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誰來為“籌集”保障房畫上休止符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戈海

  去年,開建1000萬套保障房的任務被層層分解。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設進程緩慢,並存在以舊充新,以企事業單位宿舍樓充當保障房等情況。武漢、珠海、東莞等都有將宿舍樓“貼牌”為保障房的情況。渣打銀行的一份調研報告認為,國內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有地方官員稱國家強調了“新增”未説不可“籌集”。(齊魯網:武漢學生舊公寓"貼牌"變身保障房 住保辦稱今晚回應)

  坦白講,保障房的建設出現“打折”的情況,已非首次見於媒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階層的分化,保障房需求旺盛。但現實情況是,保障房建設面臨質量欠佳、政府建設不積極、缺少建設資金等問題。正因為如此,國家確立了保障房建設任務,層層劃分下去。然而,強制性的任務換來的不是保障房建設的風生水起,而是政府忙著從別的渠道“籌集”保障房。

  武漢分到11.8萬套的任務量,但在建設過程中卻將宿舍樓“貼牌”,濫竽充數。極具諷刺的是,去年11月14日,武漢市住房保障與房屋管理局在報紙廣告專版刊登文章,稱“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101.98%圓滿完成”;且于2月29日,武漢市長簽訂“軍令狀”,承諾保障房不會建成鬧心房。此外,湖北省也在今年初宣佈“107%完成國家任務”。原來看似最有力的承諾,如今成了最響亮的耳光,唏噓之餘我們需要追問:保障房建設怎會面臨如此境遇?

  其實,使出“籌集”保障房這一招來應對中央政府確立的建設目標,是地方政府為形勢所迫、不得以之舉。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直接導致地方政府更願意在商品房開發商下功夫。與之相比,保障房建設需要土地、需要財政支持,付出沒有回報,入不敷出的財政無疑成為阻礙地方政府建設保障房的重大動機。事情還不僅限於此,土地和財政用來支持保障房建設,直接後果是其他經濟活動有可能受到擠壓。須知,在現有官員政績評價體系中,短期的經濟數據才是基層官員所看重的。

  武漢市的保障房建設承諾出現“打折”,從“新建”變成“籌集”,表面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懶政,更深層面則是地方政府對建設保障房依然存在天然的疏離感。因為,保障房建設帶給政府的實際效應絕不如支持其他經濟活動獲得的多。但為了保證上級任務,完成自己對媒體和公眾的承諾,只能在別的地方“籌集”。這種説一套、做一套的方式,對民生投入的縮水只是一方面,更嚴重的是對政府公信力過度消費。

  基於此,解決之道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需要完善保障房建設中政府官員的法律責任。責任不到人,一些官員就可以以政府的名義髮發承諾,待到完不成任務卻得不到任何實質懲罰。政府官員作為權力掌控者,有必要對自己的職責負責。二是改變政績考核方式。雖然有些地方已經將保障房建設納入政績考核範疇,然而經濟數據作為最重要的考核指標,依舊在政績考核中起著決定作用。而對經濟數據的過度崇拜,形成了一種被扭曲的財政支出方式,它們補貼招商引資來的企業,卻在各項民生議題上興趣泛泛。

  解決保障房建設疲軟的問題,需要的不僅是佈置任務,更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設來為其保駕護航。

  (來源:齊魯網)

熱詞:

  • 房建設
  • 貼牌
  • 打折
  • 經濟數據
  • 開發商
  • 報紙廣告
  • 官員政績
  • 住房保障
  • 商品房
  • 任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