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電影后産品幾時火起來?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好萊塢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電影后産品

  2012年春季,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 卡梅隆的3D版《泰坦尼克號》正式登陸中國。該片自1997年上映以後的十多年間,一直是世界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此次新裝再發,未映先熱,在中國內地的噹噹、京東商城等各大網站,“泰坦尼克號”再次成為熱搜詞,包括圖書、影像製品、玩具、海報等在內,所有與這部影片有關的電影后産品已經在電影放映前搶灘中國。

  而中國電影后産品開發乏力的呼聲也隨之再度響起。

  所謂電影后産品,主要指的是因電影而衍生出的産品,從外延上説,它至少包括各類授權的與電影有關的書籍、漫畫、海報、圖片、道具、玩具、紀念品、電子遊戲、軟體等,此外,還有廣告、主題公園、攝製基地旅遊産品等。一言以蔽之,通過開發電影元素而在電影之外獲取市場價值的産品,都可以納入電影后産品的框架內。

  中國電影后産品發展滯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電影産業發展的短板,這是業內共識,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長期任務:培養觀眾消費習慣

  電影后産品消費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符號消費,即親近、佔有、欣賞、品鑒與電影相關的意義載體而産生愉悅感和滿足感的消費體驗。這是顧客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水準後的精神消費內容。一般而言,只有在發達的後工業社會,顧客才會對附著了精神寄託的後産品投入更多的關注。但中國社會發展還未達到這樣的層次。2010年,美國每年人均觀影次數達到5.7次,而中國6億城鎮人口的年觀影次數是0.4次。百姓對電影需求如此之低,對電影后産品的需求只會更低。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電影票價遠遠高於其應有的消費水平,以票價佔個人收入的比重為例,在美國看一場電影只佔人均收入的0.2%,而在中國,按大城市市民每月5000元收入和每張電影票80元的標準來算,看一場電影的支出要佔收入的1.6%,這一比例是美國的8倍。電影從業者做的,應是在降低票價的同時,同步培養觀眾消費電影后産品的習慣。其實,降低票價和培育電影后産品是密切相關的,中國電影票價高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電影后産品收益過低。這方面,好萊塢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以電影《星球大戰》為例,其三部曲的全部票房收入是 18 億美元,而其電影后産品的收入卻超過了45 億美元。有如此高的電影后産品收入,票價自然能夠鬆綁。

  操作方向:培育能對電影進行綜合開發的大型傳媒企業

  電影后産品開發並不意味著是電影放映後的産品開發,相反,電影后産品的開發往往要具有前瞻性。它的創意設計、宣傳營銷都是在電影放映前就統籌安排好的內容,它的開發要貫穿電影從生産到銷售的各個環節。

  中國電影當前普遍存在的癥結在於生産和銷售各自為陣,製片公司不考慮後産品的開發,電影后産品企業不參與電影前期策劃,原本就稀缺的後産品創意缺乏生存土壤,整個産業鏈處於隔斷狀態。

熱詞:

  • 中國電影
  • 産品創意
  • 産品收益
  • 電影元素
  • 産品發展
  • 泰坦尼克號
  • 産品開發
  • 産品收入
  • 星球大戰
  • 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