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9月14日 10:35 關鍵詞: 上海 閘北 拆落地 舊房改造

舊房改造:上海閘北的“拆落地”

央視網 記者:李笛

核心提示:在上海閘北區彭三社區,幾十年來由於居住資源緊張而造成的老舊居住模式,導致社區內鄰里之間糾紛不斷,生活條件很差。直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復並下發了《上海市舊住房綜合管理暫行辦法》,閘北區才以“拆落地”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
已被0家媒體轉載
查看
收藏
  • 開心網
  • 人人網
  • i貼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着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在上海閘北區彭三社區,幾十年來由於居住資源緊張而造成的老舊居住模式,導致社區內鄰里之間糾紛不斷,生活條件很差。直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復並下發了《上海市舊住房綜合管理暫行辦法》,閘北區才以“拆落地”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

2012年4月初,新華社記者在閘北區彭三小區採訪“拆落地”模式時,來到汪家串門。“新華社記者也誇我們房子裝修得好,當時我們心裏直樂。”也就在那天,新華社記者舉起了相機,把汪家夫婦當時的心情定格了下來。

  2012年4月初,新華社記者在閘北區彭三小區採訪“拆落地”模式時,來到汪家串門。“新華社記者也誇我們房子裝修得好,當時我們心裏直樂。”也就在那天,新華社記者舉起了相機,把汪家夫婦當時的心情定格了下來。

  照片中,汪永寧夫婦對着鏡頭開心微笑,他們的身後是裝修一新的廚房,潔白的瓷磚墻,大紅櫥櫃。身後那扇門通往房間客廳,那扇門也是開啟他們新生活的大門。

  “就好像做夢,我們沒有出一分錢,政府通過拆一還一,給我住上新房子。”手拿今年初新華社記者拍下的這張照片,汪永寧感慨説。

  汪永寧的感慨發自內心。

  就在三年以前,汪永寧夫婦還住在只有15個平方米的舊房子裏,與3戶鄰居共14人合用一間衞生間和廚房間。昏暗、狹窄、潮濕,在這樣的居住條件下,他們一住就是40多年,“那時候沒有生活質量可説,更別説隱私了,晚間上個廁所,也要穿好衣服,不然,説不定會遇見鄰居也蹲在廁所裏。” 

  三戶人家合用一個廁所

  汪永寧夫婦生活居住的彭三小區,位於上海市閘北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區的房子大都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期。當時,閘北區有個彭浦工業區——上海機電工業起步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企業。於是,彭三小區就成了這些企業的公房。公司的優秀職工、勞動模範都被分到小區居住。

  1967年,汪永寧一家住進了彭三小區的公房裏。而在此之前,別人家已在這戶房子裏住了將近十年,所以也算是舊房子。汪永寧夫婦有兩個女兒,一家四人擠在一個房間裏面,只能放下一張大床和一張小床,“兩個床之間的距離還不足半米”。

  最麻煩的是每天早上上廁所,3戶人家14個人,上廁所都得排隊,“如果哪一天有人內急,肯定要敲門催促。”汪永寧説。

  後來,為了緩解上廁所的壓力,3戶鄰居達成了這樣一個協議:每天早上,要上班的年輕人早點起床,等年輕人上班去了,然後才是退休在家的老人起床。

  “其實,3戶鄰居合用一個廁所還是比較好協調的,在彭三小區裏,有多達8戶鄰居數十人合用一個廁所,那種緊張情形可想而知。”閘北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以下簡稱:閘北區房管局)陳必華對記者説。

  由此,在彭三小區發生鄰里糾紛是家常便飯,整個小區每年發生的糾紛達到100多起。社區居委會因在化解鄰里糾紛方面成績突出,年年獲得區裏的“先進”榮譽。

  居民不花錢,舊房變新居

  除了幾戶人家合用衞生間和廚房間,彭三小區面臨的其他問題更多:房子設施簡陋、結構老化、沒有陽臺,管線老化,屋頂漏水,地面積水。

  居住在彭三小區的,大多是企業的退休工人,每月退休工資僅2000多元。閘北區房管局局長陳必華告訴央視網記者,“小區裏約2000戶住戶,因經濟困難,需要政府補助過日子的,將近10%。”憑他們的收入,到市場上去買房子絕對沒有可能。最後,他們把目光都投向了地方政府。

  閘北區政府一直在尋找一個突破口。直到2005年,上海市政府批復並下發了《上海市舊住房綜合管理暫行辦法》(也稱“37號文件”)。閘北區的舊房成套改造工程才開始提速。

  不久,閘北區率先推出了拆除重建的“拆落地”方案,並且由區財政全額撥款,居民不花一分錢,把老房變新居。

  所謂“拆落地”方案,就是居民先通過在外面租房過渡,然後由政府將老房子拆除後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後,居民再全部搬回去居住。

  2008年,閘北區彭三小區第一批“拆落地”改造工程開始正式啟動。2009年,該項工程破圖動工,2010年竣工,居民入住,完成了144戶住房的改造。2010年,在第二次批次的“拆落地”改造中,285戶舊房的改造工程完成。

  陳必華對記者説,彭三小區的改造工程實行“拆一還一”,也即,居民當年原有住房是多少面積,改造後仍還給你多少面積。

  但記者在彭三小區的採訪中發現,政府在實際操作中,政策更多地向居民傾斜,除了還給居民原有面積外,還多給居民一個獨立衞生間、廚房和陽臺,“這些合起來,將近6到7個平方。”負責該項目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如今,彭三小區的第三、四期“拆落地”舊房改造方案,已經處於最後審查階段,這一方案將對餘下的1000多戶舊房進行改造。據了解,整個閘北區,目前已經完成的舊房改造面積達22萬平方米左右,受益群眾約4700戶。

  照片記錄幸福一刻

  汪永寧夫婦的舊房改造,屬於彭三小區“拆落地”改造的第一批。“2010年3月份拿到新居鑰匙,裝修了兩個多月,5月份搬進來住了。”汪永寧告訴記者。

  為了配合舊房改造,老夫妻二人在外面租房過渡了兩年時間。租房的費用,政府每月補助1200元。

  在租房居住的日子裏,幾乎每天在傍晚散步的時候,汪永寧夫婦都會跑到小區的工地上看看。“今天看看哪間房子是我們的,明天看看房子建到哪個環節了,衞生間應該怎麼裝修,廚房間應該怎麼裝修。”汪永寧笑道,“房子還沒有完全造好,我們就帶裝修工人去看過了。”

  新房子雖然只有十幾平米,但是汪老先生仍然花了5萬元來裝修。“現在跟以前不一樣,現在的房子是自己的,而且還是新房子,當然要裝修得好點。”

  今年4月初,新華社記者在閘北區彭三小區採訪“拆落地”模式時,來到汪家串門。“新華社記者也誇我們房子裝修得好,當時我們心裏直樂。”也就在那天,新華社記者舉起了相機,把汪家夫婦當時的心情定格了下來。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網友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