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劉路現象引發新的“西塔潘猜想”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2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冬雪草

  3月20日,22歲的劉路因破解世界性數學難題被中南大學破格聘任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劉路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將用獲得的50萬元生活獎勵在長沙買房。對於自己將來的成就,他表示還不確定,現在就想多學點東西,搞好研究。(3月26日《新京報》)

  劉路的成功成才成名,可謂“另辟蹊徑”解決了數理邏輯領域的一道難題西塔潘猜想,中國最年輕正教授級研究員,100萬元獎勵……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改變命運。當我們懷疑知識的作用與價值時,或者説,我們正在進行“知識猜想”之際,劉路給社會一個驚喜,給知識一個“名分”。劉路現象正在發酵,或引發新的“西塔潘猜想”。是能夠在積極的軌道上行駛,還是誤入歧途?

  劉路的成功是否可以“複製”?除了具備數學天賦外,劉路的成功是個人不懈努力的結果,而他的學習與努力過程很值得沉思。劉路表示:“我和在座的各位同學一樣,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走進大學校園的。然而不巧的是,我是應試教育的抵觸者,所以我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因為成績不好,許多人質疑我,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應試教育的未來曾引發諸多“猜想”,但一直無解。劉路的成功可否讓應試教育走下“神壇”?這或是“複製”劉路成功的捷徑。

  劉路的成功應引發大學教育的反思。“為什麼中國的教育培養不出大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也是中國高校培養人才的追求目標。“有一流人才才有一流的中南大學,劉路只是學校這一改革思路的第一位受惠者。”我們寧願相信張堯學校長的話是真的。如果大學依然有應試教育的影子,或者一頭睡在實用教育的枕頭上,培養大師的搖籃就會“搖搖晃晃”“遙遙無期”。高校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讓公眾“猜想”。

  劉路的成名要讓聘任制度突破“藩籬”。説實在的,破格聘任其為正教授級研究員,着實夠牛夠大膽。如果是按部就班,或者按規定程序,劉路能聘任為正教授級研究員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常挂在嘴邊,但是,在行動上又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的用人機制曾經“棒殺”多少人才,又讓多少人才心灰意冷?也許,有人會擔心,破格有“捧殺”之嫌。在“棒殺”與“捧殺”之間,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公眾對與時俱進的用人機制的“猜想”。

  新的“西塔潘猜想”,需要全社會在求索中破解,在創新中求解,在改革中破譯。劉路的成功之路不能太寂寞、太孤單。“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滯後的教育體制與用人機制,已成為培養人才、使用人才、人盡其才的“攔路虎”。唯有深化改革、不懈創新,方能“踏平坎坷成大道”。

熱詞:

  • 劉路
  • 猜想
  • 實用教育
  • 複製
  • 西塔潘猜想
  • 應試教育
  • 中南大學
  • 新京報
  • 買房
  • 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