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借名購房購來麻煩一籮筐 姐借弟名購房致親情反目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3日 04: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省首起借名購房引發的官司在鄭州審結──

  “借名購房”購來麻煩一籮筐

  (記者謝建曉 通訊員張勝利)隨著城市的發展,伴之而來的是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大幅增加,借名購房糾紛也呈現上升趨勢。

  姐借弟名購房招致親情反目

  3月28日,鄭州市中原區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因借名購房引發的官司。

  劉某與劉某某是姐弟倆,弟弟劉某某是鄭州電氣總廠職工。2001年8月,弟弟與姐姐簽訂協議,同意鄭州電氣總廠一套面積87.2平方米的集資房(當時價格9.6萬元)由姐姐按集資房款交錢,並辦理購房手續;房産證以弟弟名義辦理,商定適當時候再轉姐姐名下。弟弟收取姐姐房屋補貼5000元。弟弟單位房屋交付後,該房屋至今由姐姐使用。

  2010年,弟弟拿到了房屋所有證書,房屋性質登記為房改房。因為房屋升值,弟弟的妻子不同意該房給姐姐,姐姐遂起訴至中原區法院,要求把房屋判給她。

  28日當天,經法官耐心調解,姐弟倆達成協定:姐姐再向弟弟補償15萬元,弟弟配合辦理房屋産權過戶手續。至此,一起借名購房引發的官司得以解決。據悉,這是我省首起審結的借名購房案件。

  “借名購房”糾紛具有四個特點

  雖然此案經調解圓滿解決,但它暴露出來的法律問題卻值得反思。此案承辦法官黃健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尚無統一的借名購房合同糾紛法律適用規定,各地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規定,以便規範案件審理、統一法律適用。

  中原區法院馬偉利法官説,目前出現的借名購房合同糾紛案,主要涉及單位房改房、集資房和政府經濟適用房等,通常有4個特點:一是隨著房屋升值,出借名義人往往以合同不合法而反悔多;二是雙方對實際購房款的出資歸屬爭議多,由於房屋出賣人仍以出借名義人為交款人開具收款收據、發票等,而這些收據、發票原件通常由出借名義人持有;三是借名購房人訴求出借名義人交付房屋、履行協助辦理房屋産權過戶義務居多;四是當事人不承認當初達成有借名購房口頭合同爭議多。

  “借名購房”法律風險大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張建成教授認為,借名購房合同,因購買人不具有購買條件,而通過借用具有資格或條件人的名義進行購買,顯然違反了相關規定,主觀上存在惡意規避的故意,結果嚴重擾亂了有關部門監管秩序,同時使國家的有關土地、房産稅費流失。此類合同應該視為無效合同。

  在實際交易中,有一部分借名購房者在規避政府部門的限購令。新密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松坡説,政府限購政策在於嚴厲打擊房價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如果借名購房意在躲避政府限購令,此類合同和規避經濟適用房限制的情形一樣,應認定為無效合同。

  陳松坡還説,如果是單位內部開發的房屋,限定購買人為本單位職工,不具有條件的人與該單位的職工達成借名購房合同,法院應考慮實際情況,對實際出資人合理權益給予保護。

熱詞:

  • 購房合同
  • 房價過快
  • 房屋出賣
  • 借名購房
  • 名義人
  • 出借
  • 房屋買賣合同
  • 中原區
  • 法律適用
  • 無效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