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邊是較高的CPI,一邊是較低的存款利率,口袋裏的一點閒錢做什麼用呢?買股票吧,股市就像“春風”一樣,忽如一夜吹回到了10年前;買基金吧,股基債基全虧損;持續的宏觀調控也讓房價不再只漲不跌。這時,銀行理財成為市民挺管用的財富增值方法。且看上海銀行的理財專家是如何建議市民配置理財資産。
合理配置 抵禦風險
梁先生今年33歲,在深圳一家知名房地産公司任財務經理,也算得上是事業小成。作為一名專業財務人員,梁先生努力想讓自己的投資也專業起來。作為最大眾化的投資組合,股票和基金成為他投資的首選。
前年年初,他購買了近25萬元股票,但由於股市波動,資金一直深套其中。基金方面,他購買了25萬元的某成長基金和部分偏股型基金,打算長期持有,並於去年初買了18萬元在前年表現較好的基金品種,但2011年以來的股市風格轉換讓他的基金投資“很受傷”。眼見自己的股票和基金投資虧損窟窿越來越大,別説讓家庭資産增值,就連跑贏CPI都成為奢望,這讓手裏還有近35萬元“閒錢”的梁先生對下一步的投資計劃很是糾結,是進一步提高股票倉位還是趁着市場點位較低再購買一部分基金?帶着疑問,梁先生來到了上海銀行深圳分行貴賓理財室。
上海銀行的理財專家全面分析了梁先生的投資組合,認為他當前的投資風格過於激進、投資品種有些單一,使得風險很集中,很難抵禦市場風險。
在理財專家的建議下,梁先生拋售了一部分股票和基金止損,購買了較為穩健、低風險的上海銀行“慧財”人民幣點滴成金理財産品,該産品不僅保證收益,且每日有售,投資於銀行間及交易所固定收益證券類工具,期限短、安全性高。
鋻於當前通脹率偏高,梁先生又將自己的活期存款購買了一部分上海銀行“慧財”易精靈人民幣理財産品,該産品屬銀行係開放式貨幣型理財産品,投資於銀行間及交易所市場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工具,收益穩健,流動性超強,既能獲得比活期存款高幾倍的收益,又可以作為家庭應急準備金,可謂一舉兩得。
優化了自己的投資組合,梁先生笑着説:“應急準備金、保證收益産品、基金、股票合理配置,自己再也不怕大盤一跌連覺都睡不安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