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投資者能否也有“消保委”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9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張駿

  隨著理財産品、商業保險、信用卡消費等金融消費深入日常生活,本市涉及金融投訴數量年年增加,投訴範圍不斷擴大。然而,由於金融領域的特殊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形成、發展遲緩,投訴渠道仍不是很通暢。許多投資者不禁發問,面對“財大氣粗”的金融機構,金融投資者能否有自己的“消保委”?

  相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金融領域投資者、消費者“弱小”得多。曾遭遇鉅額理財産品損失的市民劉女士向銀行投訴,銀行沒搭理她。劉女士無奈表示要向銀監會投訴,誰知銀行方非常自信,“你去投訴好了,最後還是會轉給我們處理。”不久,她收到銀監會的信訪受理函件,表示來信將按照信訪條例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幾天后,該銀行致電劉女士,表示銀監會的投訴已轉交該行處理。

  “傳統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被侵害時,可向工商部門和消保委投訴尋求解決,金融消費卻並非工商部門管轄,而是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監管,三個主管部門又都沒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解決投訴。”政協委員景瑩認為,權益受到侵害的金融消費者實際上面臨著 “投訴無門”的尷尬。

  金融投資者的另一條維權之路是司法救濟。一名金融領域的律師表示,去年其所代理的金融理財産品糾紛案多達十幾起,但成功實現權益維護的案例並不多。司法救濟還存在著訴訟週期長、費用高等問題。

  “如果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受到全面保護,會對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産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政協委員張培志説,“作為正在建立金融中心的上海,在吸引銀行資本和構建全球金融市場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對普通市民和今後來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保護。”為此他與景瑩等21位政協委員聯名撰寫提案,建議在上海設立金融投資者投訴中心。

  在他們的設想中,金融投資者投訴中心可匯總眾多投訴者信息,收集相關證據,為投訴者提供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法律幫助,有效地與被投訴單位進行協調、調解,處理糾紛。政協委員黃勇平認為,投訴中心設立後,能為投資者提供一條救濟途徑,有效提供緩衝地帶。

  對此,市金融辦近日答覆説,這些建議很中肯,對今後逐步完善金融投資者、消費者保護機制建設有積極推動作用。今年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出臺 《關於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支持上海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列入意見,但“金融立法權總體上屬於中央的事權,金融管理體制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故對設立投訴中心的建議“留作參考”。

  市金融辦表示,上海正積極開拓創新,著力完善公正、高效、多元的金融消費糾紛協調解決機制。比如推動金融同業公會等參與糾紛化解的關口前移,在信用卡糾紛、理財産品糾紛、保險合同糾紛等涉及眾多金融消費者的糾紛中,引入金融同業公會等專業組織參與調解等。

  “目前,上海有關部門正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地方立法進行研究探索。”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回應説,尤其針對金融消費者概念不明晰、現有消費者權益糾紛解決機制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缺陷和不足等突出問題,做好本市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立法調研。

  (來源:解放日報)

熱詞:

  • 理財産品
  • 向銀監
  • 金融消費者
  • 投資者提供
  • 市金融
  • 政協委員
  • 分業監管
  • 銀監會
  • 司法救濟
  • 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