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估體系研究》助推“科學”收視率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7日 1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 (實習生 李憶南 記者 李君娜)收視率是否等於觀眾滿意度?現有收視率調查體系能否滿足電視播出機構與觀眾雙方面的需求?昨日,在上海戲劇學院召開的“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研究”研討會上,針對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學界給出了最新思考。

  “收視率調查”在中國興起後,便被作為衡量電視節目市場規模與受眾收視行為的一種常用手段。但是,收視率的數字本身並不反映觀眾的評價。由此導致的是,電視播出機構推行的以收視率為主的電視節目評估體系,一定程度使得“節目經濟效益=節目播出效果”的錯誤思路甚囂塵上。研討會上,學者指出,現階段不少電視節目存在著收視率與觀眾滿意度錯位的情況,即高收視率並不等於好口碑。因而,單純以收視率作為電視節目的評估標準難免有 “一刀切”的風險,而在某些電視節目高收視率的背後,很可能是以節目的文化內涵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大力鼓吹“眼球經濟”,如此的激烈競爭和末位淘汰實際是犧牲了電視節目的社會效益。此外,“收視率=節目播出效果=節目質量評價標準”的現階段運行準則也催生了業界貪圖多快好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不少模倣國外成功模式的“山寨”電視節目在短期內收視飄紅,此後便引起了新一輪山寨和跟風的熱潮。這一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優質原創節目的缺失更為凸顯。

  針對種種問題,上海戲劇學院項目組著手研發收視率修正指標,設定“加權收視率”標準,把影響節目製作和播出的眾多因素量化為修正指標。 2008年,初期研究成果甫一作用於實踐,便取得了顯著的調研成果:在引入了新的指標後,區、局、臺三級監測統計數字都表明,某區級電視臺、廣播電臺的差錯率直線下降。此後,項目組將觀眾滿意度同收視率調查相結合,研發成功了量與質同時測評,且可與收視率相匹配的科學綜合評估體系,達到滿意度精確到秒的和全天候、全頻道、全覆蓋的標準。同時,該評估體系實現了廣告與節目在同一平臺打分,並能夠有效辨別樣本數據的真偽,研究成果也獲得中國版權保護中心頒發的兩項軟體著作權。相關專家指出,“唯收視率”的評估體系帶來的負面效果一直備受質疑,而此次研討會上發佈的研究成果相對科學和全面。與會人士希望對電視節目評估體系的研究能夠更加深入地開展,切實推動電視文化事業的發展。

熱詞:

  • 收視率
  • 研究成果
  • 電視節目
  • 收視行為
  • 眼球經濟
  • 觀眾
  • 評估體系研究
  • 戲劇學院
  • 評估標準
  • 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