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苗蘇:利率何時轉正是檢驗中國經濟奇跡的試金石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3日 2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週六,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0個基點至20.5%,這是過去3個月內央行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將其解讀為中國貨幣政策即將轉向寬鬆的一個信號。不過,惠譽週一表示,中國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主要是為了緩解銀行業愈加吃緊的流動性狀況,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立場的轉變。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當前中國實際利率依然為負和1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漲幅依然高達4.5%的現實,我們就很難相信中國央行真的會放鬆貨幣政策。只要看一看今年1月令人失望的銀行貸款數據就不難理解央行此舉的動機:今年1月中資銀行共計放貸7,381億元(約合1,172億美元),同比下降29%,遠遠低於分析師的預期。這或許是促使中國央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真正原因。惠譽估計這次存準率下調50個基點將釋放約人民幣3,750億元資金。

  但是,還有一項重要的數據似乎被人忽略了:上個月,儲戶將8,000億元(約合1,272億美元)資金撤出儲蓄賬戶,達到12年以來的最快速度。存款從銀行體系大量流出或許是銀行放貸銳減的主要原因,而導致儲蓄存款和企業存款從銀行體系內大量流出的原因則是負利率。

  即便按照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自2010年2月以來至今年1月底中國已經連續23個月實際利率為負值(存款利率低於同期內物價漲幅)。負利率意味著儲蓄存款會因為通貨膨脹而不斷縮水。為了避免資金貶值居民和企業會將存款從銀行內提出轉而尋找其他可能保值增值的渠道。仔細研究一下中國的官方數據就能發現,除了在2009年短暫為正值之外,中國實際利率水平在2007年和2008年也曾長期為負值。長期負利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背景下出現的最令人費解的怪現象之一。

  利率作為一種金融市場的分配機制具有兩個最基本的功能,一是擔當分配金融稀缺資本的標準,通過利率機制能夠把稀缺的資本分配到經濟效率更高的地方。二是誘導居民將剩餘資金用於貸款市場作投資之用,即民眾的儲蓄增加。只要市場利率為正值(利率高於同期通貨膨脹率),利率機制就能正常發揮上述兩項基本功能。

  當通貨膨脹率超過相同時期內存貸款利率時,就出現了負利率。在自由市場經濟條件下,真實利率幾乎不可能出現負值,因為如果利率為負值,居民儲蓄就會紛紛流出銀行存款體系,另外尋找讓個人財富不貶值的地方。 長期的負利率會産生兩個嚴重後果:一是財富轉移,將儲戶的財富轉移給信貸接受者;二是製造虛假繁榮,大量儲蓄存款從金融機構流出投向房地産、貴金屬或其他投資投機領域實現資産保值增值。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只有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下政府才會用超低利率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而且即便最冒險的政府也不敢長期實行負利率政策。長期的負利率難道是為了刺激中國經濟增長?對於一個宣稱擁有全球最快增速的經濟體而言,這樣的解釋顯然很難自圓其説。

  (來源:中國經濟網)

熱詞:

  • 利率機制
  • 負利率
  • 經濟效率
  • 央行
  • 負值
  • 經濟奇跡
  • 存款準備金率
  • 儲蓄存款
  • 貨幣政策
  • 實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