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面對面]郝吉明:PM2.5之困(20120108)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2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eb9f4a1bc56454586b100c75a1073a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霧霾天氣頻發,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否安全?

    記者:作為一個研究學者,您負責任的告訴我們,我們身邊現在呼吸的空氣質量的安全程度是多少?

    郝吉明:我們如果用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過渡階段值來衡量,我們的PM10、PM2.5都不達標,大多數天數都不達標。

    PM2.5首次納入空氣質量標準,帶來怎樣新的挑戰?

    記者:那這樣一個新標準會給地方的環保部門或者政府部門帶來什麼樣的壓力?

    郝吉明:如果按PM2.5,我們達標的城市不到20%。

    監測PM2.5的時間表確定之後,如何徹底改變空氣污染的現狀?

    記者:其實對於監測PM2.5來講,就是相當於體檢,體檢之後呢,發現了問題了,但是怎麼開出藥方來治。

    郝吉明:想把PM2.5這麼大幅度的降低,這種途徑不是一項兩項措施能夠解決的。

    《面對面》古兵專訪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郝吉明,正在播出。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每年冬季,持續的霧天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變。2011年12月初,一場持續的霧霾天氣呢,更是讓人們引發了對空氣質量污染問題的關注。其中,一種被人們稱之為PM2.5的污染物呢,更是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PM2.5的污染物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乃至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和治理呢?今天面對面將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郝吉明。

    人物介紹: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

    2011年入冬以來,全國各地多發的霧霾天氣打亂了許多人固有的生活節奏。特別是在2011年12月初,包括北京在內,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持續霧霾天氣,很多地區大範圍能見度小于1000米,部分地區能見度甚至小于200米。霧霾籠罩之下,除了交通出行受到極大影響之外,空氣污染的加劇也導致了呼吸道感染等一些疾病的高發。空氣質量引起了公眾空前的關注。

    記者:去年的12月份的時候,整個這樣的一個對於空氣質量的一個爭論,突然就被人們關注了。

    郝吉明:這一次的關注應該更多的體現了公眾對人體健康的角度,希望政府提高對空氣質量的標準。公眾的推動力對環境保護的推動力是巨大的,過去我們這個老講公眾參與,總認為公眾參與是公眾少開一個車,但是公眾的監督意識,公眾的要求這是一個政府工作的一種動力的源泉。

    記者:但是對於北京來講的話,其實出現霧天,每年也都出現過,為什麼這次的爭論為什麼會這樣樣的激烈?

    郝吉明:這一個特殊的時期,特殊時期就是説北京市的這個污染在奧運前經過了一段努力,我們奧運的時候應當説還得到了國際上的基本認可,有比較大的改善,但是從奧運的這幾年空氣質量,咱們不説它有多少後退,而是説沒有新的改進,連續三年北京市大氣當中顆粒物的平均濃度都是在122、121,三年都是這個數字。

    郝吉明所説的顆粒物平均濃度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空氣污染指數,按照目前我國的空氣質量標準,如果空氣污染指數為51到100,空氣質量級別為II級,空氣質量狀況屬於良。如果空氣污染指數為101到200,空氣質量級別為III級,空氣質量狀況屬於輕微污染和輕度污染。

    記者:普通老百姓不太清楚這個數字的含義。

    郝吉明:這個數字就是國家標準,中國的標準,年均是100,咱們北京年均值三年都是120左右。

    記者:那超的並不多嗎?

    郝吉明:超了20%了,中國的標準和世界衛生的標準比,世界衛生組織考慮到國家發展階段不同,有三個過渡階段制,還有一個指導值,就是發展中國家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設置的,它的第一過渡階段,年日均值是70,所以咱們的標準是100,所以我們的標準跟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第一過渡階段值都有相當大的距離,我們跟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來看,我們達第一階段都沒達到,所以公眾有一個比較強烈的一個感覺我們質量差。

    記者:但是在那樣一個低標準的情況下去測量去公佈數據,不是有點兒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嗎?

    郝吉明:那個標準呢,原來制定的時候和我們的發展階段應該是相適應的,相適應的。我們這個空氣質量達標的這個問題就是那個標準原來也是有50%多的城市不達標,慢慢才做到達標,有些人你説到掩耳盜鈴的事情……

    記者:對,這麼低的標準還説挺高興,大家天天都在看達標的情況下去生活?

    郝吉明:不能説掩耳盜鈴這個情況,就是説我們這個標準應該與時俱進,跟我們的發展階段相適應,是這麼一個階段上。

    郝吉明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包括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狀況事實上並不容樂觀。從2008年到2010年,他曾作為首席專家參與了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這項研究的成果被公認為是當下環境保護的指南性文本。這項研究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成了是全球大氣顆粒物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然而按照我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評價, 2010年全國有超過82%的城市空氣質量都達國家二級,也就是良的級別。

    記者:很多民眾也會有這樣的一個感覺,覺得是他們實際感受的空氣質量和官方所公佈的這樣一個數據之間是有差距的。

    郝吉明:公眾的這種感覺和這個國家的判斷的標準是有差距,這個應該説公眾感覺是對的,為什麼我們這個標準需要修訂,因為我們的標準是1996年當時(修訂)的標準,1996年這個那時候主要是針對著煤煙型來制定的污染,現在大氣污染應該説煤煙型和機動車複合型的污染,複合型的污染一個突出的差別在哪呢,就拿大氣污染顆粒物來説,更細了。粒子越小,它的環境影響越大,環境影響比如對能見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PM2.5或者是粒徑小于2.5微米的粒子影響最顯著。

    對於空氣質量,官方的監測結果和公眾的實際感受不一致的問題由來已久。郝吉明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已經明顯滯後。

    我國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佈于1982年,經過了1996年和2000年的兩次修訂。其中規定的一項重要的空氣質量評價指標為pm10,也就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的濃度。對於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也就是PM2.5沒有規定。而研究表明,PM2.5能夠直接通過呼吸道進入並沉積在支氣管及肺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加顯著。

    記者:對人的身體健康的損害會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郝吉明:在目前無論是在北美和亞洲做研究的結果,它每增加10個微克,對死亡率可能增加0.4%到0.5%,短期的結果來看,主要是看就是氣管炎,這個呼吸道系統的疾病,如果濃度到了叫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時候,使門診的這個量能增加20%到30%,這個數據並不是説明太説明問題,還有一些受到影響而不去看病的人也有,還不少。所以我總感覺,在空氣質量不好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受到影響了,有的人影響敏感一點,或者是重視一點,去醫院看了。大多數人採取我忍一忍就過了這種態度,所以這個天氣污染這個嚴重的時候,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有影響。

    2011年12月4日,美國駐華使館自測到的北京PM2.5數據被發佈在網上,數據顯示,當日晚上7點,美國駐華使館自測到PM2.5濃度為522,甚至超出了美國國家環保局認定的“危險”級別。而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的數據顯示,當天北京市的空氣污染指數為193,空氣質量屬於輕度污染。兩種評價結果的極大差異,引發了眾多的質疑之聲。

    記者:你覺得這個反差正常嗎?

    郝吉明:這個反差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記者:怎麼造成的?

    郝吉明:就是北京市環保部門報的值是24小時的平均值,第二個北京市大概有27個檢測點平均值,所以北京市報道值是一個平均的結果,是時間上和地域上的一個結果。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佈的數據是公佈的小時值,一天到晚當中,像這個白天濃度是比較低,但是晚上由於多方面原因會比較高,所以它公佈的時間它是一個最高的濃度值,第二個北京市區域上來説,城區是最高,所以像大使館所在的地方值是比較高的。

    記者:但是我們注意到輿論還有民眾更傾向於相信美國大使館所公佈的這樣一個數據。

    郝吉明:其實我們的在朝陽那個地方,美國大使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檢測點,我們那個點測的數據跟美國大使館測的數據基本上是相當的,但是只是我們報,不報不對一個點一個點的報,而是對整個城市的平均值來報的,所以這樣的話,我們點的污染,所以濃度最高的小時的那個點那個值沒有報出來,所以美國大使館的結果使我們公眾對我們政府的公信力明顯的下降, 

    記者:但是對於當時美方來講,我只是拿我的儀器做了一個客觀的記錄,然後客觀的公佈而已。

    郝吉明:客觀的公佈的話,你不應當把所謂説嚴重污染狀態,為什麼呢?美國的標準也是24小時標準,無論哪一個國家都是按24小時來平均,而不取出一個小時來評價你的嚴重和不嚴重。

    雖然美國駐華使館自測的數據並不能客觀全面反映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狀況,但是這起事件也讓PM2.5這個原本陌生的專業術語迅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與此同時,一些民間人士開始使用便攜儀器自測PM2.5,有評論認為這一舉動折射出民眾對於空氣質量現狀的擔憂。

    郝吉明:我的同事多説起來,他的小孩,是小學一年級都知道PM2.5了,我説他怎麼知道的,他就説學校告訴他今天不上體育課了,因為PM2.5濃度高,會影響這個上體育課會影響身體,所以小孩子學校都知道這件事情。

    記者:其實人們都很關注這個PM2.5這樣一個數值,但是和平很多人都並不知道造成它的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郝吉明:這是這個大多數燃煤電廠、工業鍋爐、機動車,包括咱們生物質燃燒都是可以産生這個PM2.5,然後施工揚塵、道路揚塵也都含有PM2.5。所以總體上來講,有50%左右的PM2.5是直接排放的顆粒物造成的。另外的50%左右的PM2.5是排放的氣態污染物在大氣中反應造成的,有些化合物當中這個對身體影響還是比較有致癌,致突變的這種毒害作用。所以這個二次污染形成的粒子更小,毒性更大。

    記者:很多人會採取一些防護的措施,比如説帶口罩,家裏面用空氣清新劑等等,有效嗎?

    郝吉明:這個帶口罩我個人認為對這種微細的粒子沒多大作用。

    記者:你説PM2.5。

    郝吉明:PM2.5沒多大作用,然後這個室內凈化器,多數在設計的時候,不是設計的凈化PM2.5,所以也擋不住那些有毒有害氣體。

    記者:作為一個研究學者,您負責任的告訴我們,我們身邊現在呼吸的空氣質量的安全程度是多少?

    郝吉明:應該這麼講,咱們假如説在北京,我們如果用世界衛生組織第一過渡階段值來衡量,我們的PM10、PM2.5都不達標,大多數天數都不達標,我就這麼一個判斷。加上北京這一個地區,污染排放強度是很大,兩條,一個是在12月份,是普遍供暖的時候,燃煤量比較高。第二個機動車,北京市總量現在是居高難下的地步,所以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北京是比較高。所以我們通常估計,如果在三天之內,天氣是穩定的,污染物的積累肯定要空氣質量要超標。如果穩定五天,肯定是叫重度污染或者嚴重污染的水平。

    也就是在PM2.5成為輿論焦點的時候,2011年12月5日,環保部就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向全社會二次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結束。在徵求意見稿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將PM2.5納入了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指標。在新標準中,PM2.5年平均濃度限值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這與世界衛生組織過渡期第一階段目標值相同。

    記者:那麼這樣一個進度會帶來什麼呢?

    郝吉明:對空氣質量的控制,大氣環境保護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推動力在哪呢?第一,現在政府報的結果,好比75%、76%,空氣質量達標,這個是針對的我們低標準,比較低的標準達標了,實際上和世界上的橫向比較,我們的標準還比較差,所以我們拿一個比較低的標準我們説來評價我們自己,往往使公眾和政府對大氣污染控制的重視度受到影響。因為你拿個低標準來衡量,當然你容易滿足了。就像小孩學習,你如果你要跟差的學生比,我還不錯,所以大家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老跟個差的學生來比,你還喜歡跟比較好的或者好的學生來比,這是一塊。第二呢,納入了PM2.5,許多污染物就納入了控制的對象。現在我們“十一五”國家的這個總量控制是大氣和臭氧一個指標,經過這幾年的這個努力,現在氮氧化物也納入了國家總量控制的指標,其實還有一些污染物影響也比較大。比如説揮發性有機物,也是一個對空氣質量、對人民健康有重要影響的,所以咱們並沒有把它納入控制的這個視野。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