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復旦推廣高級職稱評聘新機制 有代表作就可升教授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1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評職稱發表論文從數量回歸到質量

  有了“代表作”,就可升教授

  復旦今年將在全校推廣高級職稱評聘新機制

  高校教師要評職稱,發表論文數是“硬杠杠”:升副教授需4─6篇,升教授6─10篇,其中還必須有“核心期刊”、“權威期刊”……當前這一評價機制在我國高校屬於“常規動作”,復旦大學卻決意要破一破──教師只要拿得出夠分量的研究成果並通過嚴格評審,哪怕只有一篇,哪怕沒有“權威”、“核心”,也能獲得競聘高級職稱的資格。據悉,這一“代表作”機制自2010年起在個別院係試點,去年已在該校文科院係全面實施,今年醞釀在全校推廣。

  “代表作”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在高級職務聘任過程中,教師可以自主向所在學院提出申請,並提交1─3篇代表作。學院學術評估通過後,由學校隨機選擇5位具有較高學術聲望的校外學者,如學科&&人、院士等,匿名對申請人是否“真正優秀”、“能否破格”、“是否勝任”等問題作出學術評估。根據專家的學術意見,學校決定是否同意申請人參加競聘。這項措施試點兩年來,共有20多位教授申請人、近20位副教授申請人申請“代表作”學術評價,有一半未通過專家評審,約三分之一的申請人最終被學校正式聘任。

  復旦大學人事處處長周亞明説:“過去,大家一直呼籲對教師學術工作要有科學評估的方法,但一直以來,為了表面上的公平和方便管理,大多采取‘一刀切’方式。希望通過‘代表作’制度,充分依靠專家,使真正有才能的人獲得科學合理的評價。”在他看來,這一做法並非創新,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回歸。“過去在論文數很少的情況下,重論文數量的做法有效推動了老師多思、多寫、多發文章;如今從數量回歸到質量,目的就是引導和激勵更多人沉下心來,做高質量的工作,出有影響力的成果”。

  學校負責人表示,該校目前仍採用傳統評價機制與“代表作”機制雙軌運行,但後者更加注重科研的原創性和深度,將是今後學校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主要方向。(記者彭德倩)

熱詞:

  • 代表作
  • 高級職稱
  • 評聘
  • 復旦大學
  • 權威
  • 核心
  • 發表論文
  • 我國高校
  • 學術評估
  • 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