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給方言留空間,就是一種文化遺産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9日 15: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席評論

  馬長軍

  著名滬語專家、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錢乃榮編寫了一本小學滬語教材《小學生學説上海話》,預計今年8月初出版。今年9月初的新學期,這一本小學滬語教材就有望進入校園,讓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説正宗上海話。(《東方早報》6月18日)

  多年來,普通話在中小學校園強勢推廣,一些學校甚至明令禁止師生在學校講方言,使得很多人産生這樣一種認識,方言沒有用了,也使得中小學生越來越不會講方言,具有區域文化特徵的方言正在漸漸遠離我們的生活,這恐怕不是什麼好事。所以,上海方言進校園,讓小學生學習上海話,我認為值得肯定。

  我以為,包括上海話在內的各種方言,都包含著不可忽視的文化價值,也可以認為方言就是一種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當然也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

  任何一種語言都不單單是文字和語音的問題,都包含了各個族群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無論是幾億人能講的語言,還是只有幾千人聽得懂的語言,都在傳承著人類的文明。一種語言的消失,就意味著一種歷史的終結、一種傳統的消亡、一種文化的滅絕。隨著一種又一種語言的消失,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不斷遭受損害,文化的豐富性逐漸萎縮單調,人類就將生活在退色的文明中,這恐怕不僅是失去語言的那些族群的悲哀,也是整個人類的悲哀。

  每種語言的文化價值都值得尊重與傳承,而一種語言的文化價值其實還包括方言的存在。我不知道其他語種的方言狀況如何,但我們漢語的方言各自別有情趣。記得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就曾經與人合作説過一段關於方言的相聲,聽眾無不會心莞爾。(這裡順便提一句,這相聲就很講漢語特色,也常借助方言湊趣。)更值得説道的是我國的戲曲,上百種不止吧?佔據國劇地位的京劇固然很優秀,不同地區還有各種地方戲,當地人喜歡,到了外地也很受歡迎,很多地方戲的唱段在當今這個傳媒發達的時代幾乎是家喻戶曉,甚至很多人耳熟能詳,堪稱經典。每種地方戲都是以方言為基礎的,沒有方言,這些地方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方言如果被消滅,這些珍貴的地方戲文化遺産就無從繼承,就真的成了“遺産”。難道因為京劇是我們的國粹,我們就只聽京劇而把地方戲忘到九霄雲外?地方戲其實也是國粹,消滅方言丟掉地方戲,簡直是對我們的文化和傳統數典忘祖。也許,誰將來會用普通話表演地方戲,先試試啥味?不叫人笑掉大牙才怪,那跟英語演唱京劇一樣可以列入小品了。

  方言也是鄉音。“鄉音難改”,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眷戀著鄉音,多少背井離鄉的遊子在異鄉聽到熟悉的鄉音總是無比激動。鄉音,或者方言,就是故土就是親人,已經融進了人們感情,如何割捨?我國一些地方電視臺都不説方言,你根本就分不清哪跟哪。方言所能表現的地方文化被排斥被邊緣化甚至在被消滅了,我們的語言也將越來越單調而喪失活力。事實上,政府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不也很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嗎?曾經幫助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創造文字。

  上海將在校園內為滬語保留一定的空間,可以看作一種文化保護,值得各地借鑒。

  馬長軍

熱詞:

  • 文化遺産保護
  • 地方戲
  • 遺産
  • 東方早報
  • 京劇
  • 滬語
  • 小學生學説上海話
  • 講方言
  • 教材
  • 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