,情況如何?

  譚順之 湖南省衡南縣新聞辦主任:(去年)10月27號出了這個事以後,我們啟動了校車工程,這個校車工程我們先是試點,現在已經在三個鄉鎮試點了。我們通過教育部門出一點,社會支持一點,家庭支持一點,建立一個校園安全基金,也購進了一部分校車。目前,我們縣裏面有投入通過交通部門備案的校車已經有168台,都是小學生上學下學的接送。交管部門對這個校車實行了建立檔案管理制度,特別是的我們主要推出農村公交線路,我們啟動了11條公交路線,現在這個工程已經上馬了。説實話這一塊面臨的困難還是很多,包括社會這一塊資金投入和財政投入確實比較難,所以有些工作實施起來還有一個過程。

  為孩子們購置一輛什麼樣的校車?事實上去年7月,關於小學生校車安全的技術條件就已經實施。

  2010年7月23日新聞:
  為了規範校車的使用,防止類似安全事故的發生,今年7月1日,我國也推出了首部關於校車使用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

  《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這是我國第一部強制性國家標準,每一項規定應該是特別的,例如小學生校車必須每座配備安全帶,安裝“汽車黑匣子”,至少應設兩個應急出口,雙層客車和鉸接客車均不得作為校車等等,處處體現了安全細節。當時這樣一個強制性的標準標誌著今後不能隨意用公交車、中巴車、雙層客車等普通客車或微型客車作為小學生校車。但是目前的情況是這樣的一份標準,在一些地方還還是無法得到實施,
  2010年8月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嚴格説來,按照這個標準,在9月份一開學,天津僅有83輛校車恐怕都沒法上崗,但據天津交管部門統計説,目前天津有校車83部,校線車114部,此外還有每天活躍在小學門前的黑校車。新標準的實施讓原本符合標準的校車都變得不合格,更不要説那些黑校車。

  袁桂林: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執法的標準,校車不要看成是車,它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服務系統、監督系統、生産系統、管理系統,還有教育系統,幾大系統配合,才能真正良性運轉起來。

  主持人:關於校車的問題,現在存在著一個尷尬,就是有標準沒現實、有制度沒落實,我們認為現在最應當做的就是要趕緊加快校車的建設,因為我們校車的缺口實在是太大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個“中小學生上下學出行方式的調查”,這是教育部2001年統計:目前,全國中小學校一共是在校學生1.8億,有接送中小學生還有幼兒上下學車輛28.5萬輛,其中符合標準2.9萬輛,僅佔10.32%。換句話説,平均6428名中小學生才擁有一輛專業校車。這一組數字對比多麼強烈。

  在上下學交通方式統計中,乘坐校車上下學的中小學還有幼兒只佔2.77%,大概515萬人,而依靠騎車、步行上下學的64.2%,最大多數,乘坐公交車14.19%,乘坐私家車5.48%,乘坐學校或者家長租車5.94%,採用其它方式7.42%。

  我們老説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還有一句話,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而幼小的花朵需要一個安全的花盆,來提供它的成長。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個個口號,這更是我們全社會對於教育問題、對於孩子問題取得的一個共識。在經歷過一次次慘痛的校車事故,在經歷過一次次痛苦的內疚、反思之後,這次恐怕還應當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全問題需要特殊的保護,甚至是特權的保護。孩子們必須能夠坐在一個安全的校車裏面,有尊嚴地、安全地去上學。這是一個國家對於孩子的態度,也是國家責任的一個體現。

  在節目的最後,我們不妨看看有一些專家的一些建議。

  有一位專欄作家説,一些城市正在啟動試點校車項目。期望相關部門:要給學生配備性能較好的校車,別拿退役的公交車充數。另外路線安排合理,還有要給司機高工資,聘任責任心強的人員。最後,規定校車最高時速,並安裝GPS等等必要設備。這些是專家給出的一系列建議,我們也希望校車能夠在未來幾年高速發展,同時安全發展。

  好,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熱詞:

  • 新聞1+1
  • 保障
  • 校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