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王垚烽:市長進京“賣山藥”並非好點子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2: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2日,江西瑞昌市副市長楊近鉻和農業局局長楊能聰,和當地農民一起進京推銷10萬斤“瑞昌山藥”,希望為當地豐收後滯銷的幾百萬斤山藥打開銷路。和市長一起送山藥進京的農戶李秀艷介紹,在京銷售的瑞昌山藥每斤售價18元左右,市民可團購10斤裝的禮品箱更實惠。(1與3日《新京報》)

  從安徽界首副市長合肥推銷蘿蔔,到寧夏靈武副市長南京叫賣長棗,再到遼寧海城市長進京兜售南果梨……近些年,“市長賣菜”的營銷模式似乎越來越受到不少地方的青睞,無論是叫賣滯銷農産品,還是推介本地土特産,亦或是純粹的城市營銷,官員(甚至一把手)“親自上陣”似乎被視為解決某些經濟問題的不二法門,其“路線圖”更是越走越遠,仿佛不到省會、不進京城就賣不掉農産品,賣了也得不到個好價錢。

  持平而論,“市長賣菜”不乏善意初衷,即想通過官員“勤吆喝”緩解治下“菜賤傷農”的困局。然而,這種“市長經濟”的做法,顯然有悖市場經濟規律,因此即便産品一時“叫座”,也鮮有輿論“叫好”。眾所週知,市場經濟講求無形之手(市場)與有形之手(市長)“各司其職”,正所謂“市場的歸市場,市長的歸市長”。然而,“市長賣菜”的出現無疑混淆了兩者的界限,不僅扭曲商品價值規律,而且無助於改革“菜貴傷民、菜賤傷農”這種兩極波動背後的制度成因。

  據瑞昌市農業局局長楊能聰介紹,瑞昌山藥由於對生長環境要求高,以往一般只夠供應瑞昌、九江一帶江西本地人的餐桌。今年,由於擴大産量,氣候適宜,瑞昌山藥大豐收,産量達到1000萬公斤,卻因銷售環節不暢,遭遇滯銷。

  也就是説,造成今年“南方人參”滯銷的原因主要在於無序生産與物流擁堵。對此,筆者不禁要問:相比“進京賣菜”,提供及時的市場信息,指導農民有針對性地進行種植;控制種子、化肥等生産資料價格;減少收費關卡,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農産品的價格競爭力,難道不才是市長的“本職工作”嗎?事實上,瀏覽網友跟帖,諸如“價格忒貴了”、“18元的山藥賣給誰”的看法俯拾皆是。而這,顯然才是問題關鍵。

  再有,即使真要推銷山藥,為何不優先考慮周邊城市,以及鄰近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非得捨近求遠、北上京城,這不是徒增運輸成本嗎?而且不免給外界留下“作秀”,借機“公款旅遊”的不良印象,難怪有網友調侃,“市長這級別喜來登一晚2000元”。由此而言,市長賣山藥並非好點子,要想破解“豐産不豐收”的難題,就必須從根子上清理、糾正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政策、制度。否則,山藥之後市長難保還要為誰“進京吆喝”。

熱詞:

  • 山藥
  • 賣菜
  • 市長賣菜
  • 叫座
  • 農産品
  • 路線圖
  • 本職工作
  • 公款旅遊
  • 新京報
  • 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