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它海參,你看這蹦蹦跳跳的海參想養到這麼大這麼好可不是件容易事,養海參的人都知道,這養海參呀最關鍵的階段就是育苗,苗育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養殖的經濟效益,好,今天我們就聊聊這海參苗是怎樣育出來的。
自然條件下海參排精排卵的季節應該是在每年的6、7月份,這個季節海水的溫度已經達到20度左右,正適合海參的繁殖。但是自然條件下海參的孵化率太低,所以我們要用人工育苗的方法來提高海參的孵化率。人工育苗首要的工作就是捕撈海參,捕撈的時間一定要在海參排精排卵之前進行。在每年的4-5月,當海水溫度小于20℃海參還沒有開始排精排卵的時候,海參養殖戶們開始到附近的海域捕撈野生海參。
(採訪)張宗衛:種參吧,最好的種參就算這個野生種參,野生種參在大海自然環境下吧,它的水溫是一點點升的,它産的卵啊成熟的比較好。
張宗衛是山東蓬萊的海參養殖戶,養海參已經有十多年的經驗了,他説這些捕撈上來的海參也不全是能當種參的,得經過嚴格的篩選,在挑選種參這事上,當年就有一次因為馬虎讓他吃了虧。
(採訪)張宗衛:以前吧,咱才開始幹是吧,有些地方不太懂,抓種抓的挺好的。抓種抓的挺好的來家的時候,産卵産的也不錯,産卵産的也不錯,孵化的時候發現這個怎麼這個孵化率低,畸形的特別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當時,根據從別人那兒學來的經驗,張宗軍在挑選種海參時,挑的都是個頭大,身體健壯的海參,而且剔除了那些排了臟的海參。個頭大、身體健壯加上沒有排臟,這是挑選種海參的重要條件。個頭大,身體健壯,這樣的海參抗病能力強,性腺發育成熟,這個好理解,可為什麼排了臟的海參不能要呢?
(採訪)張宗衛:這個只要一排臟,它把裏面的性腺,那個腸道全部都得排出。光剩一個皮子,一點作用沒有。
海參有個習性,就是當它受到驚嚇,或者遇到危險的時候,它會把它的內臟全部排出來,這樣可以迷惑敵人,從而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等過一段時間,它的內臟又會重新生長出來,這樣即便海參又長出了內臟,可是做種參也是不行的。
(採訪)張宗衛:它沒有那個,發育性腺它需要很長時間。它只有必須達到了一定時間,它性腺才能夠發育成熟。
個體在半斤以上,沒有排臟,按照這兩個條件挑選種海參沒有錯,張宗衛當年也是這樣做的,可為什麼後來海參排的卵就孵化率低,畸形的多呢?
(採訪)張宗衛:所以這個查找一下原因,找一老師請教吧,問他什麼原因啊?人家回來一看,説你這裡邊細菌特別多。
這些細菌從何而來呢?經過專家的檢查,發現這些細菌經來自皮膚劃傷的海參上,海參皮膚劃傷以後很容易被細菌感染,如果不小心挑選了皮膚被劃傷的種海參,放到養殖池以後,它就會污染水質,使池內的細菌增加,這樣的海參産出來的卵不僅孵化率低,畸形的特別多,正常的情況下,健康的海參孵化率應該在80%到90%,而像這種有劃傷的海參它的孵化率只有40%到50%,所以像這樣皮膚有劃傷的海參是不能選的。個體大小,是否排臟,這個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是否有劃傷就要求仔細觀察。只有把種參挑好了,才能為下一步的育苗打下好的基礎。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看來呀,這挑選種參的説道還不少,我們還真馬虎不得。這種參挑選好了,接下來該讓它們準備排精排卵生育後代了,按理説,這海參要生産了,應該先讓它們吃好了趕緊産卵,可張宗衛卻不急著讓海參排精排卵,他把選好的種參放到水池裏,不給它們吃的,還要狠狠的餓上一兩天。
(採訪)張宗衛:一般的正常情況下,種參捕回來頭一天不需要喂吃的,因為什麼呢,種參肚子裏面糞便太多了,糞便太多了要是摻進孵化池裏細菌特別多,糞便的細菌含量太高了。
捕撈回來後的海參不能直接放入孵化池裏排精排卵,而是要先放進暫養池,一到兩天內不要讓它排精排卵,要讓它把身體裏的糞便排凈,避免因糞便污染孵化池的水質,使孵化率降低。而且産卵前不要給它投放餌料,這也是為了避免餌料污染水質,影響孵化率。為了讓海參不立即排精排卵,有個清理體內糞便的時間,這就需要暫養池內水的溫度和捕撈時海水的溫度一致。捕撈海參時如果海水的溫度是15℃,那麼暫養池裏水溫也一定要是15℃。這樣的溫度種參很少會排精排卵,等到種參把糞便排乾淨了,這個時候就要給它們換個新家,為海參産卵做準備。這個新家的水溫比原
來的溫度高4-5℃,也就是20℃左右,這樣在正常情況下,成熟的種海參就要排精排卵了。
(採訪)張宗衛:海參活動特別頻繁,往上爬。所以海參順著池子都爬上來了,爬上以後呢公的産生一種精液是白色的,母的産的是桔紅色。
一般情況下,水溫達到20℃,海參都會排精排卵,但是老張這個池子只有一部分海參排精排卵了,還有一部分沒有任何反應,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採訪)張宗衛:一旦就是産的效果不好就是産的不夠,就是刺激它一下。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也叫做人工促産,具體的做法是,首先把水池內的水放幹,把種參陰幹一到兩個小時,然後刺激它們
(採訪)張宗衛:用什麼刺激它,正常刺激用水桶用水往上潑刺激它。
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潑水刺激完了以後,再把池子加滿水,水溫也可以提高一些,也就是達到22℃左右,這樣經過1.5-2個小時,海參就能排精排卵了。
一旦發現雄海參剛剛開始排精,要馬上把雄海參從池子裏撈出來,放到另一個池子讓它繼續排精。
(採訪)張宗衛:因為什麼,公的多了以後,精液太多了以後對卵子質量不行。母體沒有什麼限制但是對這個精液有一定的限制。
原來海參和別的動物還不一樣,單從外觀上看,不要説普通人,就是多年的海參養殖戶都很難辨別出雌雄來,所以只有到了排精排卵的時候才能見分曉,知道哪個是雄的哪個是雌的。所以開始無法辨別雌雄,也就無法預先安排雌雄的比例。在海參繁殖中,精液是有限制的,一個卵子周圍最好是有一兩個精子,最多也不能超過七八個,一旦精子多了就會使受精卵發生畸形,嚴重影響孵化率,還有精子屬於高蛋白質,多了的話影響孵化池的水質。所以最好的辦法,也是最保險的辦法就是把雄海參撈出來,讓它們在外邊産精液,然後將稀釋的精液均勻地倒入池內,讓卵子充分受精。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小小的受精卵都很脆弱,在這個時候,工作人員有項工作不能馬虎,就是每隔半小時攪一次池子,讓受精卵活動起來。
海參卵雖然受精了,但是一開始的時候,它們自己是不會活動的,如果不管它,就會出現問題。
(採訪)張宗衛:就要沉底,沉底以後呢它都時間長了它要變質。
要想讓它們不沉底,就得人為幫幫它們。
(採訪)張宗衛:必須得經常的攪動它,攪動它以後上浮浮游。要不它選優的池子密度特別大,裏面最少得幾千萬到一個億。要是不經常攪根本就不行。
一個池子有上億個受精卵,要是不攪動,慢慢沉到池底,就很容易缺氧變質,受精卵都變質了,也就根本談不上孵化率了,攪動池子,就是讓受精卵儘量飄在水體上層,一般每隔半個小時或者1個小時攪動一次。因為剛剛受精的卵子特別嬌嫩,所以在攪動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
(採訪)張宗衛:攪池的時候不能太用勁要輕輕的,輕輕的要不然使勁大了就容易把這個卵劃破了,卵就沒有用了就孵化不出來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一般經過兩天時間,也就是48個小時,受精卵就能孵化成幼苗,它已經能夠自己浮游了,這個時候就不需要人工攪動了。
幼苗經過小耳、中耳和大耳三個階段,然後發育成稚參。這些養殖池內的受精卵剛剛孵化出幼苗,工作人員又開始忙活了,他們説這是在分苗,好好的苗為什麼還要分呢?
(採訪)張宗衛:開口了,就必須得分池。選優,選出優良的幼蟲,一個池定量一般就是200萬左右吧。
上億個受精卵在孵化池裏,這樣孵化出的幼苗就要達到幾千萬個,密度非常大,而且孵化出的幼苗也並不是個個健康有活力。所以幼苗孵出後還要進行選育工作,也就是説要把好苗挑出來,那麼怎樣才能挑出質量好的幼苗呢?這裡有個招,一般會游動以後,健壯的幼苗大多數都在中上層,所以我們將中上層的幼苗調出來培育就可以了。
分苗一般採用人工吸法,方法很簡單,就像給家裏魚缸換水一樣,就把中上層的苗吸出來了,吸出來以後,用這個紗網把苗接在裏面,然後給它們定出量來,沿著池子往裏分苗。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這選育工作做好了,接下來到了培育階段,這一階段對於參農來説是非常關鍵的,那麼在這一 階段我們都需要注意什麼呢?
培育階段的日常管理對於養參戶來説是很關鍵的,首先我們為了保證水質清潔,每天要換兩次水。
(採訪)張宗衛:在幼蟲培育期間不能差于0.5度,每天都是換水前必須先測一下溫度,把溫度測了溫度合適了開始換水。
這換水呀,可不能直接就換,我們必須得用專用的換水網箱要不這苗還不都被抽走了,使用之前我們必須仔細檢查網箱是否有破損的地方,確認沒有破損我們才能開始換水,這樣苗就不會被漏出去,換完水之後我們要沖洗網箱,這是為了把粘在網箱外側的苗衝到池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裡還要提醒大家每次換水不能完全換掉,參苗的環境變化太大對幼苗的刺激也太大,所以一定要儘量避免對幼苗的刺激,每天換兩次,早晨一次、晚上一次,每次換三分之一的水。換完水後我們要給苗充氧,但是氧氣不能太大。
(採訪)張宗衛:它氧量大了以後影響海參活動量,氣充得呼呼的,它的活動叫它吹得不正常了。微氧只要有一點氧,到時候各個角度都分佈的挺均勻的就行了。
當參苗到第八天時,基本發育到稚參的狀態,在這個階段稚參的浮游能力下降,這個時侯他們開始需要一個落腳的地方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採訪)張宗衛:這個幼苗發育到稚參以後,如果沒有附著基,它到時候大面積往下落,造成密度過大缺氧稚參會大量死亡,這個是個海參育苗用的附著基,這個附著基吧對這個育苗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投放附著基之前,必須對它們進行消毒處理,每個附著基都要經過兩步處理,首先我們要用50克/立方米青黴素鈉溶液浸泡,然後再用過濾海水將附著基上的藥液沖洗乾淨,這樣才能保證不把污染物帶到池內,另外投放附著基也不是怎麼放都可以的,剛開始的時候,張宗衛就犯了個錯誤。
(採訪)張宗衛:剛開始看的時候總是正著放,附苗附得不好,後來讓它躺下就好多了。
附著基是由一層層的塑料螺紋板組成的,它們之間的縫隙很小,像這樣正著放,參苗往往在上面附著了,而下面卻很少,所以後來他改成了,側著放,讓附著基倒下。
參苗附著以後,如果時間長了,餌料和糞便也會污染水質,影響參苗發育。所以一般當參苗在附著基上完全附著以後,再經過20多天就要倒池子,也就是説每一排池子裏留一個空池子,然後把每個池子的附著基依次倒一下。
為了避免損傷幼體,所以第一次倒池選擇在20天以後。第一次倒池以後,參苗個體也大了,吃的多了,排泄也多,所以以後就要每隔4-5天倒一次,保持池內水質清潔衛生。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讓參苗住得舒服是很關鍵的,這需要細心的照料,可這參苗每個階段吃些什麼呢?接下來就説説他們的食譜。
這參苗的餌料呀有很多種,像角毛藻、硅藻、鞭藻等等都是參苗愛吃的餌料,老張告訴我們這首先呀得把好餌料的質量關,他曾經就忽視了這一點。
(採訪)張宗衛:有時候這餌料容易污染,咱這不懂。喂了以後感覺這幼體怎麼減少了不少,通過鏡檢一看胃壞了,吃那個餌料不對進有污染了,有污染以後它吃進去以後消化不好、吸收不好馬上就犯病。
投喂餌料時必須先用顯微鏡對餌料進行檢查,如果餌料裏有小白蟲、纖毛蟲等原生動物這樣的餌料最好不用,因為這樣的餌料幼體不容易吸收,對胃的破壞力非常強,這質量關把好了,還要注意海參幼體的每個階段投喂的餌料是不一樣的。
海參幼體在小耳期我們一般給它喂角毛藻,角毛藻比較好消化,對於小耳幼體吸收比較好,等到發育到中耳時期我們就要再添一些硅藻,角毛藻和硅藻的比例最好是二比一,等到幼體發育到大耳期我們就可以加鞭藻了,這裡要提醒大家在小耳和中耳期千萬不要加鞭藻。
(採訪)謝存亮:它的細胞壁太厚了不容易消化,一個是個體大,主要一個胃裏盛不了幾個憋到裏頭。最重要就是投完附著基以後才能投鞭藻。前期不能投鞭藻,投鞭藻容易使胃形萎縮或者是爛胃。
看來這參苗每個階段還真不是什麼都可以吃的,小謝告訴我們這吃的對路了還不行,還有這個量的問題,隨著幼體的發育,我們要給他們增加食量,可這個量我們怎麼掌握呢?
謝存亮:通過鏡檢如果發現水裏還有殘余的多餘餌料就説明它吃不了這麼些以後再稍微一點,要是水裏沒有餌料,看胃中的胃液,胃液中沒有餌料了以後再可以適當的加一加。
在投放附著基前,我們每天都要對幼體和水進行鏡檢,觀察水裏殘余餌料的量,還有幼體的胃液,投放附著基以後我們每天要觀察附著板上的餌料量,多了影響水質,少了又不夠吃,所以我們必須每天要仔細觀察記錄,適當地增加和減少餌料,讓海參苗吃好吃飽,健康生長。
(主持人)投放附著基40天以後,隨著小海參一天一天的長大,育苗工作就基本結束了,相信科學的人工育苗會為小海參今後健康的成長打下堅固的基礎。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