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經濟增長≠生活質量提升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筆者根據公開的數據統計發現,二十年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遠低於GDP的增長,而GDP的增長又遠低於廣義貨幣的供應量。也即錢增加了一倍,你的實際收入增長是遠低於一倍。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沈建光對此的解讀是經濟增長不等於生活質量提升,就像錢多不等於幸福。

  昨天公佈的數據是2011年全年GDP過47萬億,比上年增長9.2%,這是近兩年來新低,然而同日中國滬指漲超4%,深指漲超5%,是近幾年來的最高日漲幅。中國經濟增長的放慢反倒成為股市的利好,這多少印證了發展需要一種反思:中國經濟增速當前宜求慢而不是求快?事實上,質量遠比速度重要。

  中國經濟增長的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用國家財政部財政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的話來説就是要借機調結構、轉方式,調整城鄉結構、就業結構、分配結構、需求結構和産業結構、産品結構以及金融結構,增強未來發展後勁。

  旅美經濟學家郭傑群的認識是,如果説中國的GDP增長是空心的,這有點過分,中國經濟發展畢竟是事實。當前中國企業的困境,稅收勞力成本是一個原因,但企業附加值不高是一個重要因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無法轉嫁給下家。反觀日本,汽車、精密儀器都是創新的結果。僅僅處於産業鏈的低端,怎能保持持續的利潤發展?

  《紐約時報》記者芬格爾頓撰文稱,雖然世人皆稱1989~2009年為日本GDP增長“失去的20年”,但事實上日本在此期間成就矚目。比如平均壽命從1989年的78.8歲增至83歲,比美國人長4.8年。全球50個互聯網服務速度最快城市38個在日本,而美國只有3個。以1989年末為基準,日元對美元升值87%,對英鎊升值94%,失業率4.2%,約為美國的一半。

  財經夜談

熱詞:

  • 經濟增長
  • 滬指
  • 紐約時報
  • GDP增長
  • 廣義貨幣
  • 漲幅
  • 分配結構
  • 金融結構
  • 低端
  •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