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消費維權何時走出高成本的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手機看新聞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12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説:“消費者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維權比較困難,維權成本高,有的時候為‘追回一隻雞,得殺掉一頭牛’”。他呼籲,社會各界充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全面建設消費友好型社會,增強消費信心。(3月13日《大眾日報》)

  今年“3 15”的主題是“消費與安全”,可謂是反映出廣大消費者的心聲與訴求。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各級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達到60.7萬件。這還只是消協有登記在案的。2011年《中國新聞網》曾作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63.817%的受調者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選擇“默默忍受”,而近七成消費者認為維權成本太高。

  有多高的維權成本,就有多少人選擇沉默!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能理解消費者的苦衷。消費者不是不想維權,而是迫於無奈。為了維權,讓你先墊付數千元的質量鑒定費,這樣的維權你還堅持嗎?而且,在維權過程中消費者還面臨取證難、投訴難、查處難、訴訟難、賠償難等諸多問題。

  許多消費者在消費遇到損失時,首先會考慮維權的成本是不是會超過收益,許多消費者因為怕麻煩,在損失較小的時候都不會選擇站出來維權。可以説,維權成本過高問題,已經成為消費者“不能承受之重”,也是造假、售假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消費決定內需,消費決定經濟。如何給廣大消費者創造一個公平、和諧的消費環境,不僅事關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更事關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在我看來,降低消費維權成本需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必須切實減輕消費者維權的成本負擔。“誰主張,誰舉證”,這對於消費者來説,實在太難了。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堅持便民、利民、公益、服務的立場,儘量降低甚至免除消費者維權所需的鑒定費用,或者規定由商家承擔相關鑒定費用;另一方面,要儘量縮短消費維權的流程,簡化程序,降低消費者維權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其次,必須切實提高消費侵權的賠償額度。與消費者維權成本高相對比的是商家違法成本低。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行的是雙倍賠償原則,這顯然遠遠不夠。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中國消費者維權獲勝後,目前每案得到的賠償金平均為700多元人民幣,而美國平均每案消費者獲賠35萬美元,“儘管國情不同,但中國賠償額度明顯偏低”。因此,要提高消費侵權的賠償額度,至少要借鑒《食品安全法》“損一賠十”的做法,一方面使假造者得到足夠的教訓,使他們不敢輕易造假;另一方面使消費者能獲得高於所付出的維權成本的賠償,提高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

  ( ■孫瑞灼 作者係律師)

熱詞:

  • 維權成本
  • 消費維權
  • 消費信心
  • 高相
  • 成本負擔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大眾日報
  • 食品安全法
  • 消費環境
  •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