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2012年07月31日 11:07 關鍵詞: 青島 下水道 贛州 福壽溝

下水道——埋在地下的城市實力

齊魯晚報 記者:中國國家地理

核心提示:百年前德國修建的下水管網令青島受益至今;全長12.6公里的福壽溝,仍承載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污功能。
收藏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調查

深度調查|房價普漲背後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國五條地方細則”實施以來,政府試圖穩定樓市價格,但開發商應對招數頻出,調控政策面臨考驗。央視網記者通過調查,隱約發現了樓市各方正進行著的激烈博弈。[詳細]

手動刷新 更新時間:10:21:50

---------------------------------------------

---------------------------------------------

 

世界城市北京的現狀

管道老化狹窄:北京排水管道狹窄,現有的很多排水管道直徑只有1米多,有些甚至不足20多厘米。部分老城區存還有100多公里的明朝的排水管道。北京現有明清時期修建和解放以前修建的暗溝大大小小600多條,共長100多公里。 早在元代建城初期,北京就已經修建了排水設施——在主要街道和居民區的地下修有長長的暗溝,上邊與一座座的磚砌滲井相連通,雨水和污水進入滲水井以後,慢慢地滲入暗溝中,再從暗溝流向城外的河道裏。 而目前在城市排水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管道,絕大部分修建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即使如此,他們還算是地下管道譜係中的青壯年。它們大概有2500-3000公里,多數埋藏于地下4-6米深,管徑大致在400-800毫米,也有佔30%左右的幹線管道埋藏地下10米,直徑在1米以上。目前這部分管道承擔了城市的主要代謝功能,但因為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轉,管道老化問題越來越突出。

排水標準低:排水系統設計的是1-3年一遇,能夠適應每小時36-45毫米的降雨,但是6月23日的強度達到128毫米,遠遠超過這個標準。據我國城市排水系統排澇能力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城市排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0.33到5年。具體到北京,城區管網現狀排水標準一般為:排水幹線1年一遇左 右(36mm/h);支戶線僅(0.33~0.5)年一遇(10~15mm/h);城市環路(1~2)年一遇(36mm/h);88座雨水泵站重現期小于 2年(含2年)的有65座,佔73.8%。這一現狀不僅達不到國家標準的要求,更難以應對近年頻繁造訪京城的暴雨標準(70mm/h),而且單就1~2年 的重現期來説,就意味著:大部分北京人1到2年內就會遇到一次降雨積水。

目前屬於老古董了,但是城市管網的更新,面臨諸多問題。有些地方雖然很老化,比如那些老舊城區衚同進不去, 而且管網上邊都有新的建築群,但無法拆遷,所以老舊管網只能是打補丁,發現一處補一處。同時,因為城市建設項目面臨審批等,項目的建設也跟不上,導致排水 系統建設滯後。立交橋的很多排水能力需要提高。比如立交橋下低凹處,一直是每次下雨內澇的嚴重地區,這些地方的排水能力應該更大。

經濟賬:根據北京市水務局2011年公佈的數據,按照現有的國家標準,下水管道建設每公里的成本是幾十萬元,如果向歐美看齊,把標準提升10倍,那建設成本也要提 升10倍。2009年北京市水務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北京市城八區共有地下排水管網5227公里,以此計算,北京光主城區排水系統建設就要 花費數百億元,這樣的投入顯然在短期內難以實現。

據北京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李海燕2009年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市很多的排水管道患有“腸梗阻”,近8成的雨水排水管道內有沉積物,約一半的雨水排水管 道內沉積物的厚度佔管道直徑的10%至50%,個別管道內沉積物厚度甚至佔到管道直徑的65%以上,直接影響了城市排水系統功能的發揮。

老北京的排水智慧:北京城興建排水系統的歷史,比故宮還悠久。在明朝之前,元朝建設元大都時,就根據地形鋪設了下水道,裝置了排 水設備。而到明朝建設北京城時,把下水道的建設與皇城、城垣、街道的營建並列為四大工程。到了清朝乾隆時,專門設置了隸屬於工部的“值年河道溝渠處”。乾 隆五十二年(1787年)曾做過一次丈量,內城溝渠總長128633丈,其中,大溝30533丈,小巷各溝98100丈。 紫禁城有一套設計完整的排水方案,在城內挖掘了一條內金水河,河水由紫禁城的西北角城垣外護城河的引入口通過地下流通渠道,進來後曲曲折折流到東南角城垣下的地下出水口流出故宮。

過去50多年,北京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路網不斷延伸,地下空間日益複雜。正是這樣,即使有關部門也無法肯定地告訴公眾,他們作為北京的城市醫生,一切情況 盡在掌控。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包括雨水、污水、自來水、通訊等八種提供城市基礎服務的管線中,僅僅是污水管網已經長達3807公里,而城市醫生手中,仍然 沒有一張完整的地下城圖譜。

而全國大約有70%的城市地下管線沒有基礎性城建檔案資料。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央視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央視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已經本網(臺)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央視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