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聞1+1》:國人科學素養相當於發達國家80年代水平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央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核心提示:“醫用口罩”能阻擋PM2.5,“膨大劑”能讓西瓜爆炸“食用碘鹽”,很預防核輻射,“超級月亮”引發日本地震。從日常生活到奧秘星空,嚴肅準確的科學卻未何頻頻遭遇荒唐。本期《新聞1+1》關注:誰來“粉碎”科技謠言?針對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整體偏低的窘境,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認為媒體對科普推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他指出要加強媒體和科學家之間有效合作。

      科技謠言源於科技進步得太快,超出公眾想象

      主持人董倩:海嘯、地震、火山爆發、地球末日這些場景,剛才您看到的是出自電影《2012》。本來就是一部電影,關於世界末日的探討,但從影片上映到現在這漫長的時間裏面,仍然有人在想“2012”到底是不是真的?當然今天我們節目説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跟科學有關的話題。

      當猜測不僅僅限于這些科幻片,而是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變身成為各種各樣關於科學的傳言的時候,我們從中又能夠看到些什麼呢?

      解説:連續兩周,同一地點,14張照片,相同視角下,記錄的是11月22日至12月5日北京的天氣狀況,而這樣的天氣所催生出的是一件商品的熱銷。

      2011年12月7日《中國之聲》:北京連續幾天的霧霾天氣終於是消散了,但是霧霾天氣消散了,口罩熱銷依然熱度不減。淘寶商城的數據説,12月4日,也就是三天前,那一天就賣出三萬多只口罩,比此前的兩個星期平均銷量翻了三倍,而且兩萬多只都是被北京地區的用戶買走的。

      解説:面對口罩的熱銷,甚至有媒體以“北京霧霾天氣驅走杭州口罩企業的暖冬陰霾”來為熱銷做注解。也就在今天,有專家表示,醫用口罩對於大家擔心的PM2.5以下的可吸入顆粒物根本無效。惡劣的天氣再次成為了商家的促銷手段,而對於科學的不了解則推波助瀾。而類似這樣的故事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而且更為離奇。
袁欣婷 果殼網編輯: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有一個説法,就是在網上流傳,那個時候那一天還沒有到來,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天那一天月亮會特別大,那是“超級月亮”,然後因為這個月亮會帶來一些災難。

      解説:今年3月一個關於“超級月亮”的消息在社交網絡上流傳開來,傳言中月球將於3月19日到達19年來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而且當天恰逢滿月,屆時天空中將會出現一輪最大最亮的“超級月亮”。同時月球和地球間增大的引力,將引發地球上發生大的自然災害,而8天前發生在日本的9.0級地震,似乎為“超級月亮”的災難説,提供一個真實而有力的注解。

      袁欣婷(果殼網編輯):直到日本地震發生以後,人們才回過頭來説,果真是會帶來災難,大家好像覺得這種自然現象確實能夠預示地震或者其它一些災難的發生。

      解説:網絡上的傳播越炒越熱,甚至還有人列出了災難發生年份和“超級月亮”出現年份的對照,言之鑿鑿地斷定“超級月亮”是不祥之物。詳實的數字讓人不得不相信“超級月亮”災難説的真實可信。而根據調查,真實的“超級月亮”來源卻是另一個版本。最初美國的一個占星師在其博客上發表了關於“超級月亮”的預言,隨即美國媒體邀請了一些科學家討論,並駁斥了這樣説法。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這樣一條以正視聽的新聞,傳回國內卻被斷章取義。

      袁欣婷:但是在國內的一些説法裏面,可能那些科學家的觀點就沒有被體現出來,只是在宣傳説“超級月亮”來了,會帶來災難。

      解説:辟謠卻成了謠言的起點,而這樣披著科學外衣的謠言似乎並沒有停止發生。回顧即將過去的2011年,例子就顯而易見,食用碘鹽預防核輻射,膨大劑使西瓜變炸彈,更有甚者將今年5月百年一遇的六星連珠天文奇觀與2012末日論聯絡在一起。在信息如此高效傳播的時代,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下,這樣的事情雖然一再被擊破,但它的一再發生卻依舊值得人們深思。

       主持人:有一種謠言叫科學謠言,現在已經到了2011年的年底,還沒有媒體進行這一年的科學謠言的一種梳理。我們不妨看看在2010年度的時候,都有哪些科技的謠言?第一,小龍蝦是基因改造,用來進行水體清潔。第二,綠豆湯養生治病。第三,千年極寒。第四,NASA震驚全人類。第五,基因玉米導致動物異常。第六,桉樹造就西南大旱。第七,輻射老鼠會變成超級殺人鼠。第八,古人不得癌症。第九,地震越來越頻繁。如果説前九個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是有鼻子有眼的話,那麼第十個護航亞丁灣只因“星門”就顯得有點匪夷所思了。什麼叫“星門”,科技傳説亞丁灣存在著一個“星門”,它是地球和宇宙外空間的一個通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軍艦去哪,是為了去保護它、研究它,因為外星人很可能從這個“星門”進入到地球來,來侵犯人類。本來這應該是一個像笑話一樣的謠言,但是有人就深信不疑,甚至有些科學網站在辟謠的過程中,哪些人會反問辟謠者,你能給我解釋,既然這是謠言的話,為什麼有那麼多各國的軍艦去哪進行保衛呢?由此可見,謠言傳播範圍之廣、迷信之深,真的不是一兩台謠言粉碎機就能夠做到的。問題就來了,為什麼科技謠言最近一段時間就有人深信不疑呢?我們來聽聽果殼網主編徐來的觀點。

       徐來(果殼網主編):法國幾個傳媒學者,曾經寫過一本書叫《謠言》,他在副標題中稱謠言是一種最古老的媒體。其實謠言本身一直都普遍存在,只不過現在因為媒介的發達,所以使得我們更容易觸及這些東西,使得各種各樣的謠言傳播開來。很重要的原因是現代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公眾的想象,或者是已經到了一個讓有一些人會感到恐懼的狀態。因為不了解,因為不熟悉,或者因為一些奇奇怪怪的反感也好,這種抵觸情緒也好,然後就會在這個基礎上來生成一些東西。類似的情況可以拿來做比較,就是當工業文明剛剛進入我們國家的時候,圍繞著攝影術,圍繞著電力,包括圍繞著鐵路交通運輸這些技術,其實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奇奇怪怪的流言也好、謠言也好,形成了這些東西,可能跟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情況略有一些相似。
 
      主持人:科技進步得太快,有些我們理解不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有些準備實在是欠缺。因此,在某些問題上就沒有判斷,也不能分辨出到底是真是假。比如説一開始説到2012世界末日這個問題,之前有一本書叫做《曆法與紀年Ⅱ——遠古與中世紀世界天文與時間》的書,書中作者就説,2012年這個計算方法是不準的,準確的應該是2062年或者2112年。那麼到底哪種算法是真正準確的,哪個時間是地球的末日呢?

      我們接下來不妨看一下,近一個月來,果殼網謠言粉碎機主題網站分析破解的科技流言:薯條致癌、一個烤雞腿等於60根煙、洗過的蘋果殘留97.8%的殺蟲劑、無線網絡殺精、吃一包泡麵要解毒32天、滴血食物傳染艾滋病、炸蒜能夠檢測出地溝油等共計20多個。這些科技的傳言字數應該都不多,而且所説的事情也都不大,但是如果這些謠言傳播開來的話,那麼有可能就對相關的産業還有從業人員造成巨大的影響,不信我們往下看。

      解説:如果説純粹的科技類題材的謠言,與我們的生活還算遙遠的話,那麼在今年一些發生在公眾身邊的謠言事件,就不得不讓我們有一些思考。

      這是3月16日晚上發生在浙江台州市黃岩區鹽務局的情景。

      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鹽務局工作人員:排起來,好不好?

      解説:往常早該下班的鹽務局裏,到處站滿了前來買鹽的人,而像這樣排隊搶鹽的情形,在那一天出現在很多城市。
     
      鹽務站工作人員:我倉庫門開了之後,他們過來堵住了。我倉庫開了之後,現在沒有辦法,很多人來搶,搶去了我也沒法控制。

      北京市民1:我説買點鹽,還沒有了呢,不知道為什麼。

      北京市民2:小店和超市都搶光了。

      解説:搶鹽在今年3月引發這股風潮是一則未經證實的信息,鹽可以防輻射。由於當時日本核輻射的問題,正在引起人們的擔憂,一時間,全國很多城市開始出現食鹽搶購現象。排隊購鹽,超市斷貨,有些商家開始趁機抬高鹽價,食鹽價格發瘋般地上漲。隨後,中國鹽業總公司表示,海鹽生産是安全的,供應有充分保障。發改委也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開展食用鹽市場檢查。衛生部專家強調,通過碘鹽來補碘防護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隨著政府部門、專家紛紛站出來,為公眾釋疑辟謠,搶鹽風潮兩天之後開始消失,但是卻又出現了另外的戲劇現象。

      2011年3月18日新聞:一些已經購買了大量食鹽的市民,得知供應穩定以後,紛紛前往商店要求退貨,有的甚至發生了糾紛,還撥打了110報警。

      解説:搶鹽、辟謠、退鹽,面對如此戲劇的現象,當時很多媒體就呼籲,在面對一些未經證實的信息時,讓常識和理性回歸內心。事實上,在今年除了搶鹽風潮,江蘇的膨大劑西瓜也同樣給很多有關的、無關的瓜農帶來困擾。

      商販:今天早晨要一塊錢一斤,小販子都不敢拿,曝光了,賣不掉。

      記者:現在賣多少錢一斤?

      西瓜批發商:一塊二、一塊三。

      記者:去年同期是什麼價格?

      西瓜批發商:去年每斤一塊七、一塊八,從兩塊六一直跌到現在。

      解説:今年6月份本該是西瓜暢銷的季節,但是瓜農們卻不得不面對滯銷的局面。因為在此之前江蘇出現了使用膨大劑導致西瓜爆裂的新聞,再加上膨大劑已經是瓜農種植西瓜必備品的傳播,一時間人人擔心吃西瓜究竟安不安全。儘管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反復強調,國內外應用尚未發現對健康有害,但是今年西瓜的銷路依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李大光:媒體對科普推廣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主持人:面對一些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的傳言,到底應該怎麼破解它呢?兩點:第一,政府要在第一時間,用最快、最及時、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去馬上傳播開來。因為不能有任何的所謂的信息空洞,因為一點點遲疑、留下的一點點空間,都會讓公眾看到的還有聽到,甚至想象到一些信息,他會把它堆積起來,然後用他們的這些信息的組合,去填補留下的這個信息空洞,因此不能有一點遲疑,也不能有一點空洞,這是政府應當做的。第二,媒體和科學家之間要有一個良性的互動,而且很關鍵要有一個彼此溝通的渠道。如果媒體和科學家之間,這個渠道溝通不暢的話,又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我們再來聽聽徐來怎麼説。

      徐來:實際上是對科學家工作的解讀出現了問題,這種解讀是雙方兩方面的,一方面科學家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的時候,他們會使用科學語言,而科學語言當中有一些表述實際上跟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使用的詞彙是一樣的,但是它表達的意思可能會存在不同,那麼如果你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詞彙的理解,比如説相關性、可能這樣一些理解去理解它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偏差。

      有的時候,媒體在報道一個事情的時候,為了提高自己這種傳播效果,他可能會在自己的理解範疇當中,把這個研究稍微往前走一小步、推進一小步,在描述上面,這個理解就極其容易出現偏差,包括一些網友在在傳述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麼很多時候流言就是這樣形成的。

       主持人:媒體和科學家之間的溝通,我們不妨借鑒一下英國的做法。英國的科學界,英國皇家協會要求每年至少有10名到15名科學家去電視臺工作一年的時間,然後電視臺10到15名的工作人員再到科學家的工作室再去工作一年的時間,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彼此了解對方,到底想説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去表達。其實這種做法就是一個目的,讓公眾去理解科學。怎麼去理解科學呢?一方面要理解科學是什麼,另外一個就是科學為了什麼。這樣一種做法就可以讓科學知識、科學文化、科學精神進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接下來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公眾的科學素養,因為有了這樣一種素養,在面對一些難以辯清楚的所謂科技謠言面前,公眾也可以有自己的判斷,科學素養怎麼才能有呢?接下來,我們再聽科學家怎麼説。

      解説:目前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4200萬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開發人員總量190萬人,居世界第二位。正在崛起的科技大國,這是很多海外媒體對中國的期待,但在這樣的數據面前,面對著各種謠言的傳播,尤其顯得讓人不解。
李大光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我們國家老百姓非常相信謠言,除了科學素養、科學知識水平低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他們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科學方法。
解説:李大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從事科普推廣研究已經23年。

      李大光:現在我們國家科學素養水平在全世界只達到3%,在全世界排得非常考後,美國水平最高,2008年達到28%,科學素養水平測度每個國家並不一樣,可能測試並不一定很準,但是畢竟是一個國際層面的測度指標。

      解説:李大光教授既是從事科普推廣研究者,也是科學推廣的參與者。他認為目前積極從事科普的科學家越來越多,而且成效顯著,但仍然有些問題阻礙著科普的進行。      李大光:中國科學家做科學,他自己的學術成果在進行評價的時候,科學技術的普及不在評價範圍之內。比如説我到了該評研究員和副研究員的時候,主要是看我的研究成果,並不是看我做了多少科普。不在評價範圍之內,我為什麼要做呢?這個很簡單,特別簡單的事情。

      解説:除去評價機制之外,還有很多科學家出於一些個人原因,而對於科普存在顧慮。

      李大光:大多數中青年科學家沒有完全動員起來,沒有完全去做,沒有動員的主要原因,我覺得是文化上的原因,文化上的原因在哪兒?一個是他們覺得我做科研的人員,我去講這麼淺顯的事情,是不是會影響我的學術生涯。

      解説:在李大光教授看來,科學家和媒體力量的結合,是普及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李大光:作為媒體來説,電視臺不應該只追求收視率,出版社不應該只僅僅追求它的發行量。這是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應該有一些相應的支持政策,這種支持政策就是應該國家支持。

      解説:但是只有支持還不夠,科學家本身在科普能力上的提高同樣重要。

      李大光:我也做一些科普的工作,主要是針對社區。我有一個最主要的感觸,就是越普通的工作、知識水平越低的,越要講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跟大家生活密切相關,才能起到效果。

      解説:但現實中能掌握這項基本功的科學家並不多,一些科普類書籍甚至出現科學家不愛看、老百姓看不懂的情況,因此科學家對於傳播技巧的掌握非常重要。
李大光:比如説在美國,美國科書會就要培訓科學家,不光是鼓勵科學家做,而且培訓科學家怎麼跟媒體打交道。把你做得非常嚴、非常複雜的科學研究的東西,能夠用特別容易懂的這種語言,跟老百姓實際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一起,讓老百姓一聽就懂,中國在這方面還是有一些缺陷。

目前國人科學素養相當於發達國家80年代水平
  
      主持人:説到了科學素養,我們不妨來看一個調查,從橫向還有豎向這個角度看一下中國人的科學素養。

      2010年第8次中國公民的科學素養調查,科學素養水平3.27%,相當於日本、加拿大、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這是橫向的比較。再來看縱向的比較,1992年以來,我們做過八次科學素質的調查,2001年的時候比例1.44%,2003年1.98%,2005年1.6%,2007年2.25%。説到科學素養的調查由三個維度組成,一個是科學知識、一個是科學方法,再有就是科學精神。如果從這兩個橫向和豎向的比較來看,我們國家公民的科學素養的確是不高,但是這麼絕對的比較,可能不能完全説明問題。

      再來看一次調查,同樣是這次科學素養調查中提供的數據。2010年,我國公民對與科技有關的新聞話題感興趣的比例增長很快,其中科學新發現71.6%,醫學新進展71.1%多,新發明和新技術68.2%,都比2005年的調查結果提升了一二十個百分點。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能夠稱作是現代化、文明,公民能不能擁有理性的科學素養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要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有兩方面:一方面就要提高科普,剛才李教授已經著重強調;另外一方面,媒體到底應該做一些什麼,在面對一些紛繁複雜的科技謠言的時候,媒體從業者能不能再多一些學習、多做一些分辨,幫助公眾去克服一些科技方面的恐慌,來樹立一些科學方面的精神呢?畢竟科學的精神與平時的這種點點滴滴、涓涓細流般的養成是分不開的。

      最後我引用一名科學家説的話:“科學家每寫出一篇論文,就應當寫出一篇科普的文章來解釋它。”

熱詞:

  • 新聞1+1
  • 科技謠言
  • 醫用口罩
  • 膨大劑
  • 超級月亮
  • 李大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