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考成本變遷圖”繪出教育的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11日 14: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梅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高考前夕,一則“高考成本變遷示意圖”的網帖很火:“70年代一本練習題,一碗綠豆湯,高考花費5毛錢;80年代買套好文具,花費10元錢;90年代買復習資料,喝媽媽熬的雞湯,花費350元;00年代請家教、租賓館,高考花費5000元;10年代請一對一補課、訂營養餐、租學區房花費4萬元。”幾代人曬當年的高考成本,從5毛錢到5萬元,除去物價上漲因素,變化之大令人吃驚。

  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考大學已不是當年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資料顯示,2011年,有23個省份的實際錄取率接近和超過80%,兩個省超過92%。與80年代初相比,增長10倍以上。考大學變得越來越簡單,但家長和學生卻越發不淡定了。

  筆者的妻子是一所省重點中學教師,她所在的學校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考上大學。但她發現,學生的壓力反而更大了。除了校內繁重的課業,很多人都在校外上各類補習班。這也使得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遍地叢生,生意異常火爆,一節課的價格被炒到百餘元甚至數百元。雖然教育部門連年下發“禁補令”,眾多家長、學生依然趨之若鶩。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筆者考大學的時候,雖然那時考上大學意味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我的壓力並不太大。因為一方面當時考不上大學的是大多數,落榜不算太丟人;另一方面,那時的就業遠沒現在嚴峻,高中生在小城找個工作並不困難。而現在就不同了,雖然高考看似不那麼重要了,但找工作的門檻卻越來越高,大專、本科甚至研究生已成許多招聘方的起始學歷要求,許多好職位更是要求有名校、海外教育背景。

  近來,“虎媽”、“狼爸”話題不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流行語。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龍、成鳳”培訓,已將“關口”前移到了小學、幼兒園甚至胎教時期。在就業難背景下,似乎人人焦慮,人人都缺乏安全感,個人所面對的局面,成了當代群體的集體寓言:底層家長擔心孩子“長大後你就成了我”;處於社會中上層的家長則生怕孩子“往下掉”,將來失去體面的生活。

  一股莫名的教育焦慮在社會上蔓延。但這遠非是教育自身的問題,更多的是許多社會問題在教育中的映射。當今社會,由於長期的城鄉二元格局、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權力、資本的可繼承性被認可並被強化等,讓底層向上流動的阻力變大,“知識改變命運”的號召力正變得脆弱。但高考作為最公平的競爭方式與機遇,仍是大多數中國孩子寄望改變命運的必由之路。

  近期,一部高考題材的紀律片《中國門》在網上熱映,影片中有一部分鏡頭聚焦甘肅會寧,這個高原貧困縣因為一些農村家庭不惜代價賭高考、到縣城陪讀而聞名全國。這裡的孩子夙興夜寐、發憤苦讀,一位當地女孩信心滿滿地面對著鏡頭説:“雖然我們現在和大城市的學生沒法比,但是我們可以和他們比未來!”但這個孩子還應該知道,高考只是一道門,她跨過這道門後,還會有就業、生活等一道道門等著她開啟。這些人生拐點,是機遇,也是一串串的挫折與未知。為她祈福!

熱詞:

  • 高考
  • 教育部門
  • 家長
  • 學生
  • 考大學
  • 知識改變命運
  • 關口
  • 中國門
  • 練習題
  • 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