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A股房企赴港購殼並非“海外謀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1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諸多A股龍頭房企紛紛赴港購殼的舉動令業界浮想聯翩,是意欲“出走”還是為自己尋求一道“安全栓”?

  “招保萬金”中,除保利外,已經有3家涉足於此,只不過金地集團對至祥置業的洽購最終功虧一簣。而此前已相繼有中海外、遠洋地産進行了香港買殼舉動。不止於此,在A股有上市平臺的中糧集團、萬通地産等也有打包部分持有型物業資産去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的計劃,而華僑城則是目前唯一明確將住宅和商業分裝在A+H上市平臺的房企。

  最具示範效應的無疑是本週行業領頭羊萬科的舉動,對此,一貫喜歡唱衰內地樓市的國際券商們有著自己的解讀。瑞信最近就將今年以來碧桂園收購馬來西亞公司的事情與萬科、招商地産的買殼相聯絡,認為國內房企已經看淡中國房地産市場的前景,預先做好開拓國際化市場的準備。

  調控重壓下,“出走”已是最優選擇?

  事實未必如此,中國人口總數的高增長雖已不再,但家庭戶數和城鎮化速度依舊強勁,每年增加的城鎮家庭戶數依舊超過800萬,房地産市場潛力依舊巨大,現在就談“放棄”或是“出走”未免早了些。龍頭房企們之所以在香港市場頻頻攬殼,其思路相當清晰,一是利用潛在的窗口期進行多平臺融資,二是利用海內外估值的差異進行資産的優化配置。

  其實不僅是房企,整個國內企業界都在面對資金鏈的持續緊張,“挖掘多平臺融資”已經成為一個不約而同的趨向。從大的背景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仍在加快,全球資金對人民幣資産的配置需求旺盛,加上香港流動性狀況處於平穩回升期,利用這個窗口期實現境內與境外融資的聯動,抓住海外成本低廉的融資機會,也是一個企業良好資本視野和應變能力的體現。

  香港的利率機制非常市場化,因而有著比內地更有競爭力的借貸成本。這從年初一批香港本土房企和中資內房股在香港發行的債券融資得到明顯的印證,其票面利率最低的只有4%左右,最高也不超過10%,而即便大如萬科,在內地發行信託的成本也達到了11%。而且在香港資本市場,配股、銀團貸款、可轉債、票據融資等豐富多樣的融資方式可供房企選擇,內地龍頭房企往往能夠在多個融資産品上獲得熱烈追捧。

  更重要的是利用兩個估值平臺進行不同資産的配置,比如萬科、招商地産、華僑城,都是明顯地希望將現金流持續穩定、回報週期長且估值體系迥異的商業物業裝進香港上市平台中,而將通過規模效應能夠實現自我現金平衡的住宅開發留在A股。

  目前在對待商業物業的態度上,海外投資者遠比內地投資者要成熟得多。在商業地産佈局上已經初見雛形的萬科、招商地産和華僑城等將這些前景不錯的商業物業轉移到香港上市平臺上,能夠獲得比在A股平臺上更高的估值,這正是有著“墳墓舞者”之稱的美國REITs之父山姆 澤爾所謂的將“金子”和“沙子”分開估值的策略。

  此外,在香港資本市場,由於商業物業為主的上市公司多數採取公允價值變動準則,也使得這些公司能夠不斷享受到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收益,這無疑在調控形勢下給龍頭房企們的財務和業績增添了一道安全栓。

熱詞:

  • 房企
  • A股
  • 萬科
  • 海外投資者
  • 商業物業
  • 出走
  • 招商地産
  • 估值
  • 金子
  • 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