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梁希森:這土豆長得可好了,個頭大。當年就長這麼大這是少有的。這地還是新開發的地,以前這麼大。
(主持人)“以前種的馬鈴薯這麼大,現在種的馬鈴薯當年就長這麼大”剛才講這句話的人叫梁希森,是希森馬鈴薯産業集團的負責人。2007年他帶著他的生産團隊,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商都縣,開始承包農民的土地種馬鈴薯。這兩年多下來,他們種出來的馬鈴薯不但品質好,産量也很高。
(採訪)希森馬鈴薯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梁希森:我們今年是種了10萬畝馬鈴薯,産量能達到25萬噸,平均一畝産兩噸半沒問題,以前不到一噸。
一噸等於2000斤。當地老百姓介紹,擱以前他們種的馬鈴薯給足了水和肥,一畝地也就産2000斤左右,産量始終上不去,而且馬鈴薯的個頭還小,形狀也不好。可梁希森他們種的馬鈴薯在保水保肥的情況下,一畝地能産5000多斤呢,個個膀大腰圓的,這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
雖然這個頭和品質不一樣,可實際上它們的品種都是一樣的,而且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種出來的,栽培方式上也沒什麼不同。為什麼來自同一産地的同一個品種,在重量和品質上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採訪)梁希森:這都是脫毒的結果。
梁希森説他們種的馬鈴薯之所以會獲得高産而且品質好,都是脫毒的功勞。
(採訪)梁希森:脫毒就是把馬鈴薯裏的病毒拿走。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馬鈴薯裏為什麼會有病毒?怎麼才能把病毒拿走?!這得先從馬鈴薯的繁殖特性説起。
(採訪)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孫慧生:馬鈴薯它是無性繁殖。什麼叫無性繁殖呢,像小麥、玉米、水稻都叫有性繁殖,就是通過雌性和雄性的結合以後産生種子,這樣叫有性繁殖;馬鈴薯是切塊種下去以後發芽,就是它不是種種子,所以就叫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方式是指不是用種子繁衍後代,而是利用植株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組織,比如用葉、莖、根等進行繁殖。無性繁殖的作物有很多,像紅薯,也叫地瓜,是利用塊根上發的蔓進行繁殖,草莓也是蔓莖繁殖,而馬鈴薯是切成塊莖進行繁殖。這種無性繁殖方式和農作物的有性繁殖相比有一個先天的致命弱點。
(採訪)梁希森:馬鈴薯自己不能排毒。
(採訪)孫慧生:所有有性繁殖的作物都可以自身排除已感染的病毒,種子是通過雌性和雄性的結合以後産生的,種子都可以排除感染的所有病毒和病菌,種下去以後都很健康,就馬鈴薯的無性繁殖,一旦感染了病毒,它就排除不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能夠侵襲馬鈴薯的病毒有很多種,其中嚴重危害馬鈴薯的有皺縮型病毒、卷葉型病毒和花葉型病毒等,這些病毒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它們是一些非常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對人體並沒有危害,它們主要聚集在馬鈴薯的表皮和芽眼部分,經高溫煮熟之後,毒素會自然分解,雖然馬鈴薯病毒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馬鈴薯一旦帶有病毒卻會給産量和品質帶來很大的影響。
(採訪)梁希森:種第一年感染了病毒,第二年種就減産30—50%。
(採訪)孫慧生:它這個薯塊就變小,植株變矮,莖變細,葉片皺縮、卷葉等。
專家説,由於馬鈴薯自身不能排毒,所以一旦被病毒感染就會積累于所結的薯塊中並遺傳給下一代。也就是説,如果選用了帶有病毒的馬鈴薯作為種源進行繁殖的話,下一代的馬鈴薯同樣帶有病毒。這些病毒會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使葉片早早的就出現捲曲、皺縮、花葉等現象。
(字幕)馬鈴薯感染病毒的初期症狀:葉片出現捲曲、皺縮、花葉等現象。
(採訪)梁希森:帶病毒就會破壞葉片。你看卷葉病、花葉病、Y病毒、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青枯病這些病都是破壞葉片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孫慧生:葉片相當於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的一個工廠,病毒感染了以後,整個破壞了這個工廠,就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製造的營養就是碳水化合物或者澱粉就很少,往薯塊積累的就少,所以産量就降低。
道理其實很簡單,馬鈴薯薯塊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而澱粉是光合作用的産物。
在白天的時候,馬鈴薯的葉片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然後通過葉脈輸送和儲存到薯塊裏。葉片大製造的養分就多,薯塊裏的澱粉就積累的多,長的就胖。可要是馬鈴薯的葉片捲曲了或花葉、枯萎了,那製造養分的功能肯定就會減弱。薯塊裏的澱粉積累的少了,個頭就小就瘦,所以病毒是導致馬鈴薯不能豐産的罪魁禍首。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怎麼辦呢?剛才梁希森説過——脫毒啊,把病毒給清理掉就可以高産了。可用什麼方法清理呢?有的馬鈴薯種植戶採用了打農藥的方法,他們希望通過藥物把病毒給殺死,從而達到防治病毒的目的,那這種方法能行麼?
(採訪)孫慧生:那不行,你很難找到一種藥物把病毒殺死,保留馬鈴薯植株和它的塊莖。那個病毒是和馬鈴薯植株結合在一起的,把植株破壞了,也就不存在馬鈴薯了。
要想理解這其中的道理,必須得先了解馬鈴薯病毒的傳播方式,也就是病毒是怎麼進入馬鈴薯體內的。
(採訪)孫慧生:一般在馬鈴薯生長的時候,病毒是通過兩種方法傳播的,一個就是通過葉片傳播。即一個病株的葉片和一個健株的葉片通過摩擦,健株的葉片造成微傷,病株的汁液到了健株上,通過這樣一種接觸就可以傳染病毒。
(字幕)馬鈴薯病毒的傳播方式:葉片傳播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孫慧生:還有一種就是蚜蟲傳播,農民也叫它蜜蟲,或膩蟲子。它是通過它的刺吸口器,然後把病毒吸到它的口針裏,再去咬健株,健株就被傳染上了。
(字幕)馬鈴薯病毒的傳播方式:蚜蟲傳播
當蚜蟲叮咬了帶有病毒的植株以後,再遷飛到健壯的馬鈴薯葉片上吸食汁液的時候,有的病毒只需要幾秒鐘,就會感染健康的馬鈴薯並在高溫下開始複製、轉移。
(採訪)孫慧生:馬鈴薯的葉子有葉脈,這個葉脈就相當於我們的公路等運輸系統,病毒一旦到了葉脈裏,它就通過養分、水源的輸送就慢慢被輸送到地下面的薯塊裏去了,就積累到薯塊。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原來病毒一旦進入馬鈴薯體內,就會寄生在植株的細胞裏的,在生長過程中病毒會參與細胞的新城代謝。這樣一來,如果採用藥物殺毒的話,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會把馬鈴薯的細胞給殺死,這就相當於把整個植株都給殺死了。所以藥物解決不了馬鈴薯病毒的問題。
(字幕)農藥不能防治馬鈴薯病毒
(採訪)梁希森:這個病毒就在芽周圍,一齣芽病毒就跟上走,葉片一伸開它就卷了。
梁希森説要想解決馬鈴薯病毒的問題,必須從根上也就是種薯身上做文章。因為按傳統的栽培習慣,馬鈴薯種植戶都是當年收穫之後,把一部分馬鈴薯儲存起來,來年做種繼續用,這就造成了病毒的惡性循環。所以要想讓馬鈴薯長的健康,種薯必須是健康的。
(採訪)梁希森:這次我們給老百姓培訓去,老百姓就問我,你們內蒙基地的池子多麼大?我問用池子幹嗎?他説你不是要脫毒嗎?脫毒得倒上藥水就泡土豆,這是有些老百姓認為的。還有的人認為脫毒是怎麼脫毒啊,他認為快速把土豆在熱氣上走一邊,他認為這樣,實際上也不是。
那實際上應該怎樣做種薯才能健康、沒有病毒呢?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孫慧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做莖尖脫毒。
莖尖也就是馬鈴薯芽胚的頂端組織。
(採訪)孫慧生:我們在解剖鏡下,把莖尖剝離下來,因為莖尖是一個無病毒或少病毒的區域,然後把它接種到一個試管裏,就把它重新繁殖起來。
原來要想讓種薯健康沒有病毒,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馬鈴薯的體內找到沒有病毒的組織,然後在特定的環境內重新培養出新的種薯,而沒有病毒的組織就在馬鈴薯的芽尖上。
(採訪)孫慧生:孫慧生:因為莖尖的生理活性特強,通過莖尖才能長出葉片來病毒要是在馬鈴薯的其它地方,可以吸收馬鈴薯的營養,來增殖它的病毒顆粒;但是在芽的地方,因為芽的地方活性特強,病毒在這裡很難得到營養,那樣它就不能夠在莖尖的地方生存。
這就像是比賽跑步,馬鈴薯芽胚的細胞分裂速度始終比病毒的複製速度快一步,這樣一來芽胚的頂端組織也就是莖尖,始終不會被病毒侵襲,這樣就形成一塊沒有病毒或少病毒的區域,可是要把它剝離出來單獨培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梁希森:就像扒白菜一樣,一個勁的扒,扒到最後只剩一個葉心,就要它了。
(採訪)孫慧生:剝離的莖尖只有0.1—0.2毫米,就像針尖那麼大。
在解剖鏡下放大40倍就可以看到像針尖一樣大的莖尖組織,把它剝離下來以後,要接種到試管或玻璃瓶裏,裏面的培養基可以滿足莖尖生長的需要。
兩個月左右,它們就可以發育成小苗,由於它們是在封閉的環境下生長,完全切斷了病菌感染的途徑,所以生長過程是自然健康的。
(採訪)孫慧生:到四個月就可以長滿這個試管。但是這個不能用來擴繁,首先要做病毒檢測,因為影響馬鈴薯生長的有四種主要的病毒,所有的莖尖苗不一定完全脫凈這幾種病毒,病毒檢測完了,主要的生産上的病毒都脫凈了,那就成了真正的脫毒苗。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旦獲得了真正的脫毒苗,就可以進行擴大繁殖。這時候無性繁殖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脫毒苗上每一個葉片剪下來都可以成為一株新的脫毒苗。
(採訪)孫慧生:就是一瓶苗子可以擴繁到五瓶,二十天以後,五瓶苗子就可以擴到二十五瓶,再擴繁就是二十五的方,所以一年我們只要有一株這樣的脫毒的苗子,就可以繁到上億株苗,擴繁地非常快,它的擴繁倍數非常高。
脫毒苗一般是在第二年的春天就要移栽到溫室裏,溫室的溫度很重要,必須掌握在18—25度之間,而且要嚴格控制蚜蟲的潛入,大概80天左右就可以收穫這種3~20克大小的微型薯了,專業的説法這屬於馬鈴薯的原原種。由於薯塊比較小而且種植成本太高,所以還不能作為種薯給種植戶,必須用原原種再進行繁殖,但是對繁殖的場地有嚴格的要求。
(採訪)孫慧生:一個是要隔離,就是説周圍沒有毒源,沒有農民種的已經退化的種薯,這事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就是必須在高海拔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進行種薯繁殖
(採訪)孫慧生:這種地方蚜蟲少,發生率低,所以傳毒的機率很低,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澱粉的積累。
在高海拔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的地方,原原种經過原種、種薯兩代的繁殖,也就是三年左右的時間,就繁殖成可以供種植戶種植的脫毒種薯了。
(採訪)孫慧生:脫毒種薯種到地裏就像一片綠地毯一樣,沒有高高低低的,再一個它的葉片很大,結的薯塊就大,通過這兩個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同樣的品種,沒脫毒以前只這樣的,脫毒所以産量就很高。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種薯脫毒以後葉片大,光和效應好,結的薯塊就大,産量肯定高。可是和普通種薯相比産量上到底能高出多少?專家説她們做了5、6年的試驗,試驗證明,脫毒種薯的産量比不脫毒的種薯一般增産30%——50%,高的能成倍增長,如此看來,要想豐産就得種脫毒種薯啊。可是有些種植戶在種植脫毒種薯的過程中,卻出現了第一年産量很高,第二年減産的現象,馬鈴薯的品質也退化了,問題出在哪呢?
(採訪)孫慧生:因為退化是絕對的。就是我們生産了高質量、增産、品質非常好的脫毒種薯,農民拿去種了,主要看種在什麼地方,如果種在高海拔、冷涼的地方,在那裏可以連續種3—5年,種薯退化的非常輕,但是種薯也是退化的,如果一旦種在溫度比較高的地方,比方説,山東、河南、安徽這些地方,春天的溫度慢慢地升得很高,蚜蟲也非常多,像這樣的地方,當年就會感染病毒。一旦病毒傳到薯塊裏去,拿這個薯塊明年再種,出來以後就退化了,這就是當年獲得高産,第二年做種就要減産的原因。
專家説,脫毒種薯並不是抗病毒種薯,所以不能解決植株在生長過程中遭受病毒再侵染的問題.事實上,脫毒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只要接觸到毒源或遭到蚜蟲的侵害,就會重新感染病毒,作為感染了病毒的馬鈴薯來説,要是做種繼續繁殖的話,肯定會造成下一代的退化減産。看到這兒有人可能要問了:既然脫毒種薯在溫度高的地區當年就會因為蚜蟲而被傳染上病毒,那為什麼在當年還會獲得高産呢?
(採訪)孫慧生:因為當年蚜蟲咬了傳了病毒以後,病毒在馬鈴薯體內擴散得非常慢,達到塊莖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所以病毒在這段時間裏表現的症狀很輕,就是病毒濃度很低,所以馬鈴薯還可以獲得高産。可是第二年必須換種。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專家説一般地方只能種脫毒種薯,但是沒法永遠保持它的脫毒增産特性。所以像山東、河南、安徽、廣東、廣西這些地方必須年年換種。也就是是今年種馬鈴薯用的是脫毒種薯,收穫以後,應該當商品薯全部賣掉,明年種的時候再重新調種。
(採訪)孫慧生:從一些大的種薯公司,調真正的脫毒種薯來再種。
(採訪)梁希森:只要是真正的脫毒種薯,每畝地使用兩袋複合肥保證産量都不低。
(主持人)目前來説種脫毒種薯是解決馬鈴薯種薯退化的唯一途徑。為了滿足全國馬鈴薯生産的需求,有關專家已經呼籲在全國建立更多的馬鈴薯組培中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馬鈴薯種植戶都可以用上優質的脫毒種薯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