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華網評:不給本科生上課是教育的羞辱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23日《人民日報》報道,《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出臺,不給本科生上課不得當教授。

  教授,特別是名教授和大師級教授,他們積澱厚,學養深,親自登臺上課,不僅給學生送去高屋建瓴、自成一家的知識瓊漿,更能用大師風度、大師品格、大師情懷,給學生們帶來厚重而無形的精神熏陶和學術啟迪。教育的本質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教授和大師顯然具有震撼性的教育激勵。比如物理學大師楊振寧西南聯大讀書其間,當時的物理學界泰斗吳大猷、周培源、吳有訓、王竹溪等都在那裏任教。

  可這些年來,在“論文崇拜”、“課題崇拜”等因素誘導下,越來越多的高校不得不將論文成果和課題項目,當做主要科研成果,給予重獎。很多教師的專業發展傾向不得不圍繞著跑課題、造論文轉圈,而將給本科生上課,這個最起碼的職責給扔掉了。再加上給本科生上課很累,報酬不高、事情繁瑣等。不給本科生上課,成了一些高學歷者、學術權威和教授們的普遍選擇。

  這種做法的影響是非常惡劣的:它會加劇高校學術發展的空心化、市儈化,讓更多博士們一心掉進“論文和課題崇拜”中難以自拔;它會讓“教授”的本然意義發生扭曲,而蛻變為佔有優質教育資源卻不給學生服務的“教育政績工程”、“教育招牌”;它更會讓本科教育的質量不斷下滑,降低教育公信力。最重要的一點,高人不給學生講課,講課的多不是高人,它會讓博大精深、厚德載物、源遠流長的大學精神的“大”變得非常渺小、膚淺、庸俗,進而讓大學精神無比物化,無比市儈。

  所以,教育部的“不給本科生上課不得當教授”,絕對是一個積極措施:能讓本科生得到更多的優秀資源,讓過於物化的“學術崇拜”得到喚醒。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這種制度化的約束,擦掉覆蓋在大學精神上的“市儈化、功利化的灰塵”,讓大學精神重新回歸慷慨、大氣、淵博和高尚。

  正因為這樣,今年已經73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姜伯駒教授説,“學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大家討論時覺得,教育、教師要為學生服務,這種服務不僅是當下,還要為學生未來成才服務,唯有學生的發展才是硬道理。”2004年82歲的楊振寧教授還為清華本科生授課。這些都令人肅然起敬。

  給本科生上課,應該是高等教育發展常態。即便沒有制度約束,一些大師、名教授,也該淡出名利場,登上小講臺,發揮大效應,發自內心的成為“師者”,助推高教發展早日跨入“質量時代”!

熱詞:

  • 本科生
  • 上課
  • 教授
  • 教育的本質
  • 學生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教育激勵
  • 大學精神
  • 大師
  • 王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