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歡迎收看科技苑。今天我們繼續科普惠農系列節目。在安徽省宿州市有一位有名的養雞專業戶,叫張良林。他之所以出名,不僅是因為養雞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喜歡幫助人。1999年在省科協的協助下,張良林在當地率先成立了養雞協會,這個協會主要的任務就是免費給養雞專業戶們提供最新的養殖技術和市場信息,而且還上門為他們解決飼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所以參于的養殖戶非常多,已經涉及4個省25個縣近2900人,作為負責人的張良林每天忙的是團團轉。
(採訪)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負責人張良林:你好!什麼?你那雞是怎麼回事?就今天死的,昨天到今天死了100多!好,忙完這裡我就過去看看,好,你放心。
每天早晨,張良林幾乎都是已這種方式開始一天的忙碌,他現在要趕去養殖戶殷懷産的家。
殷懷産,是宿州市靈璧縣人。6月初,他從一家種雞場進了2000隻剛出殼的小雞,可是這些小雞進家門沒幾天,接二連三的出現死亡。
(採訪)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養殖戶殷懷産:從第四天開始出現死亡,到5天就死了就150—160隻,第6天也死了百來只。
(採訪)殷懷産愛人:這兩天死了有300多只。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不到三天時間死了300多小雞,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
(採訪)殷懷産:你看這裡你看那裏,你看不吃不喝了,那很快就會死掉了。
看著這些毛絨絨的小傢伙一個個變得萎靡不振、奄奄一息,老殷夫婦倆即心疼又奇怪:
(採訪)殷懷産愛人:原來沒見過,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採訪)殷懷産:我養了14、15年雞,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以前在一星期裏只是個別出現死亡,沒有出現這種大批死亡。
到底怎麼回事呢?
老殷夫婦説他們曾經在小雞出現死亡的第二天,就給種雞場打過電話説明了情況,可人家説了,這雞離開養殖廠的時候是活蹦亂跳的,健康著呢!它們是在老殷家呆了好幾天才出現問題的,這肯定是他們飼養、管理不當造成的。對於這樣的説法,老殷夫婦不服。因為他們是老養殖戶了,對於小雞的日常飼養還是比較有經驗的。
(採訪)殷懷産:我養這麼些年雞也有經驗了,一般小雞到家之後水一律喝的都是涼開水,保持喝涼開水小雞不拉肚子啊!飼料都是新鮮飼料。都是大廠拉來的顆粒料,都是成袋包裝的,一般都在拉到我這裡,也就才出廠一兩天,都是新鮮飼料。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老殷認為,根據他的養雞經驗,在小雞飼養管理過程中,除了必要的疫苗免疫之外,乾淨、衛生的飲水、飼料以及對飼養環境的消毒和溫度的把握是最重要,可是這幾方面他們做的都很好,沒有問題。
(採訪)殷懷産:我們這個雞籠消毒是每天消毒,天天消毒,就是每天都噴消毒藥你看,我們都有溫度計,一般小雞到家之後溫度不高於36,不低於33度就在這個範圍內,而且天氣還這麼暖和,溫度從來沒低過,溫度高點了,你看我這個窗戶都給打開了通風,通風都非常好,溫度絕對沒有問題。
(採訪)殷懷産愛人:和我們養殖沒有關係,不怨我們養雞的。
老殷夫婦非常堅定的認為,小雞的死亡和他們的飼養管理沒有關係。為了找到小雞的發病原因,減少損失,他們,請來了經驗豐富的張良林。
(採訪)
張良林:哎呀,死這麼多。
殷懷産:第四天到第五天最厲害
張良林:那我來解剖看看。
為了儘快找到死亡原因,張良林現場對小雞進行了解剖。
(採訪)
殷懷産:這雞什麼毛病?
張良林:看到沒有,它的腸道裏面都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吃,裏面肝臟上還有一種病變,肝臟比平時的肝臟偏大。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通過解剖看到的這些症狀,讓張良林心中有了數,但是為了對自己的診斷更有把握,他對養殖環境進行了檢查,並對小雞日常的飼養管理進行了詢問,最後得出結論:
(採訪)張良林:像這個雞根據我的觀察,是得了一種沙門氏菌病,沙門氏菌病就是小雞在四到六天是發病期,十天左右是死亡高峰期。
沙門氏菌病是一種細菌病,主要是由於養殖環境不衛生引起,雞只要是和病原體接觸就可以被傳染上。老殷説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了解,可是讓他不明白的是,他家的養殖環境挺乾淨啊,這育雛室在進雞之前已經採取過熏蒸消毒,這種消毒方式殺菌效果是比較好的,而且小雞吃東西用的盤子和飲水的壺也都用消毒水浸泡、清洗過。小雞進來之後,消毒工作他們也絲毫沒有放鬆過,天天帶雞消毒,如果有病菌的話也應該被消滅掉了啊?
(採訪)張良林:這是小雞自身帶來的,它不是養殖戶的問題。
張良林説,小雞得病和老殷夫婦的飼養管理沒有關係,是雞自身有問題,它們本身就是病雞,來老殷家之前就已經攜帶了沙門氏菌。老殷進雞的時候之所以沒有發現,是因為沙門氏菌的潛伏期是4天左右。在這期間幾乎看不出來異常,之後小雞漸漸的才會表現出-----沒有精神,不愛動,不喜歡吃東西,大便是長條狀等症狀,接著就會死亡。不過話又説回來,小雞自身怎麼會攜帶上沙門氏菌呢?
(採訪)張良林:主要原因還是種雞造成的。種雞對沙門氏病菌這個免疫不好,容易給小雞帶來病菌。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原來,小雞身上的沙門氏病菌來自於它們的母親---種雞。只要是種雞感染上沙門氏菌,這種病菌就會通過種蛋傳播給下一代,這是沙門氏菌的另外一種傳播方式,專業的稱為垂直傳播,這樣的話小雞一齣殼就攜帶了沙門氏菌,老殷對此並不了解。
張良林説這種傳播方式的隱患非常大。
(採訪)張良林:因為大雞得沙門氏菌是一種隱形感染,它不會死,就是産蛋的時候精神上有點反應,這段時間過去就扛過去了,主要是影響下一代的小雞,這個小雞抗體比較弱,承受不了,然後就死掉了。
雞的隱形感染,是指體內攜帶病菌,但表面上面看不出來。成年雞由於抵抗力強,發病的時候扛一扛也就過去了,對身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可它們的孩子就另當別論了。你瞧,不到3天時間,已經死了這麼多了,而且還在繼續,對於這種狀況,張良林建議立刻給小雞們服用抗生素。
(採訪)張良林:我建議首先用抗生素立刻給它們服用一下,抗菌素我們平時提倡的是人用的阿米卡星都是比較好,這個阿米卡星對這個沙門氏菌特別有效。
除此之外,頭孢噻肟鈉這種抗生素,對於治療沙門氏菌效果也不錯。一般服藥之後的兩到三天,小雞的病情就會好轉。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不過老殷夫婦覺得,發病之後再給小雞服藥,屬於亡羊補牢,太被動了,風險也大,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前避免這種疾病的發生呢?對於老殷的這個問題,張良林給出了兩個建議:首先進雞的渠道應該選擇正規的、信譽好的種雞場。
(採訪)張良林:因為好多大雞場,上規模的雞場都做了這方面的防疫了。就是在種雞産蛋之前,免疫了這個沙門氏菌疫苗。
只要種雞在産蛋以前,也就是在120天左右的時候,免疫了沙門氏菌疫苗,它們的後代就可以通過種蛋從母雞那裏獲得先天性抗體,這樣的話小雞一般情況就不會再感染上沙門氏菌了。作為規模大一些的、正規的種雞場,這項工作一般都會做。要是萬一碰上了老殷家的這種情況,也就是在你搞不清楚種雞場狀況的情況下,冒然進了小雞,為了保險起見,最好是提前給它們注射抗生素:
(採訪)張良林:就是第三天到第4天的時候,給小雞注射一次阿米卡星這個藥,劑量每6盒可以打一千隻,如果再加上一部分的頭孢效果就更好了,對小雞的成活率有很大的提高。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在張良林的指導下啊,殷懷産家的雛雞得救了,他們夫婦倆也高興了起來,但是張良林並沒有感到輕鬆。因為最近他自己也遇到了麻煩事,什麼事呢?這還得從幾個月前説起。
(採訪)
張良林:當時他是在我家裏逮了五千多只雞,養到四五個月的時候,死了一部分,死了一部分他就怨我。
魏克儉:我懷疑他的雞有問題,才找他。
説這話的人叫魏克儉,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幾個月以前他在張良林的種雞場進了5000多只雞。剛開始好好的,可是養到100多天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採訪)魏克儉:傷亡一千多只。
這可把魏克儉嚇壞了,急忙把雞送到了畜牧局進行化驗,化驗結果是感染了馬利克氏病毒。
(採訪)魏克儉:馬利克氏病它是一種瘦病。雞得這種病什麼時候死什麼時候算,一直能瘦幹,直到瘦幹為止,原來三斤重到最後連半斤都沒有。病情持續時間還長。這種病雞一般輕易不會得,那就是他雞苗的問題。
魏克儉説他曾經打電話諮詢過其它養殖戶,也問畜牧局的人,他們説雞馬立克氏病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疾病。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種病一般是早期感染後期發作,就是雞小的時候容易感染,但當時不會發作,得長到70天---120天左右的時候才會出現症狀:比如很消瘦,不喜歡吃東西。而且也不愛活動,沒精神。有一些雞還會出現一個腿在前,一個腿在後的劈叉姿勢或背部嚴重脫毛、眼睛失明等症狀,這都是感染馬利克氏病毒的主要特徵,死亡率能達到50%--80%呢,而且無藥可救。但是近幾年這種病的發病率並不高。因為只要是正規的種雞場,小雞一齣殼,必須在24小時之內免疫馬利克氏疫苗,這是國家規定的。雞一旦有了抗體,在今後的飼養過程中即使再被感染上馬利克氏病毒也不會發病。
在了解了這些信息之後。魏克儉很武斷的認為,雞的死亡原因,就是雞苗不合格造成的,是張良林的種雞場沒有給它們注射馬利克氏疫苗。
(採訪)張良林:絕對是給雞注射了,並且注射過的雞的和沒注射的雞全部是分開放在兩個地方,也不會漏下,注射的非常嚴格,並且注射的疫苗是絕對合格的,因為我們是通過正規廠家進來的,並且是細胞免疫苗,免疫效果是非常好的。
作為當地養雞協會的領頭人,張良林平日裏除了給養雞專業戶們提供最新的養殖技術、市場信息以及上門服務以外,還負責管理著一個種雞場,目的就是為了給養殖戶們提供優質、可靠的小雞。所以從種雞的飼養、孵化到小雞的疫苗免疫,他都會層層把關,不會出現雞苗不合格的現象!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既然如此,那會不會是誤診呢?
(採訪)張良林:通過檢驗以後雞確實是感染了馬利克氏病毒。
張良林説他曾到魏克儉的養殖場去過,並再次對病雞做過化驗。雞的確是因為感染了馬利克氏病毒而死。這就奇怪了,不是給它們注射過馬利克氏疫苗嗎?怎麼還會感染、發病呢?
(採訪)張良林:他的雞主要是早期感染,造成馬利克氏疫苗免疫失敗。你看他那裏,無論是外面地上還是屋裏頭,環境這麼差,到處都是泥坑水坑糞坑,平時也不打消毒藥。他沒有防疫意識,最容易造成免疫失敗。
疫苗免疫失敗,就是指藥物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相當於白打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張良林説這是因為馬利克氏疫苗有個一個特性,就是給小雞注射之後,不能馬上發揮效應,需要7天時間才能在雞的體內産生抗體。在這7天內,如果養殖環境不衛生,存在著馬裏克氏病毒的話,小雞很容易就被感染上,這樣的話,再好的疫苗也不管用。為了不讓這種情況發生,養殖戶在進雞之前養殖環境應該用消毒液徹底的消毒、打掃,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但是魏克儉的養殖場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造成雞的早期感染,可魏克儉自己不這麼認為。
(採訪)魏克儉:那消毒不消毒無關,因為我這兒附近的空氣好,你看著這地面怪臟,但來是一陣風,就把這氣味給趕走了。
魏克儉認為,他的雞屬於散養雞,室外的養殖環境是不需要消毒,因為有陽光啊,陽光的紫外線可以殺毒!這陽光一曬,小風一吹,還能有什病毒?其實魏克儉不了解,陽光的紫外線只能殺死表面的病毒,對內部的病毒無能為了。比如雞糞,裏面的病毒紫外線就殺不死,但其它雞一叨呢就會被感染。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還有魏克儉養雞兩年多了,假如上一批雞裏面有感染馬利克氏病毒的,這些病毒極有可能會隱藏在飼養場的很多角落裏。比如屋檐上的蜘蛛網。唉,剛才魏克儉説過,風一吹不就吹跑了嗎?但馬利克病毒恰恰是通過空氣傳染和散播病毒的,這小風一吹,蜘蛛網上要是有病毒的話落到哪,那裏可就是隱患!!雖然這些道理張良林給魏克儉解釋了又解釋,但魏克儉不以為然,而且他還認為雞感染馬利克氏病毒和室外環境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馬利克氏病毒是雞小的時候感染上的,那個時候它們不在室外,都在育雛室也就是這個大棚裏呢,這裡面他可是提前消過毒。
(採訪)
魏克儉:上一批雞出欄的時候,把糞便鋤乾淨,打掃一遍,然後撒上白石灰再消消毒,就能裝雞了。
張良林:那是不行的,灑了白石灰只能起到地面消毒的作用,並且白石灰沒有通過水的分解,它不會産生消毒作用。特別是第一批雞出去了,第二批還沒有進雞以前,至少要半個月空棚,要徹底地打掃衛生消毒,到臨進雞的前三天,還要進行熏蒸消毒。他在進雞之前從來就沒有熏蒸消過毒,並且他那個飲水太差了,他那個飲水器裏頭到處都是雞屎,他根本談不上衛生,你至少得要用清水洗一洗,保持每天干凈。按照我們科學養雞來説,你除了飲水器每天清洗,還要定期的使用消毒藥進行洗刷,常規來講要首先用消毒藥來洗刷,然後用自來水再沖洗一遍,地三步再加水給它喝才比較衛生。
張良林説,魏克儉對養殖場地和飼養工具的消毒非常不到位,根本起不到殺菌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管理也很不規範。這都是導致馬利克氏疫苗免疫失敗的原因。就拿他的育雛大棚來説吧,只有60來平方米,但是養了5000多只雞。平均每平方米達到80多只,密度嚴重超標,是正常飼養密度的兩倍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密度大、空間小,空氣也不流通。在這大棚裏除了這張魏克儉用來守夜的床,其它飼養設施都成了擺設:飲水器攤在地上由著雞踐踏,飼料盆起不到根本的作用,飼料都在地上,雞想睡覺了就得臥地而眠,可以説雞的吃、喝、拉、撒、睡全由著它們在地上造。
(採訪)張良林:根本就沒有一個科學養殖的意識。晚上那個雞都趴在地上,拉的屎和身上面到處都是雞糞,就是雞和雞糞全部暖在一起了。存在的隱患確實大,危險了,如果它稍微處理一下,打個架子,或者用塑料網打下來,拉的屎漏下去,不要讓雞和雞糞直接的接觸。這樣更有好處。無論是哪種病都是應該以防為主,科學防疫、衛生消毒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養殖戶不重視環境衛生,導致好好的雞苗得了病,張良林也替魏克儉感到遺憾。張良林説,輕視防疫的思想在當地養殖戶中還挺普遍的,所以啊張良林打算,今後不論是他還是養雞協會的其它技術員們,都會給養殖戶們加強普及這方面的知識,大傢伙懂的科學養殖的知識越多,那些養殖中因小疏忽而導致大麻煩的事就會越來越少。
(字幕)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虞姬養雞協會
獲2008年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稱號
(主持人)張良林説成立養雞協會的目,就是為了鼓勵養殖戶們多養雞、養好雞。同時他也希望通過這件事讓魏克儉吸取教訓,並記住,科學防疫是養殖業的重中之重!好,明天繼續科普惠農的系列節目,我們到有名的金絲小棗之鄉——滄州去看看。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