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2012投資猜想:無間行者與三十六層地獄較量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卓越理財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2投資是否還是無間行者與三十六層地獄較量

  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泛指十八層地獄的最底層。在2011年,很多投資者正向無間行者一般在不斷承受著無情的拷打。

  文/本刊記者 鄭鵬遠

  股指一路下跌,"地板"下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還有"18層地獄";當跌到18層地獄時,有股民問閻王,這回可是真正見底了?豈料閻羅王哈哈大笑道,你又錯了!地獄現在也流行IPO,經過再融資之後,我已經將地獄擴建到36層了!

  網上的黑色幽默雖然譏諷,確是今年許多投資者內心真實的寫照,回顧2011年,從懷揣財富夢想到墜入地獄深淵,也許幽默與自嘲是痛苦不堪的心靈最好的解脫方式。

  無間行者

  無間地獄是八大地獄之第八,也是八大地獄中最苦一個,泛指十八層地獄的最底層。在無間地獄(無間道)的,永無解脫希望,要經受五種無間。第一 “時無間”,無時無刻不受罪。第二“空無間”,從頭到腳都受罪。第三“罪器無間”,各式各樣刑具無所不用。第四“平等無間”,用刑不論男女均無照顧。第五 “生死無間”,重復死去無數回還得繼續用刑。

  在2011年,很多投資者正向無間行者一般在不斷承受著無間地獄的拷打。

  時無間。2011年的投資市場給了投資人太多的想象空間,貴金屬市場熱火朝天,房地産市場居高不下,私募股權風生水起,而證券市場在經歷 2010年的壓抑後也被無數投資人寄予厚望。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投入越多,痛苦越多。貴金屬市場暴漲暴跌,難以操作,國際環境更是波詭雲譎,時機難 尋。在全年的不放鬆調控中,一向堅挺的房地産市場江河日下,而缺失季節性效應的期貨市場更是理不清思緒。而在2011年年初發佈的30份券商年度預測報告 中,半數券商是集體編織了4000點的股市夢想。然而全年下來,股指後低前不高,很難説有什麼趨勢性的機會。七翻身,十翻身的歷史無一重現,曇花一現的反 彈更像是設置精巧的陷阱。

  在2011年,大多數的投資者可謂無時無刻不在受罪,這正如無間行者承受的“時無間”一般。

  空無間。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在2011年也並不那麼適用。 無論是股市期市,還是金市房市,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説,都是極難操作的。證券市場雖然不想2008年的跌幅巨大,但是由於市場預期與實際表現嚴重的對稱,仍 被冠以“史上最難操作年”的稱號。而期貨市場的震蕩多趨勢少,很多期市行家不是賺小虧大就是小虧變大虧。房地産市場則更像是一場”博傻”遊戲,勉強支撐的 高價努力去吸引著資金接盤。黃金市場則讓很多投資者全年玩了一把“過山車”,這其中的滋味誰坐誰知道。

  在2011年,所有的交易市場操作難度都很大,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很容易受傷,無間行者的“空無間”,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觸。

  罪器無間。回首2011年,市場的刑具可謂無所不用。在股市,你不會忘記鐵道部人事變動,溫州動車事故讓年初如火如荼的高鐵行情一落千丈。 CPI的高位運行使得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三次加息與六次準備金上調讓市場求錢若渴,另一方面IPO的抽血擴容更讓地獄擴建到了三十六層。在期市,歐債危機 的系統性風險破壞了之前保持良好的大宗商品多頭趨勢,然而快,準,狠得空頭趨勢一過,迎來的則是漫長的震蕩偏空行情。期民們思維怎一個亂字了得?在金市, 拉登之死與卡扎菲時代的結束讓貴金屬價格忽上忽下,這上下之間,又有多少投資者摸清了其中脈絡?而全年調控不放鬆似乎已經昭示了樓市的風雨飄搖,只是在這 其中一次又一次的鬆動預期不斷折磨著投資者。

  在2011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都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的背後各種預期與意外如酷刑般拷打著受傷的無間行者,讓他們感受著“罪器無間”。

  平等無間。大成基金的悲催境地已經展示了無間地獄的平等無間。無論你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市場都不會區別對待。陽光私募近幾年的大跨步 發展將告一段落。雖然産品創新步伐未停,但市場所關注的信託參與期指依然存在硬傷。由於11月下旬股指的加速下跌,12月的募集情況將不甚樂觀,與去年同 期私募産品募集火熱的狀況相去甚遠。而偏股型公募基金全軍覆沒,再次踏上2008年的老路——比誰虧得少!王亞偉先生掌管的華夏策略精選和華夏大盤精選也 已退出了年度爭冠大戰。而在近倆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小型投資公司也被今年的行情來了一次大清洗。

  在2011年,機構投資者不比個人投資者受的傷害小,由於責任的重大,其心靈上擔負的痛苦更為劇烈,無間行者遭受的“平等無間”不容置疑。

  生死無間。反彈夭折,單邊下滑,在全球經濟不斷面臨考驗的同時,投資市場風險大於機遇。普通投資者感嘆難以解套,機構投資者子彈越來越少,不知有多少人死在黎明前的黑暗,更不知期盼已經的黎明何日到來。不得解脫的“生死無間”在2011年展現的淋漓盡致。

  歐債陰影揮之不去,經濟下滑在所難免,然而十二五開局之年,戰略新興産業的投入和穩增長的工作重心終將帶領投資市場輪迴復蘇,新的投資機會也將涅槃重生。

  在2011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都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的背後各種預期與意外如酷刑般拷打著受傷的無間行者,讓他們感受著“罪器無間”。

  2011年股市中暑發昏 財務總監股海裏陰溝翻船

  《大話西遊》裏紫霞仙子説:“我只猜中了開始,可是我猜不著這結局。”2011年的中國股市,也是讓股民在這樣的猜測中,演繹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泡沫劇。頭頂IPO歷史第一的光環,身披這經濟增長笑傲全球的嫁衣,卻面臨著上漲幅度全球墊底。

  文/本刊記者 黃依凡

  2011年的股市,對於股民來講,是一場讓人冷的發抖的淒風冷雨,一次次滿懷希望的以為看到了底部,一次次被傷的遍體鱗傷。

  股市低迷造成股民年前無心作戰,五成股民節前準備清倉。但是同時仍然對2300點的底部表示認同,認為A 股繼續下跌的動力很小,此時不應該盲目殺跌。

  市場再創新低,不少股民準備擇機清倉。權威調查顯示,在近1萬人中,86.3%的股民對今年股市整體情況“不滿意”。從投資收益上 看,51.8%的股民今年投資股票虧損20%至50%,14.4%的股民虧損50%至70%,僅3.9%的股民盈利10%左右。從持股時間來看,近八成股 民選擇持倉6個月以上的原因均為“被套牢”,僅16.9%的股民是因主動長期投資。

  股海裏“陰溝翻船”的財務總監

  36歲的馮女士是一家中型房地産公司的財務總監,擁有註冊會計師證。和記者説起今年的炒股經歷,她嘿嘿笑了起來:“我賠得一塌糊塗的,都不好意思説呢。”

  2010年10月,馮女士拿出8萬元投到股市,陸續購買了贛粵高速、萬科、中石化和工商銀行。“自從買了這些股票後,噩夢就開始了。”馮女士嘆 了口氣。股市持續調整,“到現在是越套越深呢”馮女士説。“就在前幾天,才割了2000股的贛粵高速。買的時候每股近9元,不到5元的時候賣的,賠了四 成。”馮女士很無奈。“8萬元的本錢,現在還剩4萬多元,中間我賣了一點股票,抽出16000多元,剩下的都賠了,算下來虧了30%吧。我老公更慘,跟我 同時進的股市,6萬元的本錢現在就剩3萬元了。”説起下一步打算,馮女士表示,剩下的股票要一直持有夠本才賣,然後再不進股市了。

  “今後有錢去其他領域投資,股市太讓人傷心了”馮女士説,這些年她炒房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能達20%,“沒想到炒了兩年股票,卻在陰溝裏翻了船。”她説。

  老股民感嘆“賺的錢又都賠掉了”

  和馮女士相比,34歲的吳女士稱得上是老股民,但從2004年就開始接觸股票的她,也沒能從上半年的行情裏賺到錢。

  吳女士告訴記者,雖然沒賠多少,但是白忙活了半年。今年年初時她的本金是5萬元,到現在已不足5萬元,略有虧損。其實,中間不是沒賺過錢,只是最後又都賠了進去了。吳女士認為,這都是經驗主義惹的禍。

  原來,從2008年到2009年,吳女士長期跟蹤一隻股票,隨波段買進賣出,一年下來,投入1.5萬元賺了8000元。“你知道嗎?那可是我炒 股以來最好的成績!”談及當時的情況,吳女士兩眼發亮一臉幸福。隨後,吳女士加大了投資額。2010年年末,在朋友的推薦下,她選擇了東北制藥。“每股十 七八元時買的,到2011年4月,東北制藥最高曾漲到23元多。”吳女士説。

  持續上漲的行情讓吳女士堅定了自己對東北制藥的判斷,那就是:2010年大盤曾有一波上漲行情,東北制藥全年整盤,所以2011年東北制藥必將 有所表現,並且會有大表現。因此,2011年4月以後,當行情展開調整時,吳女士始終心存僥倖,不捨得割肉。最終,盈利被蠶食一空還出現了虧損,吳女士這 才揮劍斬股,割肉出局。

  “現在想想,之前能賺那麼多,除了個人操作經驗外,主要還是因為趕上了好時候,大行情好的時候咋炒都能賺錢!”吳女士感嘆道,股市變化莫測,總 是在你最得意時給你當頭一棒。不過,吳女士表示,她不會離開股市,只是以後會減少在股市上投入的時間和本錢,在操作上也會更謹慎。

  離股市回正業

  “中暑者,發昏也。人們最容易中暑的事情有三樣:一是愛情,二是封建迷信,三是股市。都是陽光大道偏不走,地獄無門自去投。”回顧2011年以 來的職業股民經歷,張倩後悔不迭。據她介紹,自己的大學專業就是金融,空閒時也經常在股市中去小試兩手,雖然錢沒賺幾個,但心氣卻很高小打小鬧尚且有收 獲,要是全身心投入,賺個小康生活肯定不成問題!所以儘管頂著研究生的名頭,但張倩卻對上班毫無興趣,一頭扎進股市。

  不過真正進了股場,張倩才明白職業股民其實很累,看盤時間不用説,不敢耽誤,收盤後還要做功課,有點時間還要學習充電。天天對著電腦,足不出 戶,冷落了親人和朋友,周圍的人看自己也像是走火入魔的異類。然而最慘的是,張倩2011年3月份開始全倉,大盤便開始“坐滑梯”,幾番辛苦,不僅沒賺 錢,反而“把老婆本都快賠進去了”。如今的張倩決心“回頭是岸”。她告訴記者,股市真不是一般人玩的,還是好好找個工作踏實上班吧。

  擔心老無所依

  糟糕的行情讓菜鳥級的職股民只在股市中撲騰了4個月便打道回府,而有3年職業炒股經驗的老股民因為大盤的不振開始擔心起自己會不會“老無所 依”。“今天一整天,我用了近10個小時,將A股市場所有股票仔細查看了一番,一種突如其來的對未來生活的迷惘,幾乎擊碎了我。”看著原地踏步的大盤,楊 先生愁眉不展。

  楊先生告訴記者,2008年底,自己徹底辭職,帶著十幾年職場打拼積攢下的近百萬元積蓄進入股市成為一名職業股民。“當時就看到市場已經跌無可 跌,那時進場真是抄底啊!”借助2009年小牛市的東風,楊先生幸運的完成了原始積累,6位數的年投資收益也讓楊先生感到作職業股民的成就。不過進入 2010年後,楊先生的日子便越來越難過。2011年更慘,“大盤跌多漲少,去年還勉強賺了點生活費,今年就只剩”賠“了不僅賠光了09年的收益,連入市 時的本金也損失不少,我的生活全部依靠炒股,股市要再這樣”吃人“,真不知以後該怎麼辦。我現在對未來也沒什麼憧憬,如果非要説有什麼希望,就是盼著未來 半年內炒股不虧損,不虧就行。”

  鏈結:

  股市低迷造成股民年前無心作戰,五成股民節前準備清倉。但是同時仍然對2300點的底部表示認同,認為A 股繼續下跌的動力很小,此時不應該盲目殺跌。

  市場再創新低,不少股民準備擇機清倉。權威調查顯示,在近1萬人中,86.3%的股民對今年股市整體情況“不滿意”。從投資收益上 看,51.8%的股民今年投資股票虧損20%至50%,14.4%的股民虧損50%至70%,僅3.9%的股民盈利10%左右。從持股時間來看,近八成股 民選擇持倉6個月以上的原因均為“被套牢”,僅16.9%的股民是因主動長期投資。

  對於2012年的市場,44%的股民認為仍將維持盤整走勢,31.6%的股民認為將出現上漲行情。

  對於2012年的操作策略,48.2%的股民表示將“擇機清倉,退出股市”,31.3%的股民表示將以中長線投資為主 。

  年底之前股市還會有行情嗎?記者為此來到本市的一些證券公司,對一些股民進行採訪,發現儘管一年來被股市傷透,但是股民仍然對 A股的中期走勢抱有期望。

  股市下跌動力不大了

  資深股民王先生認為今年股市行情一直不好,從2011年4月18日的3067點一直下跌破3000點,大多數股民都虧損嚴重,對股市失去了信 心。很多股民都退出了股市,甚至不打算繼續投資股票了。這説明,股市下跌的動力已經不大了,現在主要是機構在大力做空,向下打壓出空間,但指數已經跌到了 10年的平均線,再往下跌的動力越來越小了。

  所以,股民在目前的點位,不宜輕易殺跌,而應該保持冷靜,持股不動應該是正確的選擇。

  地量之下虧損再現 券商受傷打業績保衛戰

  2011年低迷的市場環境,讓“靠天吃飯”的券商日子也不好過。僅上半年,券商虧損比例就達到14%,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11%的行業虧損水平。

  文/陳建

  地量“寒潮”來襲,靠天吃飯、剛剛經歷了一輪擴容的券商營業部再次面臨“虧損潮”。諸多數據顯示,曾經日進鬥金的券商營業部近半數恐將在12月陷入虧損泥潭,諸多券商不得不收縮戰線“過冬”。但時至年關,在年度考核重壓下,一場業績保衛戰也悄然打響。

  地量之下虧損再現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的最後一天,滬深兩市成交量僅為532.2億元,是四年以來的絕對地量。在低位拉鋸幾天后,市場交易量在 2009年1月5日為697.7億元,此後便隨著市場反彈快速突破千億規模,並在2010年11月2日達到近年頂峰,日交易額達5348.99億元。

  時隔三年之後,市場再次陷入低迷。截至2011年12月15日,11個交易日裏有8天滬深兩市日成交量低於千億元,12月12日,滬深兩市交易量萎縮至693.7億元。

  高喊轉型口號多年、但依然“靠天吃飯”的券業幾乎與市場同步“入冬”。“全行業起碼有半數營業部虧損”——幾乎每一個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的經紀業務負責人或營業部負責人都這樣預計。儘管目前官方的統計數據暫未出爐,但參照歷史數據不難看出“虧損潮”已經襲來。

  消息人士透露的權威數據顯示,已經有接近半數的營業部面臨虧損。今年初,佣金率低於行業水平的深圳地區營業部率先迎來寒潮,206家營業部 107家虧損,虧損總額達3642萬元。其中虧損額最大的證券營業部為財富證券深南大道證券營業部,單月虧損額為149.46萬元。

  在成交低迷的9月份,以北京地區為例,轄區內全部243家營業部,僅有134家凈利潤為正,除國開證券一家新設營業部暫未有營業數據外,共有 108家營業部虧損,虧損比例為44%,其中虧損最多的華創證券新興橋證券營業部當月凈利潤為-288萬元。9月成交極度萎縮嚴重拖累了券商業績,統計數 據顯示,即使加上成交量頗好的一二季度,前三季度北京轄區內仍有約70家營業部虧損。北京地區佣金水平與行業平均水平較為接近,頗具參考價值。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佣金率基數較高,市場低迷、自營虧損、加之同比基數較高等因素,是業績同比不斷下滑的主要原因。

  國聯證券分析師認為,今年3季度上市券商之間業績差異較大,創新業務領先的大型券商凈利潤降幅遠小于單純依靠經紀和自營業務的中小券商。大券商 如中信、海通的直投等創新業務將陸續釋放利潤,預計對今年的業績貢獻在5%-10%之間,而部分中小型券商則主要是依靠經紀業務和自營,業績彈性較大,在 今年的市場行情下業績普遍不理想。

  年關難過,支招禦寒

  “這是近幾年來營業部虧損最為嚴重的時候。”有券商經紀業務部負責人如是判斷,即使在成交量最為低迷的2008年12月,北京地區173家營業部中也僅有41家虧損,“前幾日跟同行一起吃飯,大家都覺得仿佛回到了2005年之前,恍如隔世。”

  不過,與2002-2004年的全行業虧損慘狀相比,此輪虧損寒潮顯得“溫暖”許多。券商人士認為,之所以有這麼多營業部陷入虧損,主要原因在 于2009年放開新營業部設立後,兩年間獲准開設的大批新營業部缺乏客戶積累。新設營業部放開前,我國共有3000余家營業部,經過兩年多的擴容,按照滬 深交易所的統計數據,去年6月底,營業部總量已經達到4779家。

  “兩年多來,市場新增了近千家營業部,即使正常市況下,這些新設營業部也需要兩年才能實現盈利。”也有券商營業部負責人表示,眼下的寒潮與綜合治理前的全行業虧損潮完全無法類比。

  事實上,在營業部大擴容之前,曾有某大型券商做過內部壓力測算,預估滬深日均交易量1000億元為市場盈虧平衡點,當交易量低於這一水平時,該券商將有30%的營業部面臨虧損。隨著營業部數量的增多,瓜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千億交易量已經難以承載。

  面對驟變的市場環境,諸多券商已經收縮戰線過冬,被迫減緩了新設營業部的步伐。更讓營業部頭疼的是,年度考核即將開始,即使是大型營業部也面臨 著業績壓力。某大型營業部負責人透露,今年仍有數十億的成交量沒有完成,如果兩市成交量持續在幾百億規模橫盤,完不成任務將是必然。面對營業壓力,諸多營 業部開始衝關,部分營業部四處“討債”,催促基金將銷售基金承諾的成交量打足,甚至鋌而走險串聯營業部對倒成交量。

  面對營業壓力,諸多營業部開始衝關,部分營業部四處“討債”,催促基金將銷售基金承諾的成交量打足,甚至鋌而走險串聯營業部對倒成交量。

  樓市財富效應逐漸破滅 是否逆市爭奪抄底良機

  導語:房地産行業曾經是一個無比輝煌的行業,它造就了諸多財富的神話,而現在,它的財富效應正在逐漸破滅。2011年,樓市跌宕起伏,正在經歷著一場寒冬。

  文/葉木庭

  面對調控的持續加強、信貸緊縮、融資艱難、資金出逃地産行業等多重不利情影響,許多開發商的2011並不好過,這個風雲詭譎的2011,開發商的策略各有不同。

  量價齊跌 以價換量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數據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個,持 平的城市有16個。與10月份相比,11月份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15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2%。與2010年同月相比,70 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漲幅回落的城市有61個,比10月份增加了2個。

  二手住宅價格方面,與10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1個,持平的城市有12個。與10月份相比,11月份環比價格下降的城 市增加了13個。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中,漲幅均未超過0.3%。與2010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1個,比10月份增加了8 個。同比漲幅回落的城市有40個。11月份,同比漲幅在5.0%以內的城市有44個。

  到12月12日,數據顯示,全國住宅銷售均價已經連續四個月下降。

  根據統計,2011年1-11月,全國商品房和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5474元/平方米和5096元/平方米,較1-10月銷售均價分別下降 0.5%和0.7%,比2010年同期分別上漲6.8%和5.8%,增速繼續放緩。11月,全國100個城市住宅平均價格為8832元/平方米,與10月 相比下降0.28%,其中43個城市價格環比上漲,57個城市環比下跌。

  而從單月銷售情況來看,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9941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8.9%。其中,某研究機構重點監測數據顯示,11月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明顯低於2010年。

  因此,2011年,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住宅,都在呈現一種下降趨勢。

  土地流拍 開發漸緩

  顯然,調控政策對當前房地産市場影響明顯。雖然開發商加大力度促銷自己手裏的房産,但卻並未帶動成交量的上揚。

  12月22日,央行發佈的2011年第四季度儲戶調查報告顯示,未來3個月內有購房意願的居民佔13.9%,比上季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該數據接近2008年第三季度監測的最低點13.2%。

  房價持續下跌,有意願的購房者仍舊呈現出的是一種觀望態度,此外,種種迷霧之下,土地流拍也在大增。

  據中原地産研究機構12月22日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份,36個城市流標地塊合計達到117宗,環比10月份的22宗上漲了432%,流 標面積達到了1580萬平米。其中,廣州流標地塊高達32宗,面積332.63萬平方米;北京2宗,面積30萬平方米;上海4宗,面積43.96萬平方 米;南京11宗,面積132.68萬平方米;杭州3宗,面積32.2萬平方米。

  另據中原地産的檢測數據顯示,2011年前11月,全國130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總額同比減少了5200億,減少達到了30%。截至12月21 日,北京市年內住宅地塊出讓規劃建築面積為900萬平米,比2010年下調了38%。而住宅類土地出讓金則為460億,比2010年下降56.7%。

  與之前市場上的頻現地王相比,2011年的開發商似乎更為謹慎了。

  房企策略 各有不同

  但是,地王的生活似乎並不好過。

  消息稱,2010年,南京推出了包括江北浦口區七里河西側住宅地塊及位於建鄴區河西大街的商住用地,其中浦口區的G40地塊總面積11.36萬 平方米,容積率2.5,起拍價為3.3億元。當時參加土地拍賣會的開發商共有18家,其中有11家都是衝著這塊地而去。但是,經過350輪競價後,地塊最 終被雅居樂以21.05億元奪得,溢價率高達538%,樓面地價7411元/平方米,雅居樂成為江北新地王。但是近期,雅居樂於南京的兩塊土地卻頻傳“退 地”消息。

  而據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2011年1月至12月上半月,股權交易市場共出現491宗房地産行業股權及資産交易(不包含關聯交易),涉及金額 超過1300億元。其中,房地産為主業企業的産權交易多達253宗,約為2010年全年同業並購宗數的2倍,並購金額超過900億元。此外,從股權交易比 例來看,房地産平均股權交易比例已高達54%,100%股權交易佔20%。

  萬科在2011年所執行的銷售策略就是,頻頻降價快速出貨,以儲備資金應對。

  開發商資金的緊張,已經讓不少房企實行了轉讓股權債權、拋售房産、在建項目等等。

  “壯士斷腕”成了2011年許多開發商的不二選擇。

  緩慢歐諾個量的顯著面受龍湖集團執行董事秦力洪近日則表示:“2011年有一種四面楚歌的感覺。2011年的調控,通過限購改變供需關係,通過 限貸改變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再加上國內外的經濟形勢不是非常好。所以行業內整個的銷售下行是從2011年三月份開始的,恒大、中海,他們在一、二、三月份 開始採取了行動,那時候市場表現比較平穩,還處在2010年慣性的狀態,其實那時候市場的基礎已經存在了。三季末是一個低位僵持的狀態,從四月份開始,比 較主動的加快週轉,成為市場的共識,是大家普遍看到的現象。”

  逆市爭奪 抄底良機?

  雖然在調控政策、資金緊張的壓力下,部分開發商做出降價促銷、快速回籠資金等一系列舉措, “先生存再發展”、“放緩拿地”在當下成為了許多開發商的口號。但是這些“主流”之外,房企巨頭接連拿地的聲音也不絕於耳。

  消息顯示,12月19日,央企中化方興和融創集團首次合作拿地,以30.67億元拿下朝陽區來廣營居住及商業金融地塊;葛洲壩集團于21日競得 大興區舊宮居住用地;12月20日,招商地産以34.1億元在武漢連拿三地,土地面積達51.97萬平方米;12月19日,在石家莊2011年推出的第 12批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中,保利地産以20.22億元將原化肥廠地塊收入囊中;此外,李嘉誠的長和係,在11月斥資8.96億元在佛山購入一幅 商住用地後,近日又在大連土地市場砸下19億元;新世界集團主席鄭裕彤,在12月也以私人名義作價12億元買入青島地皮;泰康之家(北京)投資有限公司聯 合體于12月16日拿下的中關村科技園地塊……

  僅以北京為例,12月12日到12月18日這一週,北京土地市場共成交4宗經營性用地,成交土地面積共計61.48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 53.39億元,其中3宗為含住類用地,1宗為單純商業金融用地。截至12月21日,11-12月不足兩個月內,北京土地市場共成交23宗地塊,較 9-10月的17宗有所增加。

  種種數據顯示,地産巨頭的拿地行動並不遲緩,地價的下調無疑刺激了這些開發商,對於資金富裕的企業來説,似乎在醞釀著一個抄底的機會。

  但是,在2011年,也有部分開發商選擇“捨近求遠”,實行著在其它國家拿地建樓的策略。

  綜合來看,房地産行業2011年的整體環境並不美好。但是,對於許多開發商來説,2012年難以估量的銷售業績、正在從地産行業逐漸出逃的資金以及缺口巨大資金壓力都在考驗著開發商的神經。

  這個寒冬需要持續多久,仍需拭目以待。

  鏈結:

  2012年初開發商迎首輪償債高峰 上市房企現金缺口千億

  一方面,調控持續收緊、降價項目成交回暖但難成氣候;另一方面,各種融資渠道收緊,而債務期限將到。近日,有券商研報預測,除去招保萬金四大房企之外的115家A股上市房企,在未來一年內現金缺口將達到1329億元。2012年上半年,房地産企業將迎來償債高峰。

  近日,東方證券研報根據上市房企所公佈的2011年上半年銷售回款以及成本支出情況,對不包括招保萬金在內的115家上市房企未來現金缺口進行了預測。

  該研報的預測區間為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假設2012年銷售回款和成本投資、應付應收凈額不變的情形下,同時不考慮新增銀行貸款 等渠道帶來的資金流入之後,得出115家上市房企未來的現金缺口將達到1329億元——基本上相當於2011年上半年的現金總量,這一缺口比2008年6 月時還大。

  與此同時,該份研報單獨預測了招保萬金四大房企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的剩餘資金為151億元。對比之下,東方證券認為目前行業現狀為“龍頭房企未來進行並購提供了更多可能”。

  數據顯示,在目前開發商的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佔比達到41.2%,國內貸款則僅佔15.4%。而對於2012年的信貸總量,多家券商均給出“微寬”或“中性”的預測,這意味著2012年無論是開發資金還是房貸,依然無法獲得國內銀行的有力支持。

  東方證券證券分析師楊國華日前在發佈報告中指出,除招保萬金之外的115家上市房企,長短期付息債主要分佈在2011年7月-2014年6月三年內,其中有46%將集中在2012年償付,而2012年一季度將達到最高的12.2%,迎來第一波相對集中到期日。

  對於房企來説,首當其衝的將是大規模信託債務。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第二季度末,投向房地産的新增信託資金累計達 2077.6億元,房地産信託達到6051.9億,佔資金信託總規模16.91%。房地産信託餘額比一季度末的4868.88億元大幅增長24.3%。房 地産信託成為信託行業中規模擴張最快的産品類型。與此同時,信託的融資成本也急劇升高,同比至少升高超過50%。

  而房地産信託期限一般以2年期和3年期居多,平均期限在2.5年左右。這意味著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密集發行的房地産信託,將在2012年之後進入集中兌付期。

  事實上,為了應對資金緊張,開發商也開始多方籌錢,中原地産數據顯示:2011年前11月,樓市股權變動頻繁,規模股權交易已經達到了102 宗,歷史首次突破百宗,披露的交易值也歷史首次達到了368.3億,年內將首次突破400億。2011年前11月交易額已經遠超2010年全年的84宗 165.25億的規模,交易金額同比2010年全年已經上漲122.8%。

  基金業績是塊遮羞布 年終獎到手基金經理忙跳槽

  作為替人理財的專業機構, 62家基金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虧損2510.74億元,在第四季度並未有起色的前提下,基金公司全年虧損或超過4000億元。

  文/季成

  2011年,對基金公司來説,是個壞年景,整體資産規模、份額總量以及盈利水平都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收成不好

  作為替人理財的專業機構, 62家基金公司前三季度虧損2510.74億元,在第四季度並未有起色的前提下,基金公司全年虧損或超過4000億元。

  儘管令基民們賠錢,基金機構仍然照常收取管理費,只不過,未來前景不太妙,其管理的資産規模明顯下降。據資本市場研究會主席劉鴻儒統計,近兩年 基金業資産管理的規模呈現下降趨勢。另外,公募持股市值佔居民存款餘額的比例也不斷下降,從2007年的18.99%峰值一路下滑至當前的6.33%。

  資管規模減少,自然地,基金公司的收入隨之減少。

  從具體數據看,2011年上半年,僅有26家基金公司實現了管理費收入的同比增長,約佔可比基金公司總數的43%,另外近六成公司的收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下半年,不少基金重倉股支撐不住,大幅下挫,引發大規模贖回,基金的管理費收入狀況顯然並沒有改善的可能。

  從行業數據看,2011年上半年基金行業收入狀況已趨惡化:2011年上半年,基金行業共收取管理費149.22億元,相比2010年上半年提 升0.35個百分點。而2010年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實現了5.8%的同比增長,超六成的基金公司管理費同比增長。在下半年股市繼續下跌的背景下, 大多基金公司的境況更加不妙。

  一位基金經理説:“資産規模減小,渠道、工資等費用不減,盈利狀況當然會下降。”

  人心不穩

  “大河無水小河干”,基金公司收入下降,令員工不再對豐厚的年終獎抱有幻想。對於基金公司員工來説,年終獎佔總收入的一大塊,往年一般能達到40%以上。但在2011年年末,多家公司提前放出風聲,年終獎不會很豐厚,不會像往年那樣按月工資的倍數來發放。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員工表示,目前該公司內部已經傳聞要開始降薪,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場人員也透露,如果行情繼續低迷,年終獎可能跟隨市場跌幅,按比例縮水。

  不過,崗位不同,受到的影響也會不同。“基金銷售和市場支持方面的員工可能受獎金縮水的衝擊會更大一些,而基金經理和投研人員的年終獎可能影響 並不大。”據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基金經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人員,儘管基金公司年終獎整體上將出現縮水,但對基金經理影響並不大。有些基金公司 對投研人員的考核傾向於長期化,如3年基金業績、超額收益等,即使基金經理2011年所管理産品業績不怎麼好,但整體對年終獎的影響也不太大,不如外界想 象那麼嚴重。

  業內人士推測,儘管基金公司員工收入有可能減少,但2011年情況應該比2008年好些。一項統計顯示,2007年基金行業整體人均年現金總收 入從42萬元一舉跨越至80萬元。2008年的股市調整,迫使這一薪酬水平回落至58萬元。2009年市場復蘇,人均收入小幅上升至59萬元,2010年 延續穩定增長勢頭,2011年很可能去上一年持平,或者略有降低。

  但是,若2012年仍維持弱市,基金機構為降低成本,非核心人員將會受到顯著影響。據市場傳言,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已經準備裁減非核心崗位人員,一些部門甚至準備實行硬性淘汰制,力爭減少10%的人員。

  拿到年終獎後,基金經理忙跳槽,是往年基金行業的特點。2011年底,除了主動跳槽外,有的基金經理因業績太差而被動“下課”,還有基金經理被新基金預定“搶走”。

  2011年以來新基金公司的競相成立令業內人才爭奪日趨白熱化。據Wind統計,截至12月26日,2011年共有266隻新基金成立,而在市 場行情走牛的2007年,全年新發基金數量僅為66隻。與急劇膨脹的新基金髮行數量相比,基金經理人數增長的速度卻遠遠落後。業內人士預計,2012年基 金人員流動率可能升高。

  鏈結:年終獎調查

  2011年12月底,前程無憂人力資源調研中心發佈《2011年終獎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有40.4%高 管層年終獎金額佔全年薪資比例20%以上;有85.9%一般員工年終獎金額在1萬元以內。在不同性質的企業中,2011年年終獎預算漲幅最大的為民營企 業,漲幅達14.7%。

  《報告》顯示,金融行業年終獎高的主要原因在於該行業人均産值較高,尤其是一些信託、基金、證券公司,年終獎的金額更是在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對金融行業的一般員工來講,在每年年底也可以拿到非常豐厚的年終獎。

  黃金:冰火兩重天 沒來得及投資是幸運的

  文/本刊記者 金辰

  2011年的投資市場整體情況都不樂觀,黃金市場更是讓投資者品嘗到了先甜而後苦的滋味,在人們熱乎乎的心頭上澆下寒冷的冰水,悲喜交加。

  把黃金作為投資對象的人們大多是偏謹慎且尋求穩健的投資者。梁芳就職于一家國企,幾年的積蓄雖然不算太可觀,但也説得過去。梁芳的老公從業于金 融行業,在他的影響下,她去年開始做了一些投資。綜合了其心理風險承受能力,及她知道集中投資的風險,於是在她的投資的總體資産配置中,有七成的資金投向 低風險的理財産品。對黃金的投資佔總比例的三成。當然,對於投資黃金她也是選擇了比較謹慎的方式。上半年,金價一路飆升,梁芳在黃金的投資中一直都比較順 利,且獲利頗豐。直到9月份,在金價創下1900美元的新高後,大幅震蕩,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了。梁芳開始大幅減倉是在10月份金價回落到1600多美元 後。她説:“沒料到會震蕩這麼厲害,還好那時當時減倉了,要不然估計就賠了,如果我在敏銳一點在9月份時,就減的話還會有三成受益,當然現在有15%的受 益已經非常不錯了,我還挺知足的,總比賠本好多了。”

  梁芳是幸運的,而投資黃金産品不掙錢的也大有人在,孫亮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份,他用10萬元來投資黃金,操作了一個半月之後,獲利頗豐。於是他又在9月高位加倉買入黃金,沒想到在9月底黃金大幅下跌,一夜之間就虧掉了他10萬。

  類似的情況對於投資實體黃金的劉航女士也有同樣的遭遇。她在9月初花費近四萬元買了一個千足金手鐲,不到3個月她賠了將近六千塊,這讓她覺得有 點鬱悶。不過在看到一些紙黃金産品投資者的經歷後,像劉女士這些做實體黃金的投資者還是比較欣慰的,“至少有實物的東西拿在手裏,即便現在投資價值降低 了,但是還是有收藏和使用價值的。”她這樣説。

  付女士對黃金的投資也有極大的興趣,之前有關機構向她介紹紙黃金的投資,因為一些事情擱置了一段時間,現在,在她看來“沒來得及”投資是幸運的。

  當然,面對起起伏伏的金價,大多投資者還是相對冷靜的,因為很多人把它當做長期投資。主要是擺正心態,任何投資都不可能只漲不跌,黃金亦如此。

  面對起伏的金價,大多投資者相對冷靜,很多人把它當做長期投資。

  Tips:

  黃金投資虧損癥結

  缺乏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在投資領域,是需要冒一冒風險,但奉行“無知者無畏”的方式,顯然在這個市場中是混不下去的。沒有學習相關的知識,交易規則,想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盲目地聽從他人沒有自己戰術。經紀人和投資者的關係很微妙,既可把其建議作為參考,但也不能全盤接受,要知道在你對這一領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經驗之後,一些經紀人的水平並不見得有你高。

  心態不好。分析與操作有時是兩回事。一個好的心態是投資者要擁有的,也是最難控制的。要學會持幣觀望,更要知道止損,這是我們最先應該學會的。

  l 在購買實物黃金時,要想到變現問題。如果能回購,要看回購價格與銷售價格相差多少,相差太多則不適合投資。如果不能實現回購,則該品種可能更適合收藏。一 般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金幣總公司經銷的金幣保值增值能力最強。銀行發行和銷售的可回購的投資型金條産品也可。金店銷售的黃金工藝品等增值能力一般。

  l 以投資為目的,一定要比較産品銷售價格和當天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價格相差多少,連動性如何。一般情況下,相差越小,連動性越高的産品,收益才會越高,變現才會越方便。而銷售價格如果高出上海黃金交易所實時金價較多,升值空間會被壓縮,一般並不適合投資。

  期貨這一年:進來的出去的

  作為一個期市投資者,未來你有理由忘記你投資歲月中的許多年份,但你不應該遺忘的是2011年,不同的人將會收穫不同的價值。這是一些人財富流逝的一年,是長期的努力付諸東流的一年,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他的希望剛剛播種,收穫也許在下一年。

  文/本刊記者 鄭鵬遠

  在財經網站工作的小唐已有五年的炒股經驗,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他憑靠自己的耐心與細緻成功賺到自己住房的首付金,他曾經相信,他是股市中的少數人。

  2011年11月,小唐找到了期貨公司經紀人小蔡,讓他幫自己在期貨公司開個戶。此前,小蔡曾經聯絡過小唐很多次,告訴他説今年很多炒股的朋友都來開期貨的戶了,希望他也發掘期貨市場的投資機會。

  小唐開戶後,很少交易,一個陌生的市場讓他如履薄冰,他希望能夠先向期貨市場的贏家請教,於是在一個週末,老鄭,小蔡和小唐約好了一起聊一聊。

  從股市到期貨

  小唐告訴老鄭,股市這一年讓他傷痕纍纍。四月以後,股市就開始單邊下跌,但是小唐沒有想到的是這一跌的深度和時間跨度都讓他始料未及,一次次割 肉到抄底再到割肉讓他感覺這個市場如此陌生,終於他hold不住了,帶著破滅的夢想和殘存的財富轉戰期貨市場,他説他以前一直覺得期貨這種完完全全的零和 遊戲太像賭場了,但是現在他覺得這個賭場至少相對公平。

  開戶後的一個月裏,小唐不怎麼敢進行交易,對他來説這裡一切都是新的。他不知道該用什麼系統進行交易,他不知道關注的品種應該著重分析哪些信息,他不知道影響商品走勢的諸多因素,他唯一知道的就是期貨市場的風險一旦失控比股市更加恐怖。

  小蔡告訴他們,今年找他開戶的人很多。這其中95%以上的人都是由股市轉戰期貨的,也有一些人是為股指期貨而殺入期市的。其實,股指期貨雖然以 滬深300為標的物,但其産品的本質屬性仍為期貨,初入期市的人最好選擇一些波動較小的品種。很多投資期貨市場的過來人都説就難度而言,股指期貨恐怕是期 貨品種中操作難度最大的,因為金融指數的影響因素遠比農産品複雜的多,而且波動也大很多。所以他總是更願意為他的客戶提供一些農産品及化工用品的操作策略 和建議。

  其實對於期貨公司來説,企業做套期保值的份額更大。在股市冷淡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可以減少倉位甚至可以離場,但是對原材料加工型的企業來説,套 期保值是他們生産經營中的重要環節,主要依靠期貨交易來完成。對於個人投資者這塊,目前潛力還很大,但是很多人對期貨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他們寧願遠 離這個市場,不過沒關係,隨著投資理財觀念的深入,總會有人進來,畢竟中國可做的金融市場就這麼幾個。

  活下去最重要

  投資本身沒有風險,失控的投資才有風險。老鄭坦言自己不敢稱什麼期貨市場的贏家,只是還活在這個市場,想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時刻控制風險。他和 小唐有著同樣地經歷,只是自己是被2008年的大熊市逼到了這個市場。他剛進入期市時,聽到過一個實戰派投資家在做宣講時提到,每年都有很多人由股市轉戰 期貨,但是一年後,這批人就有80%經受不住衝擊而離開,再過一年在剩下的20%裏可能又要離去一半,如此這般兩年到三年後能夠繼續留在這個市場的往往都 成為了贏家。

  老鄭告訴小唐,期貨市場存在很多種盈利模式,比較主流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靠中長期趨勢來進行交易,好比股票市場上做中長線,操作這種模式要允 許一定程度的利潤回吐,而且機會很難精準的捕捉,需要很多次試錯才能換來成功,正可謂小虧大賺。而另一種交易模式則是利用精準的盤感進行日內T+0的短線 交易,不留隔夜倉,這種模式需要操盤手高度的盤感和精神集中度,這種高頻交易可以回避隔日高開或低開的風險,只根據日內趨勢順勢而為。

  老鄭做期貨已經三年多了,2008年和2009年由於出現了比較大的單邊行情,如果運用好長線趨勢交易策略,期市都很容易出現創富機會。但老鄭 無奈地搖搖頭,那個時候他入市不久,沒有自己的投資系統,更缺乏很多期貨投資的理念。所以,雖然市場給出了機會,他卻放跑了大部分利潤。今年,他覺得自己 的理念和技術都有了十足的進步,但是市場不給機會了。

  2011年,期貨市場到底是怎樣的行情呢?老鄭告訴小唐,他看到媒體用“最難操作年”來形容今?年的A股市場,而他感覺2011年的期市也同樣難以把握。

  首先,趨勢很難形成。老鄭説自己真正抓住的只有三月份到五月份的一波空頭行情,他做了PTA和橡膠兩個品種。而從全年來看,外部的系統性風險也 同樣創造了9月以來一波空頭行情,然而那波行情來得及去的快,很多投資人在作出反應後行情就進入了更為複雜的無序震蕩階段了。一旦趨勢難以形成,那麼使用 趨勢交易策略的投資人操作難度就會變得非常大,無數個小虧卻很多換來一次大賺。

  其次,無序震蕩殺傷力極強。對於以往市場進入震蕩區間,很多投資者雖然難以參與趨勢性交易,卻可以運用箱體或日內交易的一些經驗來獲取收益,而在2011年,震蕩行情也非常難以把握。

  老鄭的一個朋友喜歡做短期的趨勢,總是習慣在尾盤埋單來搶第二天的跳空行情。他自己在這方面經驗非常足,今年行情如此難做,截止11月,他仍取 得了50%多的收益,非常厲害。11月30日他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統在尾盤重倉了銅,然而當夜央行宣佈下調村準率50個基點,第二天銅以漲停價開盤,他努力 一年的成果一夜間灰飛煙滅。然而這還算比較好的情況,老鄭還知道有一些人因為喜歡做短線,在第四季度頻繁的操作交易而帶來鉅額的虧損,然而第四季度各方面 的不確定性太強,要麼盤面死氣沉沉,要麼暴漲暴跌,這種撞大運似的行情很難用什麼模式進行系統化交易,死氣沉沉與暴漲暴跌的背後是無數財富的轉移和無數人 的離去。

  總有人會離開,也有人會進來。老鄭説自己身邊很多朋友都已經離開期貨市場了,他們説輸不起了。期貨市場以小搏大的特點寄託了無數人創富的夢想,更記錄了無數人辛酸的離場。老鄭最後囑咐小唐,不要著急賺大錢,也不要著急加籌碼,在期貨市場先活下去,活下去比一切都重要。

  期市的2011年無疑是一個重要投資年,它的重要性不會比2008年那一次更少。作為一個投資者,未來你有理由記不住你投資歲月中的許多年份, 但你不應該遺忘的是2011年,不同的人將會收穫不同的價值,對於老鄭,這一年是鬱悶的一年,更是成長的一年,一年的震蕩行情和季節性效應的缺失讓他學會 了在未來面對市場更有耐心與恒心。對於小唐,這一年是傷心的一年,更是轉折的一年,一年的下跌行情讓他對於市場理性更多,感觸更多,抉擇更多。對於很多 人,這是財富流逝的一年,是長期的努力付諸東流的一年,而對於其中的一些人,它的價值剛剛播種,收穫也許在下一年。

  總有人會離開,也有人會進來。期貨市場以小搏大的特點寄託了無數人創富的夢想,更記錄了無數人辛酸的離場。

熱詞:

  • 無間行者
  • 無間地獄
  • 股繼續
  • 券商業績
  • 保利地産
  • 理財産品
  • 券商人士
  • 券商經紀
  • 財富證券
  • 投資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