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22歲教授"的輿論價值無須放大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0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0日,中南大學決定聘請22歲的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劉路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教授。2010年,就讀中南大學大三的劉路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震驚國際數學邏輯界,被稱為“數學奇才”。(3月21日《齊魯晚報》)

  在學術人才尤其是“學術明星”嚴重稀缺的年代,公眾對於科學人才、科學天才的渴望,可比“大旱之望雲霓”。在看到“22歲教授”的卓越成績,我們也確實有一種“久旱逢甘霖”的喜悅。

  顯然,對於“22歲教授”,公眾心中充滿了希望。可是,希望與失望往往共存,就既往給我們帶來了驚喜的科研成果、學術天才而言,在一段時候之後難免給公眾以失望的結果。那些寄託了國人許多學術理想的“科大少年”、那個讓國人認為可以挺直腰板的“中國漢芯”、那些在高考作文中表現出來的作文天才和國學天才……給我們的答案,幾乎雷同。“22歲教授”會不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成為那個讓我們失望的案例呢?

  對劉路現在取得的成功,公眾還有不少擔憂和疑問:其一,年輕的天才與日後的大師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天才會不會成為被“捧殺”的傷仲永呢?其二,就成長的環境而言,仍然處於中國大學體制的劉路,還有多少潛力可挖?他會不會在日後的工作與學習之中,漸漸熟悉並熟諳中國大學內部的種種“潛規則”?會不會因為行政權力的影響而導致科研的不獨立?

  雖然以上兩個問題很像“不懷好意”的詛咒,但現在的環境之下,這樣的問題並非完全沒有根據。可以肯定的是,劉路個人的成功,並不能證明我國大學人才培養機制的成功,“錢學森之問”仍然沒有肯定和明確的答案。我國高等院校的培養體制仍然不能為學術發展培養足夠的、夠格的“潛力股”。既然如此,劉路一個人的成功,就越發讓人擔憂。

  大學之中,部分程度上存在學術發現與行政管理之間的矛盾,附著于大學行政權力之上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讓“術業有專攻”的學者迷失方向。以至於我們的大學體制之中,真誠的大學精神成為稀缺,部分學者出現學術淪喪、專業造假等道德敗壞現象,雖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這些詬病也幾乎讓大學問題與問題大學變成了社會的大眾痰盂,但硬梆梆的現實擺在那裏,並且嚴重阻礙了學術人才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公眾擔心“22歲教授”將來的成長髮展之路,並非完全沒有理由。

  “22歲教授”,帶給了我們不少驚喜,但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擔憂和疑問。劉路暫時的成功,並不能證明什麼。劉路一個人,也承載不起整個國家對於學術型人才的希望和寄託。在這裡,筆者只能祝福劉路能夠在今後的人生路中一路走好,也希望社會輿論不要把他過早地捧成“學界明星”或“數學天才”,讓他回歸到單純的科研領域中去,不打擾他清靜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

熱詞:

  • 劉路
  • 22歲教授
  • 潛力股
  • 齊魯晚報
  • 大旱之望雲霓
  • 數學天才
  • 潛規則
  • 學術明星
  • 國際數學
  • 中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