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如何讓産業資本慢些“走”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2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百度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期各類利好政策陸續發佈,監管層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提振A股意圖明顯。與此同時,産業資本持續出逃成為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資金鏈條緊張,另一方面卻是産業資本投資者頻繁套現。

  興業證券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雖然股指一直在低位運行,但産業資本大量套現減持股票的動作並未停歇。除1月産業資本略有增持外,其餘月份均出現凈減持情況,其中5月達到高峰。從減持的金額來看,比去年下降不少,但今年市場行情與比去上半年相比,亦相差甚遠。即使在行情低迷,産業資本仍選擇出逃,某種程度上説明,産業資本可能對實體經濟的前景不樂觀。從大小非解禁的數據來看,今年下半年將達1400億元,與上半年1500多億元的規模相差不大。

  怎麼樣才能將産業資本留在實體經濟?從資本逐利的角度來看,自然是要讓産業資本看到盈利的前景。最近,央行企業家經濟信心指數降到了一個較低位置,從一個側面表明産業資本對經濟前景較擔憂。這或是産業資本出逃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大的方向來看,要將産業資本留在實體經濟,還是要提讓産業資本看到希望,重拾信心。

  目前,市場上流行著各種關於“中國經濟見頂論”版本。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即使繼續下行也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機會變少。當然孕育這種機會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制度創新,而創新的核心是市場化。應該讓眾多民間性質的産業資本在與國資同等的競爭條件下發展,激發産業資本的創造力。在改革開放30年過程中,也正是因為從制度上釋放了民間的活力,才使得中國經濟有了大步向前的動力。如今,監管部門出臺了多項舉措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民間資本面臨新的機遇。但這還不夠,在利率市場化未完成的背景下,中小民企依然難以獲得與大型國企相同的融資通道;中小民企在産權制度和經營環境上,依然受到的阻礙較多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中國經濟的制度紅利潛力依然存在。

  當然,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制度創新就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産業資本出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通過股市獲取了較高的超額收益,且退出成本較低。是誰讓他們獲得了如此高的溢價收益?在新股發行制度並未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低迷的A股市場仍可以實現高市盈率發行,而在香港市場,市場低迷或導致融資功能逐漸消失。

  業內人士認為,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未來A股市場相應的制度安排應該達到這樣一種效果: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融資功能也應相對減弱。這樣,新股的定價才會逐漸合理化,産業資本的溢價收益才會下降,未來産業資本出逃時也會再三思量。

熱詞:

  • 産業資本
  • 市盈率發行
  • 經濟信心指數
  • 實體經濟
  • 新股發行
  • 股指
  • 減持
  • 套現
  • 融資功能
  • 中小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