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天價補習班:越補越“虛”!(20120517)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22: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d9a6551c492f42f09b820269b7a6cb80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補習學校工作人員:650元一節課,80個課時是五萬二。

    五萬、十萬,天價的補習班為何瘋狂?

    學生:五分之四吧,反正除了幾個人都在上。

    學生家長:沒辦法,孩子都要分數。

    95%進重點,會考包過,提分明顯,義務教育階段為什麼培訓機構會如此氾濫?

    杭州風瀾教育工作工作人員:你們請(老師)肯定是請不出來的,我們有我們的渠道。

    上海精銳教育工作人員:跟學校都是有一些建交的。

    公辦教師校外走穴,義務教育市場培訓,小升初、初升高,天價補習班的背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扭曲的市場?

    熊丙奇:政府部門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方面是不是有真正的作為。

    《新聞1+1》今日關注--天價補習班,誰的“瘋狂”?

    CCTV消息:這些年,好多東西的價格漲得太快,於是中國人民就發揚了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開始苦中作樂。大蒜價格漲得很快,就起名叫“蒜你狠”;大豆要是漲了就叫“逗你玩”;大蔥的價格要漲得很多就是“向前蔥”。今天我們要關注的這個價格漲得也非常快,我們該給它起個什麼樣的名呢?這件事就是各種校外的輔導班和補習班價格直線上漲,甚至比大蒜、大豆、大蔥漲得還猛,但是它不統計到CPI裏去,所以我們就悄悄的自己知道就行了。

    好多人就覺得應該給它起名叫“補不起”,它不就是各種各樣的補課嗎?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別看價格直線上漲,説補不起,但是補的人變得更多。政府天天在喊叫停,它卻越來越火熱,陷入到一片瘋狂之中,到底誰瘋了?

    50000塊錢可以做什麼?可以買10台iPhone 4S,可以買3000公斤豬肉,或者6000L97#汽油。然後對於孩子還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家庭,他們還會多一個選擇?

    字幕提示:2012年5月17日新聞

    主持人:又到會考升學季節了,近期一些培訓機構是再度忙碌了起來。有的學生一學期補課費超過了五萬元。

    工作人員(浙江省杭州市風瀾教育培訓機構):我們一門課沒打折之前大概是在4800元(一學期)。

    某培訓機構工作人員:是650元(一節課),80個小時是52000,總共費用。

    學生家長:一個學期可能有十幾萬,我聽説多的十幾萬都有。

    五萬可以送孩子去培訓,很多城市的很多家庭都在毫不猶豫地做著這樣的選擇。看看各大城市專門針對孩子們的培訓機構幾乎達到了氾濫的程度,而收取的費用也在上漲。

    學生家長:剛開始一期大概在1200左右,後來逐年上漲,漲到現在基本每期都是2000多塊錢。我們這個相對來説還算是比較低的。

    楊旻(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任何培訓班的費用都是在節節攀高,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記者:你們班上補習班的孩子多嗎?

    學生:很多,五分之四吧,反正幾乎除了幾個人都在上。

    記者:學習好的學生也會上嗎?

    學生:也會上。

    記者:你們班有多少人上(補習班)?

    學生:我們班都上。

    記者:你知道多少錢嗎?

    學生:每次都得千八百的。

    培訓到底有多火爆?記者找到了兩年前的一些數據,在教育程度最發達的北京地區,與整個北京市約200萬中小學生總量相比,中小學培訓市場規模至少在135萬人,平均每10個學生中就會有6.5個報名參加培訓機構。我們搞不明白,在國家大力為中小學生減負的背景下,為什麼絕大多數孩子會馬上選擇校外培訓機構,他們在培訓什麼呢?

    打開一家培訓機構網站,看著“小升初:95%進重點,小升初連續10年蟬聯第一,特級教師、一級教師、一對一授課”這樣的廣告,我們就會知道答案。

    某小學學生家長:三門都得上吧,語、數、英。

    沒辦法,光説要分,孩子沒分不行,所以沒辦法。

    因為你要考重點中學,不上這個班基本不會要你。

    有用沒用不好説,反正人家上了你不上,就覺得可能要吃點虧唄。

    北京、上海、長沙、武漢、重慶、成都,在每一個城市眼下又是小升初的關鍵期,週而复始,年復一年,明年的培訓費又會漲到多少呢?

    主持人:先講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我有一個同事,很多年前孩子剛出生不久的時候,他就信誓旦旦的堅決要做一個挑戰者,我才不讓孩子陷入到應試教育的泥潭當中去,什麼班都不讓他報,要讓他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今年孩子要小升初,然而在今年春節的時候他突然坐立不安,因為他發現他幾乎成了他孩子所在的班裏最後還不送孩子去參加各種培訓班的家長了。左打聽、右打聽,他陷入到了焦慮、瘋狂和強烈自責的階段,我這不是在把孩子向火坑裏推嗎?我這不是在毀孩子的未來嗎?結果春節快過完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瘋了一樣的開車到自己的老人家裏,把孩子給接過來,趕緊去報班。在小升初之前剩下的這幾個月裏,把時間排的滿滿的,一下子交出去了四萬塊錢。他成了當初他信念的叛徒,但是他有什麼辦法呢?我的這個同事幾乎是天下很多父母的一個縮影,都曾經之前有過信誓旦旦,但是最後在應試教育即將臨門一腳的時候全部潰不成軍,誰也打贏不了這個跟應試教育的戰爭。但是難道我們就要這樣繼續縱容下去嗎?現在學生當中非常流行叫“杜甫很忙”,其實真忙的是孩子。

    看這樣一組照片,先看第一張,這是3月底在南京一個補習班外,就是輔導機構外,蹲著吃飯的小女孩上午剛上完課,中午趕緊在父母的注視下簡單吃兩口飯,因為馬上接著又補習另一科,這孩子多慘,我真怕中國的天下父母最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想到最後的孩子都是扭曲的。

    第二張,這到處在誘惑著家長的眼簾,“精品小班、精品託管班、一對一名師輔導”,“高中、初中、小學各科輔導”,而且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電視機前的您,只要您的孩子還是學生,估計您的手機上經常接到各種培訓班發給您的短信吧?

    第三張,這是一個培訓機構課外輔導班校外的景象。在週末的時候,各路家長領著孩子來參加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一天排好幾科,孩子很忙,家長也很忙。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它直接給各個家庭帶來的負擔有多大?有一組數據顯示,北京、廣州、南京、哈爾濱、石家莊、西安、成都、銀川8個城市對近5000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一年家庭教育的總支出大約是8773.9元(在上述八個城市),其中有6031.4元用到了學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支出,包括補課費、各種培訓班的費用等等。回頭看,如果把這6000多塊錢刨除,一個家庭一年真正在校內的教育支出還不到3000塊錢,但是加了這6000塊錢,一下子就增負了。要減負的何止是孩子的課業和書包的重量,還有中國所有天下父母的重任和家庭的重擔。

    在這樣一個熱潮當中,小升初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它在怎樣扮演這樣的角色呢?我們接著看。

    取消小升初統一入學考試,表面上看卸下了孩子們的學習負擔,但你去問一問每一個孩子的家長,得出的結論卻是看似減負的背後拉開的是另一場殘酷的競爭。

    看看北京市鋪天蓋地專門小升初的教育培訓機構廣告,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多對一,名師輔導和高昂的培訓費用下,檢驗目的只有一個--提高成績。

    諮詢員(北京巨人教育):一定給他延伸一下奧數的知識,因為小升初這一塊,無論是你選擇學校後期的一些考試,它都不會脫離奧數的知識,因為課內的知識孩子與孩子之間幾乎是拉不開距離的。

    諮詢員(北京京翰教育):好一點的初中可以提前選擇一部分,假如我招收60個孩子,挑20個孩子可以進行選擇,所以咱們必須爭取到那樣的名額。

    諮詢員(北京精銳教育):現在整個小升初算下來一共有16種升學方式,預選、推優、點招、貢獻、派位、條子生、直升班等等。

    北京、上海、長沙,在每一個校分優劣的城市,一紙小升初,兩行辛酸淚,無數個家庭被裹脅在其中,無法自拔,而各類專門針對這些孩子的培訓機構氾濫,則是以一種看似市場化的方式強力地扭曲著義務教育。很多人在問,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到底有沒有經營範圍,國家命令禁止公辦學校教師不能在外以盈利為目的教書,但是那些培訓機構的特級教師和一級教師又是從何而來?還有為什麼在一些培訓機構一經名師輔導,孩子的成績就可以馬上直線上升?

    諮詢員:也有學校裏的老師。

    記者:學校裏的老師是指哪的呢?

    諮詢員:大部分學校裏的老師都有。

    記者:這個學校您是指中學、小學還是指其它的高中?

    諮詢員:小學。

    有一部分現在是在學校裏邊,就屬於咱們所説的這種一線的老師。

    我這邊老師是最好的,而且您要知道,咱們這兒只做一線的,就是説老師必須在校的,他對這方面肯定更懂一些,對孩子來説可能短期內效果是特別顯著的。

    遠遠超出小學所學範圍的考試,以及各種各樣的所謂的特長要求,名校競爭激烈,校外培訓市場就會推波助瀾。為了孩子,被恐慌情緒籠罩的家長們不僅亂了自己的方寸,也加劇了社會秩序的混亂。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優擇校和默許小升初入學考試,輿論在問,如果這種現象加劇,我們義務教育的正常秩序能維持下去嗎?

    學生家長:你不知道你努力的方向對不對,你只能是蒙著來,然後東一榔頭,西一杠子,那時候家長的心情已經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就逼著孩子去(考)。

    以北京為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已經成為中小學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班比率最高的地區,佔到了學生總數的80%以上,而針對中小學的各類補習機構也達到了10000多家,這真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數據。

    主持人:首先還是得再次強調,這小升初可是處在義務教育的範疇之內。但是現在小升初成了培訓的重點,如果説教育産業化在過去提出來了之後,現在慢慢被大家淡化甚至批駁,但是教育輔導産業化顯然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現實,現在圍繞著小升初這個産業也是越做越大。

    看看圍繞小升初要做多少準備?初中佔坑班37%,各培訓機構奧數班62.2%,各培訓機構英語班54.1%,各培訓機構作文班30.9%,藝術特長培訓35.4%,體育鍛鍊培訓16.3%,其他培訓21.5%。為什麼加起來早已經超過了100%,因為一個家庭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不會只選擇一個,有時候選擇六個,有時候選擇四個,有時候選擇兩個,因此這個比例大大超出。

    看所謂的“佔坑班”,這更有一些微妙的地方,學校跟這種培訓機構簡直捆綁在了一起。在北京,中國人大附屬中佔坑班名稱叫仁華學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佔坑班是水木龍華學校,直接跟清華聯絡在一起,北京市101中學是101培訓部,北京四中就是四中網校,而且最逗的是四忠培訓,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就是北大附小、為明學校。幾乎都有“佔坑班”,不到“佔坑班”,佔不上這個坑,那就在外面偷偷哭吧。

    其實問題有很多,接下來我們也要尋找一些答案,連線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著名教育家楊東平。

    各級都在培訓,但是為什麼這幾年突然小升初成了一個培訓的重點,成了一個産業化中間的增量部分?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因為小升初的確在各個階段當中是非常特殊的,本來小升初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是不允許考試的,而升高中有選拔性的考試,中考是可以選拔的,但是小升初不應該選拔,還應該是免試、免費就近入學。但是由於現在北京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差距太大,所以造成家長不得不擇校。培訓班的火熱實際上是“擇校熱”的一個外表,擇校越激烈培訓班就越火,是這麼一個關係。

    主持人:在校外進行各種補習,真的是補充學校裏很多教育的不足,還其實它就是一種産業,利用的是家長那種誰都補,你不敢不補?

    楊東平:也不能這麼説,現在因為很多像那些“佔坑班”和那些名牌初中暗中的考試難度是非常高的。譬如數學,大部分考試就是奧數,這是在正常學校教學當中得不到的,如果不參加課外培訓就很難勝任這種考試。所以這就是很多家長不得不上培訓班的原因,而這種考試難度遠遠超過國家的課程標準。

    主持人:其實這樣一個鏈條,説是不擇校,但是現在擇校依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在擇校現象中,既然擇人家就要有選擇權,就要考試,考試的時候難度就很高,超越教學大綱,因此就不得不到校外去尋找這樣的補習,形成了這樣一個鏈條。

    楊東平:對,所以這裡面真正的源頭還是義務教育階段這些初中名校的擇校熱,而按照國家《義務教育法》,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各種規定嚴禁考試入學,明擺著是違法違規的,但是問題就在於他仍然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大規模進行,包括在校的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任教,而按規定都是禁止的。

    主持人:其實這就點出了一個更加讓大家血淋淋的事實,天天在禁,年年在禁,但是越禁越多,而且越禁越變成了一種法不責眾,都沒法去處理了,因為各個學校都在這麼做,為什麼會是這樣?

    楊東平

    這裡面核心的問題還是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執教,因為我們看到有些地方,譬如説像山西晉中、遼寧盤錦、河北邯鄲,他們由於有效執行了國家有關的要求,那裏就風平浪靜,很正常,小升初就跟五年級升六年級一樣,沒有任何競爭性、選拔性,這個理想本來是可以達到的。

    主持人:其實各個家長反而心平氣和了,因為大家都不用去爭了,重新回到了一個真正公平的平臺上。楊老師,一會兒還會有問題向您請教。

    我們繼續關注,其實學校,整個我們背後的一個環境對這樣的事情是推波助瀾的。

    “嚴禁公辦中小學舉辦或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有償補習班,嚴禁公辦中小學教職工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今年初,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出《治理教育亂收費、規範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再次明確提出“禁補令”,並強調凡是組織或參與有償補課的一律取消當年評優、評獎、晉陞、職稱評選等資格,並嚴肅追究紀律責任。儘管補課原因錯綜複雜,但我們還是希望各地能夠認真執行中央文件,好好查一查那些在培訓機構大肆斂財的特級教師、一級教師。

    書人教育,一所在南京被稱為超級學校的民辦中小學培訓機構,僅在南京就有14個教學點,常年學員超2萬名,這個規模南京任何一所中小學都無法相比。而這所教育培訓機構的考試證書也頗受南京一類中學認可,甚至會成為名校敲門磚。但就是這所被當地稱為“中小學培訓航母”的機構,記者採訪發現,它同樣可能存在違規聘請中小學在職老師的現象。

    新華社南京站記者:我們從家長那邊獲悉裏面是有一些中小學教師,但是因為它是採取了完全封閉式的一種教學,不讓旁聽,也不讓試聽,所以我們無法知道這些中小學教師到裏面上課的確切情況和數字。

    不僅如此,在南京明文禁止小升初考試後,這座學校反而變本加厲地組織考試,儼然成為當地擇校考試的替身。

    書人最大的一個特點也就是它這種所謂星級學員評定,這個星級學員能夠獲得名校的認可,在取消小升初考試,然後又鼓勵就近入學的背景下,它等於是扮演了一個挑選者和評判者的角色。我們也採訪了部分名校的負責人,他們也承認確實是會把他在書人期間的活動,還有書人的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他們錄取時的一個參考。

    課外補習到底是“補”有所值還是“補”不償失?特別是它發生在我們的義務教育階段,而一些教育專家結合國外中小學的課外現下教育,也從另一方面看到了我們的問題。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國外教育機構還有學校所提供的閒暇教育內容是非常豐富的,比如説音樂、藝術、美術、烹飪、木工等等,學生能夠堅守自己的個性和興趣,而且他們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業。而國內我們現在的學生,其實現在不是興趣驅動,是壓力驅動、目標驅動,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貌似有很多時間用在學習之上,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到了高中開始厭倦讀書,他進入大學之後就開始放縱,他就可能變得沒有追求。

    主持人:其實真的想到學校之外去找一些比如説踢足球,或者説是為了興趣而去畫畫,找這樣好的補習老師的時候其實還真不太容易,因為大家都是在奔考試而去,背後的大背景是應試教育的背景。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秘書長施進軍針對“補習熱”也説了這樣一番話,補習市場繁榮是華人社會一道“特別”的風景。我承認,我去台北的時候還看到了專門有一個叫“補習一條街”,不過針對的是高考沒考好,或者是説想考更好的大學準備的,特熱。本來“補習”不可怕更不可恨,現在可怕可恨的是一些地方出現了在職老師有償補課,甚至參與高價補課,教育部門必須對此零容忍,嚴懲不貸,才是給大多數學生和家庭一個公平。

    其實還有更缺德的,就是在自己上課的時候非常寬鬆,不講多少真章,但是暗示你在補習班或者在校外補習的時候會講更多真的東西,甚至會去押題,讓大家、讓學生,讓家長給學生交錢去校外補習,這樣的老師不更缺德嗎?但是還真有,可能還不是特別特別少。

    接下來繼續連線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

    楊老師,一直教育有關部門説打打打,要嚴懲不貸,但是現象卻越來越膨脹,是什麼原因導他們是管不過來還是怎麼著?

    楊東平:還是因為他下不下決心,而且是不是動真格的。因為這種禁令其實這十年來下了很多,下的真不少,而且經常下,但是各地的情況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嚴格依法行政,這個情況就會得到遏制,但有些地方就亂象叢生。

    主持人:亂象叢生的背後他也在喊打,為什麼狠不下這個心呢?是利益作怪還是法不責眾?

    楊東平:可能主要還是利益的問題,他不願意痛下決心來改變現在這種重點學校的格局,真正改變擇校競爭的這種現狀。因為治理擇校競爭有一些釜底抽薪的辦法,也是教育部和國家規劃綱要裏面要求的,譬如説促進教師流動,不能把所有的好教師集中在少數學校,通過教師流動,通過示範高中的指標下放,就可以有效遏制初中階段的擇校競爭,這個很多地方都已經有實效了。

    主持人:楊老師,您一直在談很多地方已經有了一些比較好的辦法,能不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我,您認為他們最成功的地方做到了已經補習班慢慢在消失,它的成功之處在哪兒,做了什麼?

    楊東平:就是使得學校之間的差距比較小,學校均衡了,真正實現就近入學了,就沒有課外補習的這種需求了。

    主持人: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較好的呢?

    楊東平:最近像杭州、成都都有很大的動作,明顯改善,但是有些地級市,像山西晉中都已經做到了零擇校,真正是零擇校。

    主持人:非常感謝楊東平教授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

    其實針對這件事已經快像“狼來了”了一樣,大家不希望教育有關部門像喊狼來了的那個孩子,年年喊打,可是大家冷眼一看根本不打,而且法不責眾,大家只好趕緊去交錢,繼續去培訓。

    《河南商報》評論員王攀説了一段話,教育部門對學校的“禁補令”和給學校的“升學率”是一對矛盾。“補課”這一需求基本上成了學校、家長和一大部分學生的共識。於是,補課機構與學校、與出題者“暗合”,共同牟利,也就繁榮了補課市場。自相矛盾不破,利益瓜葛不除,想撲滅補課經濟,不可能。是的。

    我們有做得好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做不好的地方,沒做好的地方是不是要自己思考一下,究竟在哪些利益是不願意放手的呢?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