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資訊 >

復旦將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 評教授可"一文定乾坤"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5: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國內的高等院校,要想評上個教授、副教授,發表論文的數量是條“硬杠杠”,升副教授需4-6篇,升教授需6-10篇,還要發表在“核心期刊”“權威期刊”上。這個職稱評定的死規定在復旦大學將被全面打破。記者昨天從復旦人事處獲悉,今年,復旦將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評定職稱。今後,復旦教師拿得出過硬的研究成果,並通過專家組的嚴格評審,哪怕是只發表一篇論文,也能獲資格參加副教授、教授等高級職稱競聘。也就是説,在復旦,不管你多年輕,都有機會當教授,而且是“一文定乾坤”。據悉,這一“代表作”機制自2010年始在個別院係試點,去年已在該校文科院係全面實施。

  今年31歲的郭永秉在去年年底成功評上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副教授,是復旦中文系目前最年輕的副教授。他是“代表作”制度的第一批受益者,在此之前,他甚至不具備申報資格。2011年9月,郭永秉前去申報副教授職稱時,按照傳統的評價標準,評副教授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5篇論文,而且,至少要有一篇是登載在權威期刊(學科內的頂尖刊物)上的。郭老師研究的古代文字屬於“冷門”,在學科權威期刊目錄中,符合郭永秉的專業期刊只有一本雙月刊《中國語文》,由於往往要嵌入古文字字形圖片,排版麻煩,這本雜誌極少登載古文字的研究論文,一年頂多有一兩篇。國內研究古文字的核心從業人員不下百人,郭老師想排上隊在《中國語文》發表論文難如登天。這樣,按傳統標準,郭老師評副教授沒有希望。

  根據“代表作”制度,郭永秉找到了出路。“代表作”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在高級職務聘任工作過程中,申請人可以自主向所在學院提出申請並提交1—3篇代表作。學院學術評估通過後,由學校隨機選擇5位校外具有較高學術聲望的學者,如學科&&人、院士等,匿名對申請人是否“真正優秀”“能否破格”“是否勝任”等問題進行學術評估。根據專家的學術意見,決定是否同意候選人參加競聘。最終,郭永秉順利過關。

  復旦人事處處長周亞明表示,“代表作”制度的核心是“由同行主導的學術評估”,這是國外名校的普遍做法,“它更加注重科研的原創性,學者不再依靠論文數量,而是以質量取勝。一些單靠‘熬年頭’想晉陞的人就更難了”。

熱詞:

  • 代表作
  • 復旦大學
  • 副教授
  • 郭老師
  • 冷門
  • 中國語文
  • 學術評估
  • 古文字
  • 發表論文
  • 核心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