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科技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剛才那段畫面裏出現的蛙,不管怎麼遊,它最終的目的地都是小溪的石頭縫。這種蛙,喜歡生活在小溪的石縫中,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好記的名字—石蛙。其實它真正的學名叫棘胸蛙。它和林蛙一樣,本來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生蛙。人工養殖,如果技術掌握不到位的話,很難成功。可是浙江省蘭溪市的成斌,不但把它養成嘍,而且還搞起了高密度的養殖。
這個人就是成斌,他原本是做五金生意的。説起他養石蛙,實屬偶然。
(採訪)我們以前做生意的時候,也跑到這種山上裏玩嘛,這個山上都有這個石蛙的,他們抓來以後我們都吃過,很好吃
好吃的石蛙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高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石蛙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具有補虛損、解熱毒、驅癆瘦、化毒瘡的功效。對於這一點,《本草綱目》裏也有記載:石蛙主治:“小兒癆瘦,疳瘦最良”,石蛙在我國食用的歷史也比較久遠。自古以來,它就是皇家宮廷的名貴山珍之一,被人們稱為“食之長壽、藥用化瘡”的珍貴野味。但多年來,石蛙作為野生物種,一直是被保護的對象,要想品嘗到它的美味還真不容易。幸運的成斌吃過之後,就在心裏打起了小算盤。
(採訪)這東西味道鮮美,我們就有個想法,這個東西把它能夠養出來的話,那麼這個市場就不愁銷路了
(採訪)從保護這個角度來講,規模化養殖這些蛙,大大緩解了人類在野外捕捉這種物種,從而達到一個保護的目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養殖石蛙,既能飽口福,又能健體,還保護了野生物種,可以説是個利人利己又利蛙的大好事兒,因此成斌下定決心也來加入到養殖石蛙的隊伍當中。雖然説近些年來養殖石蛙的人不在少數,可是他們大多數採用的是稀密度養殖的方式,每平方只能養20到30隻,這對要幹就打算幹出點名堂的成斌來説並不滿足。
(採訪)如果是一個平方只能養20、30隻的話,這種養殖方法肯定是不理想的,對我們來説,因為這個效益體現不出來。
為了提高養殖效益,爭取在有限的場地多養蛙,多賺錢,成斌決定採用高密度的養殖方式,每平方的數量從二三十隻提高到100多只。
(採訪)在同樣的面積裏面,你能夠把這個密度提高上來,提高個5、6倍上來的話,那這個效益無形當中增加了5、6倍的效益,這個是很理想的。
自己的效益理想了,石蛙生活的環境也要理想。石蛙原本生活在陰涼的山溪水溝邊或者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喜歡棲息在石頭縫裏。現在石蛙儘管已經人工養殖了,但它的某些野性還保留著,所以成斌把它們的新家置辦得和老家差不多。
(採訪)那麼我們還是按照倣生態的這樣子,給它搞起來,放一些石頭,放一些石板,給它造一些洞穴。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池子裏放上這些石塊、石板和水草,石蛙們好象還在野外的老家一樣,沒有陌生的感覺,生活得悠哉、快活。可是置辦上這些物件,佔去了不少的空間,這和成斌所希望的:盡可能多節省空間,增加單位養殖數量,進行高密度養殖的初衷有些矛盾,於是他對這些精心裝點的物件是越看越覺得多餘,所以等石蛙們對新環境逐漸適應以後,他就打算把它們清除出去。
(採訪)慢慢地拿,也不是説一下就把它給拿光,那麼讓它慢慢地在這種減少的過程當中,慢慢地適應。
石蛙這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大概花去了成斌一年多的時間。
(採訪)這樣子就把它給整個的馴化過來,就把這個石板、石頭全部都去掉,這樣它對這個環境就適應了。
對原來生活環境非常依賴的成蛙,被成斌順利地馴化過來,適應了它們新的家庭。對小蛙們的馴化,用成斌的話説:那要簡單多了。
(採訪)它從蝌蚪到變成小蛙,它都在這個環境裏面,它已經對這個環境熟悉了,比較好養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撤掉模擬野生環境的石塊、石板、水草以後,騰出了不少空間,成斌又在他的養殖池裏多放了很多的石蛙,為他的高密度養殖創造了好條件。就這樣,石蛙在成斌建造的新家裏安安穩穩、快樂悠閒地生活了近一年。轉眼又到了産卵孵化的季節了。成斌卻發現他的石蛙們有點不對勁。
(採訪)都是奇奇怪怪的,三個腳,肚子脹脹的,那種很多的,長得速度也是不快。
孵化出來的小石蛙出現了畸形不説,就算是形象端正的,也長得個頭小、不健壯,孵化出來的數量也不多;成年蛙,不是不産卵,就是産卵量不高。這讓成斌非常的著急。
(採訪)那個時候真的是很著急嘛,因為時間又花了,錢又花了,是吧,那麼對於我們來説又是城裏人,能夠呆在這個地方,人家都不理解,就説怎麼能夠待在這種地方受苦嘛。
生意做的好好的一個城裏人,來到這個小山溝裏做自己並不擅長的石蛙養殖,本來就讓人有很多的猜測,再養砸嘍,成斌覺得是件很丟面子的事,就算是為了保全面子,他也得弄明白這件事情的原由。據成斌分析:自己的養殖方式沒有問題,喂的食物也是石蛙愛吃的活體飼料,像黃粉蟲、蚯蚓、蠅蛆等等。那問題會出在哪呢?
(採訪)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4、5年的時間,因為這個週期比較長嘛,今年不行,第二年再來過嘛。
後來,成斌通過查找資料、請教專家才弄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採訪)近親繁殖的這樣的一個因素造成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成斌多年來都是用自家蛙來搞繁育,導致後代越來越退化。聽從專家的建議,成斌決定讓石蛙們來個異地聯姻。為了保證石蛙種源的純正,在林業部門的許可下,成斌在各地發動群眾開始了野外抓捕行動。
(採訪)石蛙它的生活習性,就是晚上它容易出來找食,晚上,這個燈你一照到那個石蛙身上以後,它就不動了,那麼你就可以現場去抓。,白天它都一般都躲在洞穴裏面去,這樣白天你抓到它的機率比較小,晚上你可以抓到它的機率比較大。
石蛙不但喜歡晚上出來找食兒,還喜歡晚上活動。除非特別安靜,否則野外的石蛙一般不會在白天出來覓食和活動。了解了石蛙這個特性以後,成斌在外地終於找到了足夠的純正石蛙種源。
(採訪)我們到的地方就多了,江西、貴州、湖北、湖南都去過,反正這些地方,把各地不同的,不同地域的品種都把它引回來,進行飼養。
在引過來的石蛙中,成斌又把優秀的種蛙精心挑選出來集中養殖。期待它們能夠繁育出優良後代。
(採訪)像這個就是公的,力氣很大,公的蛙的特徵,就是胸上它有這個黑色的棘刺,很明顯的這個黑的,麻子一樣的,突出。
(採訪)你看這個蛙,作為種蛙就比較適合,你看它這個很活躍、力氣很強,前腿你看它很粗壯#短、粗、有力,抱對很有力的,它這個是,你看它抱來的話,有力氣的,這個表皮也是很光滑的,光亮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字幕)種公蛙挑選標準,2-3齡,200克以上,健壯,善跳,皮光腿壯。
(採訪)找到一個,這個就是母蛙,它這個肚子底下是光滑的,這個就比較適合作為種蛙,它這個肚子圓渾,裏面富含卵,肚子就脹起來了,孕婦一樣的,肚子越來越脹。裏面的籽就成熟了。
挑選種母蛙,光看肚子大、卵量多是不夠的,還要年齡合適。
(採訪)老的那個蛙,産出來的卵,數量很多,但質量下降了
老齡蛙産出的卵如果質量不高,它的受精率就低,孵化效果也不會太理想。而初次産卵的石蛙産卵量又太少。所以,成斌選擇的種母蛙一般都是産過一兩次卵的石蛙,這樣的石蛙不但産卵量比較高,而且卵的質量也比較好。
(字幕)種母蛙挑選標準,1-2齡,體重150克以上,健壯,皮膚光滑,發育良好。
精心挑選的這些種蛙果然沒有讓成斌失望。
(採訪)進行了這些異地雜交試驗,結果出來,我們養的效果,比原來的明顯好起來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讓遠方的石蛙和自家蛙異地聯姻以後,成斌的養殖場裏的石蛙們都長得非常的健壯,再也沒出現過形狀怪異的畸形蛙了,這讓成斌心裏非常的安慰。種蛙産出的卵,數量也比先前多了,成斌也很滿意。他覺得經過自己這一系列的科學管理,接下來要進行的孵化工作肯定也會順利,成斌會如願以償嗎?
(採訪)我們後面採取了異地的雜交以後,這個孵化率可以提高上來,那麼提高到有個20%、30%這樣子的一個水平。
異地雜交以後,儘管石蛙的孵化率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百分之五左右上升到百分之二三十。但這對於打算大規模進行人工養殖石蛙的成斌來説,無異於杯水車薪。
(採訪)也是很大的進步了,這個是。但是對我們作為從養殖的角度來説這個還是不夠的。
對這樣的孵化率,成斌並不滿足。因為石蛙的産卵能力本來就是比較低的,産出的每一粒兒卵對成斌來説都是非常珍貴的。
(採訪)它不像其它的牛蛙一窩産下來就是好幾萬。這個石蛙只有它的百分之幾。等於説一窩子就有一兩百個,很可惜啊,你等於説,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好不容易産出來的籽,又白白的浪費掉,對吧?
看上去好好的卵,為什麼就不能孵出足夠數量的蝌蚪來呢?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成斌。
(採訪)頭疼啊。
頭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不服輸的成斌繼續尋找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並力求儘快把它解決嘍。
(採訪)但是這個石蛙不像其它東西,你説我今天搞不成功,明天再搞過,不行的,今年弄不好就要等到明年,它就是一年一年的概念,不是一天一天的概念,一個月一個月的概念。它的週期就是按年算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今年不成就得等來年。這樣的等待,成斌耗不起。他除了查閱資料外,還主動和當地科技部門聯絡,請求幫助。
(採訪)他們幫我們牽線搭橋和大專院校的那些專家互相交流,大家在這個方面給了我一些意見。
在石蛙養殖上給過成斌很多建議的鄭榮泉教授,是蛙類研究方面的專家。經過分析,他認為:成斌的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他的飼料結構不合理,缺少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採訪)微量元素或者礦質元素是很多動物當中一個必需的元素,那麼往往對於野生的種類,在養殖過程當中很容易造成它的微量元素缺乏。
成斌給石蛙飼喂的黃粉蟲、蚯蚓等飼料蟲,雖然蛋白質含量比較高,但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含量卻相對較低。
(採訪)蛙類缺乏這個微量元素或者礦質元素的話,往往會使成蛙的抗病力,它的體質在下降。那麼就會影響它的繁殖輸出的數量,比如説它這個蛙卵的大小,以及蛙卵裏面本身卵房提供的這個營養物質各方面都有變化。
成斌在鄭榮泉教授的指點下,終於弄清了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原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
(採訪)那我們在這個飼料蟲上面就添加魚肝油以後,再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把它拌上去。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魚肝油本身有黏性,和它一起攪拌,能把這些維生素等物質黏在飼料蟲身上。
(採訪)魚肝油,它還富含維生素A、還有維生素D這一類的元素,也是一種很好的添加劑。
搭配合理的營養配餐弄好了,石蛙們可以美美的飽餐了。
食用了可口的營養配餐以後,雌蛙們個個膘肥體壯,雄蛙們只只健碩威猛,等它們性成熟以後就可以繁衍後代了。石蛙在自然環境中,雌蛙産卵的時候都是把卵産在有流水衝擊的小溪邊上,否則會影響它的産卵和孵化。
(採訪)你即使水是比較清的、含氧量高的,但是沒有這種水流的衝擊對它的孵化還是有影響的。這個主要是動力學的原因。
成斌給自家的蛙也引來了山泉水,並且設置了進水口和出水口,讓誰不停地流動。石蛙們在淋浴和流動水聲的伴奏中,歡快的繁衍著它們的後代。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字幕)現在成斌的石蛙,孵化率已經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成斌的高密度養殖石蛙可以説已經非常成功了,但是他並不滿足,現在他正和鄭榮泉教授聯手搞石蛙優良基因的測試。
(採訪)這樣,能夠保證它的基因的穩定性,這個種源才能夠延續下去。
(採訪)我們選育出一個比較好的一個品種的話,那麼無疑對規模化養殖來講,就提供了一個優良種源的問題。那麼這個對規模化養殖應該是一個前提。
有了穩定的、良好的種源,才能為高密度養殖石蛙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在高密度養殖池裏,這麼多的石蛙,每天會吃掉大量的食物,又會排出大量的排泄物,所以保持水的潔凈也是高密度養殖成功的關鍵。另外,石蛙屬於冷水性的兩粞動物,適宜生長的水溫在15~25℃之間,如果水溫過低,它活動量減少,生長停滯,會進入冬眠;水溫過高也會出現異常情況,甚至死亡,而流動的山泉水溫度相對比較穩定,非常適合石蛙的生長。成斌了解這些情況,所以他給石蛙們選的是個好地方。
(採訪)你看,我們這個場地就是選擇這個山泉水的這個旁邊,有山、有水,它野生環境就是在這種環境裏面的,很有利於它的生長,再一個取水也是很方便,我們這樣子建設場地的話,就是很科學的。
(主持人)成斌憑著自己的執著,克服了很多的困難,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摸索出了一套比較科學、系統,而且實用的高密度養殖石蛙的技術,其中的艱辛和不易,作為旁觀者是很難真正能體會到的,好在他成功了,我們也為他感到高興。現在成斌的石蛙每年可以養到10多萬隻,不過,他還不滿足,正琢磨著再進一步擴大他的養殖規模呢。在這兒我們也祝願這些石蛙能給他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