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以貧為榮”:傳統扶貧方式需轉型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2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南方日報》報道,“熱烈祝賀新邵縣成功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成為新時期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一則落款為“中共新邵縣委、新邵人民政府”的LED宣傳標語在網絡瘋狂傳播,引發網友熱議。儘管當地政府稱這是企業行為,但記者在當地官網發現一篇文章,內容和LED宣傳語近乎一致。説新邵縣以貧困為榮,並非是空穴來風。

  這一舉動,面臨一片批評之聲。這些批評不無道理。但還需進一步深思的是,新邵縣為何把納入貧困縣當“特大喜訊”?這就涉及對當前貧困縣制度的分析。中央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反貧困,近年投入了鉅額資金。2001-2010年,累計投入2043.8億元,而這重點是投入到592個貧困縣。這意味著,一旦進入貧困縣名單,就能獲得鉅額的財政支持。從這個角度看,新邵縣進入貧困縣的喜悅之情,倒也可以理解。

  但這種以貧困縣為主導的分配反貧困資源的方式是否要改進,卻是需要反思的。過去30年,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交通問題,是基礎設施問題,是市場問題。因此,我們採取了開髮式扶貧的方式,把重點放在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上,放在挖掘市場潛力上。要這樣做,自然就需要通過基層政府實施相應的工程,扶貧開發的資源需要通過基層政府這個平臺。但不可能扶貧資源在2000余縣中平分,因此就有了貧困縣這個辦法,進入貧困縣的優先獲得扶貧資源。

  但問題在於,當前的貧困原因,與30年前有了明確不同。當前,居民基本公共服務短缺成為重要的貧困原因。例如,農村義務教育實現了免費,但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學教育卻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農村基本醫療有報銷,但大病仍然足以耗空一個家庭的財力。換言之,當前的反貧困,要把重點放在社會福利因素上。

  這也是新扶貧綱要提出“三保障”(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現實意義。而在這方面,以貧困縣為載體的間接式扶貧,在資源的使用效率上,遠不如針對個體的直接式扶貧。

  針對個體的直接式扶貧,如同農村直補的做法一樣,把扶貧補助資金直接打入貧困居民個人賬戶上。不産生資源的“滴漏效應”。而在間接式扶貧上,“滴漏效應”無法避免。很簡單,貧困地區也有富裕居民,投入到貧困縣的扶貧資源,理論上也會被富裕居民所享受。

  如果走這種直接反貧困道路的話,新邵縣相關官員就不會關心自己是不是貧困縣,因它不可能再以扶貧的名義獲得額外的資金。而貧困人口也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扶貧支持。

  因此,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傳統開髮式扶貧的思路需要轉型。如能從按地區為標準的間接扶貧,轉為按個人的直接扶貧,就能真正杜絕“祝賀貧困”的悖論。(匡賢明)

熱詞:

  • 貧困縣
  • 扶貧開發
  • 扶貧攻堅
  • 新邵縣
  • 反貧困
  • 滴漏效應
  • 南方日報
  • 貧困原因
  • 基本醫療
  • 直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