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我成功掌握複雜地質海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17日 21: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13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的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複雜地質條件下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獲2010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等親切接見了課題&&人、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翔安海底隧道項目指揮部指揮長郭衍敬,併為其頒獎。

  作為中國大陸海底第一隧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公里,其中位於海域段6.05公里,最深處在海平面下約70米。海水中隧道覆蓋層最薄僅為4.5米,是目前世界上覆蓋層最薄的海底隧道。行車主洞開挖斷面達170.7平方米,居世界之最。

  此前,世界上建成的海底隧道多分佈在日本和歐洲,及我國香港地區。其海底隧道技術早于我國上百年。據悉,特大跨江海通道建造技術是國家“863”計劃專題項目,分別為“十一五”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和“十二五”規劃課題。作為該計劃重點工程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倍受矚目。

  該隧道地質複雜,全強風化花崗岩淺埋暗挖、與海水相聯的富水砂層、風化槽群,是隧道建設中的三道世界級技術難題。日本、丹麥等專家現場勘察後均無可奈何。面對挑戰,郭衍敬帶領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建設者大膽創新,屢闖“禁區”,保證了安全、質量,還創造了軟弱圍岩海底隧道掘進記錄。2009年11月5日隧道貫通,2010年4月26日勝利建成通車。

  在隧道施工中,建設者們依靠科技進步,實現了海底隧道施工工法和輔助施工工法的重大突破。在軟弱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中,他們首次採用了改型CRD工法和分工序變位控制法,使圍岩變形牢牢控制在設計範圍內。針對隧道拱頂長達450米的富水砂層地段難題,建設者們“雙管齊下”,在洞內利用超前鋼花管注漿加固的輔助工法進行處理,同時,他們研究提出了海水砂層注漿參數,積極應用新設備、新工藝,確保了注漿效果,為隧道安全穿越富水砂層起了關鍵作用。

  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會上,該集團創造的“軟弱地層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穩定性控制研究”和“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穿越富水砂層綜合施工技術”兩項科技成果,經三位院士和四位國內地下工程權威專家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所形成的“複雜地質條件下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繼獲得2010年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後,此次又一舉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説:“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們中國人通過自主創新取得的重要突破,標誌著我國成功掌握了複雜地質海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必將對我國海底隧道及其他水下工程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據悉,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已經成為我國水下隧道施工範例。尤其是技術人員開發的淺埋暗挖法、全斷面鑽爆法、治水輔助工法整套技術,對水下隧道的建設起到了引領作用。與國外類似工程比,該隧道質量優、工期短、造價低,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日通車量達10余萬輛次。(孔祥文)

熱詞:

  • 海底隧道
  • 施工工法
  • 鑽爆法
  • 圍岩變形
  • CRD
  • 複雜地質條件
  • 關鍵技術研究
  • 翔安
  • 強風化花崗岩
  • 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