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南昌即將邁入PM2.5監測時代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6日 2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南昌3月5日電 3月1日一整天,南昌城區都籠罩在一片霧霾中。類似的天氣空氣質量怎麼樣,是否對人體有害?最晚到今年底,南昌將會給公眾一個更精細的答案。按照2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新修訂的《環境控制質量標準》,新增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的監測指標,要求包括南昌在內的重點區域城市、省會城市和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監測PM2.5和臭氧指標。

  去年,南昌被環保部列為全國26個PM2.5試點監測城市之一,由於資金和七城會等原因,本該去年6月開始的試點監測直到10月才開始。試點開始後,南昌只有四個監測站配備可監測PM2.5的設備,其他五個站點的設備依舊只能監測傳統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而從2005年開始,南昌環保部門共設立9個固定的監測點,它們是青雲譜石油化工機械廠、江大南路省監測站、蘇圃路八一公園、濱江賓館、經開區省林科所、紅谷灘市政協大樓、象湖、高新京東鎮政府和梅嶺一武術學校。

  秦文是南昌市環境監測站自動檢測室主任,這幾個月她一邊收集試點收據,一邊向周邊省市同行打探情況。秦文説,採用PM2.5監測之後,與往年同期相比,南昌的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下降了15.6%。但秦文認為這個數據不值得驕傲,這種比較“僅供參考”,一是監測設備和手段尚未固定,二是監測晚于其他試點城市,監測時間短不利於了解全面情況。

  PM2.5監測和數據發佈是一個系統工程,除初期採購監測儀器外,後期還需要配備校準直控設備以及數據採集系統,另外包括設備更新的滾動投入、人員培訓等,需要的資金不是個小數目。

  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處處長范志剛説,他們習慣把具備PM2.5和臭氧監測能力的監測站叫做“超級站”,江西省的計劃是分三步走,2012年省會南昌所有監測點建成“超級站”,2012年至2013年國家環保重點城市(南昌和九江)全面建成“超級站”,“十二五”期末所有設區市全部都能監測PM2.5和臭氧數值。要實現國務院的要求,擺在南昌市面前的困難,就是至少還差五台監測設備。饒輝説,這種設備不是只增加一個更細密的“過濾篩子”那麼簡單,必須要全新購置,每台價值動輒三四十萬元,貴的需要上百萬元。根據有關空氣監測規定,每兩台設備需一台備用機,且每天的24個數據至少需22個有效,也就是説一旦某一台監測機器“生病”,必須在兩個小時裝好“頂班”的,否則有可能造成一個月的數據都無效。令人頭疼的還有人手不夠,秦文説,她的科室只有4個人,承擔了監測空氣、水等環境職責。每天除了收集、分析和發佈數據,傳到省裏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還要負責這些自動設備的巡查和維修,“加班加點算不上稀罕事”。秦文説,如果建成“超級站”她擔心不堪重負,就拿換膜來説,以前只需一個季度更換一次的監測膜,須半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因為細顆粒物更容易附著在膜的表面。

  據了解,南昌市環境監測站上世紀90年代定編為70人,遠低於中部省會城市最低100人的標準。

熱詞:

  • 監測時間
  • 監測儀器
  • 監測能力
  • 監測指標
  • 超級站
  • 監測設備
  • 細顆粒物
  • 環境控制質量標準
  • 臭氧
  • 監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