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香港委員:滬港金融發展應各展所長 互補不足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背景: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發佈《“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規劃對國務院2009年4月有關上海兩個中心建設的文獻進一步細化和深化,提出了5年階段性目標,力爭到2015年基本確立上海為全球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這個規劃的出臺,對香港金融業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為滬港金融業未來的發展開創怎樣的機遇?

  張賽娥、朱蓮芬、張華峰等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滬港金融發展應各展所長、互補不足,為建立我國人民幣金融體系共同出力。

  張賽娥委員表示,在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方面,上海是在岸中心,香港是離岸中心。香港是人民幣境外存量最多的城市,也是提供最完善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地方。

  張賽娥説,香港一直是國家重要的對外窗口,在招商及引資等方面穿針引線,間接幫助國家與世界接軌。如今,在人民幣境外使用方面,香港已積累了寶貴的操作經驗,可供國內城市借鑒。

  她以證券市場為例説,10年前,大量國企利用香港國際化的股市平臺,先行先試,相繼發行H股集資,如今內地企業已深受國際投資者認同,很多H股就回到上海交易所發行A股。時至今日,深滬兩地交易所的總市值及日均成交額,都超過香港的交易所。

  同樣道理,張賽娥認為,上海必然會發展成為人民幣在岸中心。不難想象,其市場規模及流通性在未來會與日俱增,並超越香港。香港則應該繼續把握其先行者優勢及其他傳統優勢,鞏固其作為最大的離岸中心的角色。雖然上海的市佔率擴大,香港的市佔率可能會減少,但市場的“餅”做大了,對兩地金融中心均有益。

  朱蓮芬、張華峰委員表示,目前國內資本賬戶尚未開放,人民幣仍未國際化,金融事業人才儲備等還有待完善,上海在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方面的發展,仍處於學習階段,香港作為試驗場地的價值仍然重要。若內地市場開放過急,或許會對國家經濟金融造成衝擊。內地和香港一樣,要加強憂患意識,加強監管和提高風險能力,特別是加強防患以及維護金融安全。

  展望未來,委員們認為,香港與上海在人民幣金融中心發展方面,可以互補不足,各展所長。

  張華峰表示,香港金融市場有管理經驗,而內地資本市場大,兩地未來聯手,將會打造一個超級的世界金融中心。

  張賽娥説,在産品創新方面,香港的投資銀行業擁有豐富的人才和經驗,並擁有國際化的機構投資者客戶群;定價方面,在香港發行不同年期的人民幣債券,有助發現在市場力量下的孳息曲線。這些對上海要建設為全球人民幣中心,均可起互補作用。在良性競爭的大前提下,香港要更加努力,兩地也應探討各項長期、中期及短期的發展策略,甚至啟動市場互通,為建立我國人民幣金融體系共同出力。

  朱蓮芬則建議,滬港兩地設立由中央領導的、兩地政府組成的“滬港金融發展委員會”,制定規則,以促進兩地共同發展金融業務,進行産品創新等,並設立熱線,加強兩地信息溝通,增強防範及應對金融危機的抗風險能力。(杜軍玲)

熱詞:

  • 金融發展
  • 金融體系
  • 香港金融市場
  • 金融安全
  • 金融事業
  • 金融業務
  • 發展策略
  • 滬港
  • 互補作用
  • 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