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回答“不讓梨” 老師就給大紅叉 豈非苛求小學童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4日 11: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4月23日消息:最近,上海一個小學生的作業使“孔融讓梨”成為一個熱詞。《孔融讓梨》的課文學完後,作業中有道題目問:“如果你是孔融,你會不會讓梨?”孩子回答:“我不會讓梨。”結果老師批了一個大紅叉。深感不平的家長把作業傳到網上“求公道”,引起一片爭論。

  “你會不會讓梨?”這個問題即便放在成人世界裏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對自己道德標準要求高的人,也許會選擇“讓”;但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環境中,不少人出於種種考慮,也會提出“不讓”。成人尚且如此,我們就更不能苛求一個孩子去作出非此即彼的回答。

  如果單純按照語文課程的技能要求,“讓不讓梨”的標準答案自然是“讓”。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我們的語文教學除了語言技能外,還承載著很多道德教育的功能。《孔融讓梨》的用意也在於此:展示道德楷模的善與美,傳承並弘揚謙讓和禮貌,提升當代孩子的個人道德品質。但若這種道德要求也要通過作業中的“標準答案”來判定對錯,不僅不合適,而且會失效。對那些從小沒有“讓過梨”的學生來説,回答“讓”是違心,回答“不讓”又會面臨“失德”的壓力。老師即便用一個“大紅叉”判斷正誤,孩子心裏如何真正服氣?

  社會轉型時期,傳統道德觀念受到挑戰,“當代孔融不讓梨”並非個例。比如,無人看管的“誠信饅頭”攤,你是否會自覺付錢?面對倒地老人,會否因擔心被“賴”而袖手旁觀?教育工作,説到底是育心。“標準答案”束縛和壓抑了孩子的想法,忽視了孩子的內心。而要想真正“入心”,就必須超越學生回答的對錯之爭,挖掘背後的曲折與“兩難”,一邊褒獎孩子的誠實品質,一邊以正面的真實案例引導孩子明辨是非,逐步贏得孩子內心的認可,完成德育的內化。(www.jfdaily.com/blog/32008)

熱詞:

  • 孔融讓梨
  • 老師
  • 標準答案
  • 孩子
  • 不讓
  • 語文教學
  • 正誤
  • 成人世界
  •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