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産業觀察:中國汽車不解“做大”何以“做強”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7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中國汽車圈,有一種觀念流行已久: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國,中國汽車已經實現了“做大”這一目標。中國是汽車大國但不是汽車強國,下一步就是努力“做強”。

  對於“大”,我們過去主要是從産銷數字和企業規模上來解讀。從産銷數字上看,2011年,中國汽車産銷超過1800萬輛,當然算得上“大”;從企業規模上看,2011年,上汽集團銷售超過400萬輛、東風集團銷售超過300萬輛,與通用、豐田這樣的業界領袖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也的的確確稱得上“大”。然而,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馮飛所言,如果刨除合資企業的銷量貢獻,我們的大企業有幾個還能稱得上一個大字?我們必須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幾大汽車集團從資源上講是分散的、從品牌上看是碎片化的,資源和品牌都散落在旗下林林總總的合資企業上了,真正的自主品牌事業都還沒有真正做大。

  從這個意義上講,幾大集團只是參與了數百萬的産銷業績形成過程中的少數幾個環節──正如業界流行的一種説法:中方更多的也就是做做營銷工作,用一句不中聽的話,僅是幫人賣個車而已;我們幹的基本都是臟活、苦活、累活。這樣的説法聽上去有些妄自菲薄,但冷靜客觀地看並非全無道理。

  當下,幾大汽車集團一致地把發展自主品牌作為企業第一要務。如果説,做合資只需要做幾個環節,做自主則是方方面面、事無巨細。過去沒做過的,現在要學著做,過去的弱項,現在要補強。從哪學、怎麼補?事實上,業內早有共識,還是應該以開放的眼光、整合全球資源為我所用。換個説法:對普遍擁有多個合資夥伴汽車集團來講,還是應該從合資夥伴那裏繼續學習、通過整合旗下合資資源反哺自主事業。

  如何反哺?過去,反哺往往被理解為用合資賺來的錢來供養、嫁接合資品牌的平臺和技術來構成。現在看,這些硬體上的反哺並未給自主品牌提供內生和持久的競爭力。原因何在?打造一個成功的汽車品牌,僅有硬體投入還遠遠不夠,要培育體系(特別是人才體系)、流程和方法,更需要為這個品牌注入精神、內涵和氣質。

  去年,東風提出“大東風”戰略,從公開的規劃看得出,東風並沒有強調要為自主品牌注入多少錢、“轉移”多少技術,更多的是提出整合戰線、研發、渠道和人才,也就是説更多的是要培育體系。這無疑是國內大集團自主戰略的一種鮮明進步。5月初,東風更進一步,在集團營銷大會上提出,要思考建設東風集團整體的品牌價值。這種思考,在我看,更是在國內汽車集團中率先觸碰到了做大自主品牌的關鍵點。

  “大東風”的品牌價值從哪來?東風日産、東風標致、東風裕隆、東風風神,東風旗下所有品牌都可以成為這種價值的源泉。也正因此,東風才真正從精神層面、文化層面實現了真正的融合、真正的“大”。毫無疑問,這種融合的結晶在未來自然而然會成為“東風”作為一個自主品牌的DNA和精神血脈。

  言及此,我想説,我們過去對中國汽車“做大”的理解真的需要轉變,而時間一定會證明,東風當前實踐的前瞻價值。(新華汽車特約評論員 吳迎秋)

熱詞:

  • 做大
  • 東風
  • 做強
  • 汽車品牌
  • 汽車産銷
  • 大汽車集團
  • 汽車大國
  • 自主品牌
  • 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