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10月25日 16:41 關鍵詞: 聖女 傳遞奧運聖火 珠穆朗瑪峰峰頂

聖女、聖山、聖火

央視網 記者:王在華 何川

核心提示:聖火傳遞第一棒的吉吉和最後一棒的次仁旺姆,都是聖潔的女性,在聖山之上,聖女傳遞聖火。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2008年奧運聖火首次登頂珠峰,火炬手歡慶勝利,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阿旺羅布攝)

  2008年奧運聖火首次登頂珠峰,火炬手歡慶勝利,展示中國國旗、奧運五環旗(阿旺羅布攝)

  聖山之上,聖女傳遞聖火。2008年5月8日,人類歷史上,奧運聖火首次照耀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峰頂。説起當時的臺前幕後,登山隊副隊長尼瑪次仁依然記憶猶新。

  火炬研發動用航天部門,火炬手選拔歷時5年

  2008年5月8日,奧運聖火首次照耀在地球之巔。為了這一天,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艱辛。

  作為整個活動的核心設備,火炬研發甚至動用了航天部門。歷時兩年,實驗了上百種方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才研發出了特種火炬系列産品。

  其中,關鍵步驟是點燃第一個火炬的引火器,它能在零下40攝氏度、0.3個大氣壓的低溫低壓條件下燃燒,還能抵禦12級大風,濃縮了諸多高科技成果。珠峰火炬從外表上看與普通的“祥雲”火炬沒有區別,但使用的燃料完全不同。普通火炬燃料為丙烷,珠峰火炬使用的是固體燃料,重量為400克,火焰高度最高可達50厘米,持續燃燒時間超過10分鐘。此火炬能在大風惡劣條件下持續燃燒,即使在雨中也不會熄滅,更能適應珠峰上低壓、高寒、缺氧等惡劣自然環境。

  火炬性能再優越,還需要火炬手來傳遞,而珠峰的極限情況決定了火炬手需具備極佳的身體素質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早在2003年,已成立四年的西藏登山學校在接到聖火登珠峰的任務後,就開始了相關的準備。2006年底,登山學校開始從全國選拔隊員。2007年,50多名從全國各大專院校中選拔出的火炬選手齊聚西藏。2007年春季,50余選手進行了攀登預演。2008年4月初,登山火炬手就進入6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區,開始高寒缺氧等適應性訓練。 

  在珠峰之上火炬僅傳遞5棒,但峰聖火傳遞組卻預備了19名火炬手候選。“一旦有人出現問題,後續火炬手可立即補上”。“火種是重中之重,最後在離峰頂30米的地方才能點燃火炬,必須保證萬無一失。”圓柱形鐵筒火種燈重達5公斤,背著它將非常耗費體能,其燃料主要是兩三厘米的煤條,在珠峰上須每八小時加三條煤條,以防止其熄滅。由誰來背負火種?尼瑪次仁選了又選,最終選擇了雙保險。曾經3次登頂的羅布佔堆背著火種燈,曾無氧登頂珠峰的大普布頓珠在一旁護衛,一人有事另一人立刻頂上。

  為鼓勁兒備勁歌,差點“打亂”登頂計劃

  經過精心組織,登山隊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尼瑪次仁回憶説,登頂之前大家定了一個調子,“人在聖火在”,再辛苦都不放棄。

  2008年5月5日,登山隊開始從6500米的前進營地出發,4小時內到達海拔7028米的北坳營地。第二天,隊員從北坳營地到達7790營地。

  5月7日下午6點,31名火炬手全部抵達8300米的突擊營地。這裡是登頂前的最後一站,應進行充分休整。實際情況讓尼瑪次仁有些擔心,“當時很少能有人睡得著,因為隊員們都很激動,很難睡得著。”

  山上睡不著,山下更興奮。當晚10點半,指揮部在珠峰大本營召開“緊急新聞發佈會”,北京奧組委宣傳部副部長邵世偉宣佈:“珠峰火炬將於明天衝頂,預計登頂時間為上午10點到11點左右。”

  5月8日淩晨1點,中國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李致新進入指揮帳篷。指揮部為山上的突擊隊員準備了兩段音樂,第一段是西藏民歌《美麗的日喀則》,輕鬆悠揚。第二首歌是一首國外的快歌,節奏強勁。第一段音樂是為了舒緩大家的神經,第二段音樂是要讓大家迅速進入到興奮狀態,因為馬上要去攀登要去吃苦要去與自然界的困難做鬥爭了,所以,要選擇這樣的音樂。

  5月8日淩晨1點45分,第一批隊員出發。出發前,登山隊按照慣例舉行了祈福儀式:煨桑。煨桑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砌在山頭或河岸的曠地上,中間放上糌粑或五穀,然後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祀神。淩晨3點,第二批隊員從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

  淩晨5點30分,全體隊員突擊到“第二台階”下。“第二台階”是橫亙在珠峰北坡傳統路線上8680米-8700米之間的峭壁,其中一段8米左右的峭壁近乎直立,是通往頂峰的唯一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門。“第二台階”曾被國外登山隊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階”,在1960年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的登山隊從這兒登上珠穆朗瑪峰。直到1960年,中國登山隊的三名隊員踩著隊友劉連滿的肩膀,才歷史性地越過了“第二台階”。

  不知是快歌起了作用,還是隊員們狀態奇好,淩晨6點,隊員已全部翻越“第二台階”。

  “太快了,壓一下速度……”指揮部罕見地下達指令,讓登山隊放慢速度。“天黑,電視直播光線不夠,觀眾也不答應啊。”尼瑪次仁笑著回憶道。

  聖山之上,聖女傳遞聖火

  登山隊一再壓著速度,終於等來了陽光,早上7點17分,第一個隊員越過8800米。

  7時40分,衝頂的突擊隊員開始通過8800米橫切岩壁區。隊員們在冰岩混雜的陡峭小道上行進,腳下的路只有30厘米左右,唯一能抓的只有左手岩壁上的防護繩,右側則是萬丈深淵。在這個讓人頭暈目眩的岩壁上,高山攝像還要和對面的隊員一一“會車”。

  8點50分,隊伍已經行至8840米,此時距離頂峰只剩海拔4米多,直線距離還有30多米。按照計劃,隊員們將在這裡引火點燃火炬。

  8點58分,隊員取出火炬。9點09分,羅布佔堆取出火種燈。

  9時10分,此時距離全部隊員從突擊營地出發已有6小時10分鐘。所有衝頂隊員都已到齊,負責傳遞的5名隊員也站到了指定位置。

  9點10分39秒,羅布佔堆用引火棒從聖火燈中點燃聖火。他對著鏡頭喊道:“我是羅布佔堆,是中國登山隊隊員,來自西藏登山學校。”事後他回憶説,“當時自己的手有點發抖”。

  9點10分57秒,珠峰傳遞第一棒火炬點燃,來自藏族的女登山隊員吉吉雙手高舉火炬,向頂峰邁進。此前,吉吉已兩次登頂珠峰,她和2005年遇難的丈夫仁那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能一起參與北京奧運會的聖火珠峰登頂活動。那時那刻,吉吉雙手高舉祥雲火炬,完成了兩個人的夢想。

  9點13分,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點燃火炬。作為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已是第三次成功登頂珠峰,此前已征服了全球七大洲所有的最高峰。

  9點14分46秒,第三棒火炬手尼瑪次仁,點燃火炬後高呼“one world,one dream”。他是西藏登山學校校長,被稱作“登山教父”的資深登山家。

  9點15分50秒,第四棒火炬手黃春貴接力火炬。這個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第一次登頂珠峰就完成了一個不敢想的夢。

  9點17分09秒,珠峰頂點,海拔8844.43米,火炬手次仁旺姆引燃了火炬。她不停地喊著“扎西德勒”,隊員們一片歡騰,紛紛展示國旗、奧運旗幟。

  “第一棒是吉吉,最後一棒是次仁旺姆,都是聖潔的女性,正是聖山之上,聖女傳遞聖火。”尼瑪次仁説。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