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週刊]視點:延期的限購令(20111210)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0日 23: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07211a08e4f4a889b51e76005f84d7d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週刊):

    以下為節目文稿:

    白岩松:幾天前,南京的一個樓盤在戶外做了一個大廣告,上面寫著“現購令”三字,看到的人都會心一笑,因為都知道廣告上的“現”購令是“現在搶購一聲令下”的意思,反映著房地産開發商的願望和對購房者的誘惑。但是,人們更熟悉的“限”購令是目前中國幾十個城市都在實施的限制購房令。這兩個不同的“限”(現)購令恰恰幽默地表達了市場上的一種博弈,更何況,很多城市的限購政策12月底要到期,接下來,房地産市場的“限(現)購”是哪一個“限”(現)字才更準確?房地産的冬天已經過去了嗎?購房者等待的價格問題又將會有怎樣的答案?《新聞週刊》本週視點,現在關注“限購令”。

    短片一:樓市“嚴冬”
    
    解説:“現在搶購一聲令下”,在剛剛開盤的某樓盤廣告中,開發商用自己最頭疼的限購令做起了調侃文章;臨近年關,各大樓盤都紛紛出招,降價促銷,贈送打折,或是用另類的宣傳吸引眼。soho董事長潘石屹和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更是聯合了18家房地産商,發起國內首個房地産電子商務聯盟,表示將“定價權”交給購房者。

    石家莊市房地産協會副會長 李水源:年關很多問題要處理,施工隊的工程結算問題,公共的工資啊獎金啊年底該兌現了,所以加快資金的回籠是開發企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

    市民:房價這一塊,等吧,明年上半年過了再説。

    市民:再看一段吧,看一下這個價格到底它能降到什麼樣,國家出臺什麼政策

    市民:我估計差不多了吧,跌也是跌外圍的了,市區不會太跌了

    解説:是果斷出手,還是繼續觀望?消費者各有各的説法,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房子越來越不好賣了。12月11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報告稱,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832元每平方米,連續第三個月環比下降,且降幅有所擴大。臨近年關,資金壓力驟然加大,一些樓盤開始試探性地降價。

    南京某樓盤業主 阮女士:我們老業主急哎,所以我們要求退房,現在15000跟以前21000,你們看這是不是相差6000塊錢?我肯定接受不了哎,一平方降6000塊錢,它如果不是暴利行業它哪能降那麼多?

    南京某樓盤業主 孫先生:當時忽悠,“樓王”是25000,樓王不降,樓王必漲,高端樓盤保值!都是這些話。

    解説:開發商打出降價牌,買房的市民沒來幾個,倒是引來了前期業主的怒火和抗議。不僅在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出現了老業主圍攻售樓處的事件。上海兩個樓盤不久前開盤,因開發商大幅降價,憤怒的老業主們闖進售樓處,砸毀沙盤模型,要求開發商“給個説法”。儘管浦東房管處叫停了樓盤銷售,但第二天深夜,該樓盤連夜通知購房者選房。黑夜中,將近400名購房者涌向售樓點,還有很多老業主聞訊趕來。

    解説:不降價沒人買,降價了又有人鬧,在“買漲不買跌”的觀望心態下,一些開發商索性喊出了“一旦再降價就補差價”的口號,讓法律專家大跌眼鏡;二手房市場也受到牽連。以北京為例,2009年北京二手房實際成交22萬套,2010年17萬套,而從目前的市場條件來看,今年的成交量很難突破10萬套。今年以來,關閉的仲介門店達到了1000家,其中10月就關閉了177家。

    某仲介員工:主要現在的仲介門店和從業人員都是按照兩年前的成交規模設立的,市場蕭條了,肯定就用不了這麼多人了

    解説:房地産調控的“緊箍咒”還會念多久?房價還會下降嗎?一片亂象中,年底的樓市似乎更讓人看不明白。而全國40多個城市的限購令已經實施了一年,是否會在明年發生變化?地方政府、開發商和消費者都在觀望。12月6日本週二,海口率先明確表示,將繼續執行“限購令”,隨後,蘇州和長春也表示,“只要國家政策不發生變化,我們的政策也不會發生變化。”

    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現在整個房地産市場從價格來講,我們只能説現在是停漲,也就是説前兩年那種瘋狂的、過快上漲的勢頭被遏制,大家對房地産這種不理性的認識也在逐步扭轉。\\所以這一輪價格往下跌,讓很多人也看到房地産不是只漲不跌的,只要措施得當,只要堅持執行,價格會回歸它的常態。

    白岩松:這兩年被限制的可不僅僅是買房子,人們總結起來叫“車輛限買”,“汽車限行”,“住房限購”。您看,這限制不少吧!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喜歡這一個“限”字,但另一方面,可能又多少理解,這恐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起碼很多地方的房價雖然不一定落了多少,但的確不怎麼漲了。可是這沒有辦法的辦法還要用多久呢?12月31號,很多城市的住房“限購令”將到期,接下來是不是接著限,又或者是換個方法限?

     短片二:調控政策下知名房地産企業的近況

    解説:幾天前,綠城將“出售中超球隊”的新聞再一次讓這個知名房地産企業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從“收購門”、“調查門”、“退市門”,到“破産門”,一段時間以來關於綠城的傳聞就沒有停過。由於綠城的開發項目大多都是以高端房産為主,這部分房産的購買人群大多又恰恰正處於被限購的範圍之內。自從限購令頒布之後,綠城的銷售業績就明顯下滑。

    綠城房地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傅林江:不是調控沒有影響 調控有影響 但是沒有影響到公司要有什麼程度 綠城目前一千多個億的資産 比較明確地講 綠城不可能有資不抵債的情況 沒有的

    解説:雖説破産傳聞子虛烏有,不過企業遭遇困境卻是不假,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在聲明也説:房企在過寒冬,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正如宋衛平所言,限購令下的房地産企業日子都不好過。

    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 楊樂渝:限購實際上就像大壩一樣,把整個需求就給阻斷了,這個當然是致命的,另外限購因為是行政化的一刀切的手段,把未來的預期也切斷了,所以這兩個是很厲害的

    解説:自今年年初以來,全國共有四十多個城市發佈限購令。在這個被成為歷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下,樓市的火爆場面不在,房價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然而,在這些實施了限購令的城市中,有十一個城市年底即將到政策截止時間。面對即將到期的限購令,是將繼續還是會放鬆,報著觀望態度的不僅是開發商,還有地方政府。
同期: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整個房地産的利益鏈條裏面,最大的兩個利益主體一個是開發商,一個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賣地,房地産好,地賣得好

    解説: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一些城市在試探放寬限購。十月十一日,廣東佛山宣佈放寬限購條件,在實施限購令的半年期間,佛山的樓市成交量下跌超過了五成。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寬限政策“朝令夕改”,不到十二個小時就被叫停。一個月後,成都實行的“限購鬆動”政策也在一週後停止。
同期: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 楊樂渝:地方政府長期依賴於土地財政,大家覺得賣地很容易,另外也很快,  從地方政府的心態上來講,他是希望這個“限購令”能夠有某種緩解或者有某種替代的形式 

    解説:10月2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回答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曉靈關於:長期採取房地産限購政策與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相悖,應該更多地運用稅收手段調節時這樣解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 姜偉新:限購這個政策是一個行政辦法 是我們不得已而採取的一個辦法 我們正在努力建設城鎮個人住房信息系統 如果能夠把它統一起來到一個平臺上 就不必再採取限購這些行政色彩非常濃厚的辦法

    解説:臨近年末,關於限購令的每一則消息都牽動著房地穿界的神經。這段表述,再一次引發了對限購是否放鬆的猜想。的確,限購令只是一個臨時措施,不可能長遠持續下去。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否採用限購令,中央關於房地産調控的政策都不會動搖。

    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 楊樂渝:房地産的問題它的本質上不是這個行業本身的問題,它的本質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問題  中央政府來講,我們國家的資源是不能這樣去做的,對於整個中國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想這個構成的博弈是,中央政府寄希望於這次調控倒逼地方政府來轉變你的經濟增長方式,這是調控的本質。

    解説:在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楊樂渝看來,限購令只是調控的一種方式,它取消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終結以房地産為代表的粗放式的GDP增長方式。
同期: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 楊樂渝:“限購令” 不是單純為了限制房價,房價是中國經濟各種矛盾的表象,一個爆發口,我們中央政府在各種場合也間接的表明了這樣一種態度,我們早晚要找到一種方式來逐步地取消“限購令”,這就是寄希望於整個經濟的成功轉型.

    白岩松:“限購令”剛從中央政府發出的時候,很多城市都在觀望,很多人的認識也是不同的,總覺得是一陣風會過去。記得我當時在節目中説過,這一次恐怕不用留著僥倖心理,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已不是經濟任務,而是政治任務。果真,這一年的時間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貨幣政策都有所鬆動,可在住房“限購令”面前,高層領導從來沒鬆口。不過,我們也得知道,隨著政策的作用顯現,以及經濟和市場形勢的變化,這個政治任務終究還是會回到經濟問題本身,只不過時間長短而已。那這個時候,人們自然可以去想,帶著濃厚行政色彩的“限購令”會不會被市場手段所替代?而同時,治本之策又在哪?

    短片三 “限購淡出之後” 制度如何跟進?

    解説:從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各地頻現土地流拍,樓市觀望情緒繼續加劇,臨近年底,房地産市場感受到的是更濃的寒意。此時,限購令在京滬等地實施已9月有餘,當大多數人仍把目光緊盯房價漲跌之時,今年前所未有的嚴厲調控帶給房地産市場的 僅僅是數字的改變嗎?

    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就認為房價會永遠上漲,只有買房子才是最好的投資。如果説把這麼一個理念、這麼一個勢頭不調整過來的話,全國人民都去炒房子,全國的企業都去做房子的話,我想我們的經濟肯定是一塌糊塗。這次我看到一個現象,現在在上市公司裏面,有16家上市公司已經宣佈要退出房地産,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解説:在最近一個多月上市公司相繼披露的三季度公告中,多家涉足地産的上市公司選擇剝離房地産業務。而之前幾年卻是在房地産高利潤之下,企業趨之若鶩涉足房地産業,其中甚至不乏酒廠、紡織企業的身影。恒順醋業不久前就宣佈,“本公司房地産銷售下降,導致效益同比大幅下滑,公司正逐步離開房地産行業”。不管是審時度勢的主動選擇,還是嚴厲調控下的無奈退出,急於轉讓土地股權、出售房地産項目的企業已不在少數。

    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在整個房地産調控一年的過程中,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大家對房價的預期在逐漸地回歸。同時我們看到,包括一些理性的開發商在內,已經認識到中國房地産市場如果説是一場球的話,那麼上半場已經踢完了,你會看到上半場非常瘋狂,沒有規則,沒有理性,大家一轟而上,全去搶那個皮球,但是現在房地産應該進入了下半場,就是房地産本身回歸到一個常態,可能賺錢沒那麼容易;而不像以前那樣,是一個暴利的産業。

    解説:當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當購房者和企業開始選擇觀望或退出房地産市場,當城市管理者還在為“限購是否繼續”而暫時沉默時,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帶有濃厚行政色彩的限購令還會實施多久,何時才是“限購”退出的合適時機?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賈康:“限購令”它是一個過渡性的措施,不得以的時候用它,一旦條件具備了,就要考慮用其他的更合理的手段去替代它。首先就是要托底的保障房的建設進展如何,因為如果保障房能夠充分的供給的話,我認為商品房、産權房的房價高一點、低一點就沒有多少殺傷力。

    財經評論員 馬光遠:我們現在必須抓住一個有利的時機,抓住房價下跌,抓住大家對房地産已經回歸到理性預期的時機,趕快出臺能夠替代限購的制度性的舉措,所以我認為目前是出臺制度性舉措最佳的時期,包括房産稅,包括房地産的信息系統的全國聯網,包括暴利稅。

    解説:今年也是保障房大規模建設第一年,軍令狀之下,11月各地就紛紛宣佈超額、提前完成保障房任務,而住建部也表示今年1000萬套開工任務已經完成。但一些地方仍有搶開工的情況存在,部分挖坑待建的保障房 後續還需龐大資金投入,而明年各地新增的保障房任務又已接踵而至。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 賈康:不能只靠財政資金大包大攬式的給予支持,這是不可能持續的。需要有社會資金、民間資本他們在市場經濟環境之下得到了必要的一些利益的保障,引導到保障房建設的過程中間來,而且形成可持續機制。

    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合會秘書長 楊樂渝:我們現在看到了一些曙光,我們很多的地方政府,包括我們的開發商都開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來進行轉型。所以有時候我把“限購令”比喻成倒逼機制,倒逼地方政府你要進行産業結構的重新調整,你不要去依賴土地財政了,你要去扶持新的産業,包括文化産業,包括服務業,包括商業,包括高科技。

    白岩松:從個人角度來看,我雖理解住房“限購令”的現實有效性,但長遠來看,市場的事情還要交給市場來辦。不過另一方面,“限購令”的執行也可以看作是在搶一個時間,搶加快建設保障房的時間,因為這才是政府部門將來真正該用力的地方。這兩年,如果各地保障房的建設真正提速,真正完成中央政府的目標,低收入群體有房住的目標逐步實現了,或許,“限購令”才會真正開始退出市場。市長抓保障房,市場管商品房,不是嗎?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