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這蘆筍可是好東西,在歐洲,它甚至有蔬菜之王的美譽。可吃過蘆筍的人,卻不一定知道蘆筍是怎麼被種出來的。這也不奇怪。因為蘆筍是個外來的物種,它的祖籍在地中海沿岸,傳到咱們中國那已經是19世紀的事了。在國內,大面積種植蘆筍也就是在這二十幾年。您還別説,和普通的蔬菜相比,這蘆筍種起來還真是有不少特別之處。
正值五月,田裏的小麥已經進入了灌漿的關鍵時期。可大田邊上的一些地塊裏卻還是黃土露天,似乎沒什麼動靜。
等走近了細看,呦,這一壟一壟,貼著地皮鑽出來的,可根根都是生機盎然呀。
這些支棱著的小火炬就是綠蘆筍。
每天清晨的這一小段時間是筍農們最忙碌也最滿足的時候。
一個早晨下來,一天的收成就整整齊齊的被碼在田邊了。
(採訪)河北省容城縣容城鎮馬莊村 村民 鄭秀蘭:破土就是有一天就長這麼高,然後明天就夠高了,就能採了。這蘆筍要是有三天不採就半人高了,長得特別快。要採著個大個的還挺高興的,哈哈哈,蘆筍長得好,採著就高興唄。
在河北的容城,從每年的4月初開始,每天都會有新筍破土而出。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農戶們把筍齊頭剪下。這種收筍的方法很形象的被叫做“剃光頭采筍”。
這“光頭”要剃上一個多月。蘆筍田被“剃”得光禿禿的,可這小車裏的收穫是每天都不見少啊。
説到這,有心眼活的該問了,常識咱們都知道啊,這植物它也是生命,得靠綠葉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了養分才能發展壯大呀。可是這蘆筍田裏看不到一片完整的葉子,卻還能源源不斷地生出新筍來,難道這蘆筍是植物中的超人嗎?
其實啊,這麼個採筍法,只能持續一個月。這一個月的關鍵全在蘆筍的根上。蘆筍龐大的根係就像是個儲藏庫,為早期的出筍提供能量。可是這儲藏庫再大,也有個限度。如果“剃光頭”的時間持續得太長,蘆筍地裏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所以,這一個月的時間一過,筍農們就要改變策略,這蘆筍田裏也就要改頭換面了。用農戶們的俗話説就是要“放秧子”了。
(採訪)河北省容城縣八于鄉農技站 農技師 沈山林:也就是説利用你上年貯藏根裏儲存的養分,它開始發蘆筍,在有水分的情況下,也就是説,剪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不能剪到它太衰弱的情況下就停,開始放秧。
這不,劉鐵鍋家的蘆筍田,秧子放了不到十天就完全是另一個模樣了。
這俗稱的“秧子”,有個大名叫“母莖”。“放秧子”也就是“留母莖”。蘆筍留起母莖的樣子,其實才是它正常的生活面貌。
(採訪)李佔軍:這是剛出土的嫩莖,長成這個高度,隨著嫩莖的生長,它會變成這個程度。這是從這個鱗片的位置剛剛開始,拉開。隨著它的生長,拉開以後變成這樣,拉得大點,再生長的過程中變成這種,繼續生長的話,變成這種。這就是所謂的蘆筍的植株。一般需要的時間大概是30天到35天,在天氣冷的前提下要40多。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説起蘆筍和它的母莖,咱們可以用另一種植物——竹子來參照一下。竹子破土,先是有竹筍萌發,然後竹筍會迅速竄高,長成婷婷玉立的竹子。
蘆筍的發育過程和竹子十分相似。
也就是説,蘆筍長出的新莖,如果在一定的高度和粗度采收了,就是蘆筍産品。如果繼續由著它長高長大,分枝長葉,那它就變成母莖了。
長大後的蘆筍不僅有枝有葉,還會開花結果。
可蘆筍和竹筍的這個像,也就是個神似。它們完全是不沾親帶故的兩類植物。
那麼蘆筍到底和什麼最像呢?
(採訪)沈山林:蘆筍是百合科,百合科包括蔥 蒜 韭菜 蔥頭,但是它跟它們又不像,跟它血緣關係最近的就是咱們養花觀葉的那種文竹。是它的近親。文竹長著長著就拉蔓了,蔓生了,而且從底下長出芽,實際上它長得那麼高的芽,就相當於咱們採的那個蘆筍,那是一回事。
這麼一點撥,這蘆筍的形像是不是鮮活起來了呢。
文竹咱們都熟悉呀。
和文竹一樣,放起秧子,也就是留起母莖的蘆筍,很快就會展開細長的葉子。這個時候,葉片中的這個光合作用工廠也就開工了。
等到秧子留起來以後,下面新發的嫩莖就又可以作為商品筍來采收了。這麼一邊留著母莖一邊採筍,就是所謂的“留母莖採筍法”。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這一年裏又是“剃光頭”,又是“留母莖”的。對於剛種蘆筍的農戶來説會有些想法。同樣是採筍,“剃光頭”操作起來簡單方便,效益顯而易見。幹嗎又要花時間費精力的留秧子呢?看到能賣錢的筍長成了秧子,有的農戶難免心疼,轉不過彎子來,他們會想:如果根本就不留秧子,只用“剃光頭”的法子,反正筍大了小了的都是産品,不都能變成收成嗎?
(採訪)沈山林:認為可以無休止的剃光頭采筍,這個觀點是及其錯誤的。它不是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是靠它上年製造的養分儲存起來,下年爆發出來。在它養分發揮出來的時候,還沒有發揮到它弱的程度,你就停止採筍留母莖讓它又積累養分,是這麼樣一個循環。
可是,就在劉大叔所在的八于鄉,把該留母莖的新芽當筍子採掉賣錢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河北省容城縣容城鎮馬莊村 村民 劉鐵鍋:它見到筍子採,見到筍子想賣錢,求財過於著急了!他不是説我當年,今年開始培養就能夠賣多少錢。只因為去年才可以定今年的産量。定今年春天剃光頭采筍的産量。他那邊失敗的原因就是,過頭采筍,該留母莖的不留母莖。它下面的鱗芽盤儲存營養不夠,就是這麼造成的。
(採訪)沈山林:就是説,如果採過了,就等於是你銀行卡裏的款透支了。
這蘆筍跟一些普通的蔬菜相比,特別就特別在它是一種多年生的作物。種到田裏去之後,這蘆筍年年勃發,保證十年的壽命是很正常的。所以對於種蘆筍的農戶來説,最忌諱的就是不把眼光放長,只盯著眼前這短短一年甚至是一季的收益。
(採訪)李佔軍:去年積累的這些養分,今年以産品的這個狀態出現,你就開始采收,當你采收到發現細度已經沒有原先粗了,産量沒有原先高了,你一定要更換母莖。如果説你不更換母莖,繼續賣,那就造成過度采收,這個蘆筍就採死了。
如果剃光頭采筍耗的時間太長了。等到已經出了畸形筍,細筍,或者是出筍已經很少了,還要繼續采收,那麼很有可能就會把植株消耗枯竭了。
(採訪)沈山林:它就完了,它就不是多年生的,它就沒有生機了,就等於毀了它了!元氣不足了,採得它太虧了,把肉質根的養分消耗得快完了,這個時候,它的抵抗能力就下降了,就很容易得病了,再加上有病菌的侵染,它一下子就毀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主持人)蘆筍在開春“剃光頭”時爆發出的能量那全靠的是上一年蓬勃生長後積累在根系裏的營養。但是存款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沒完沒了的只支出不存入,那早晚會有透支的時候。而且這種透支一旦發生,就是不可逆轉的。這也就相當於是殺雞取卵了。本來可以延續十年的蘆筍,也許就毀在這一年裏了。
這“剃光頭”採筍再痛快,它的時間也絕對不能超過60天,一旦超過,就是過度采收了。
要想在剃過光頭之後,還能在後幾個月裏,繼續有蘆筍可採,就得靠新長出的秧子從蘆筍根那裏接過接力棒來。地下儲藏庫要休整,這地上工廠就得開張了。這些母莖不是擺設,而是真正的光合工廠。
可是這母莖要怎麼個留法,這裡頭的門道可就多了。
(採訪)鄭秀蘭:秧子得適當的留,而且還不能留太粗的,也不能留太細的。留中等的,不粗不細的。
那太粗的怎麼不行呢?太粗的我感覺它出錐錐少。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那到底該留到什麼程度才算是適當呢?多粗多細,多高多矮,多大密度才算是對呢?
(採訪)劉鐵鍋:留母莖像這四棵吧,是最合適的。也就是最細在0.8厘米,粗不能超過1.1厘米。根據我們這幾年的經驗吧,這個粗母株,他不愛出筍,留母莖採筍。就是咱們母莖粗的,出筍量少。
母莖太細,光合作用就差,給下面提供的養分就少,出筍自然不會好,這個劉大叔可以理解。但是為什麼母莖留得太粗了也不行呢?對這個事,大叔現在還是沒掰扯清楚。
(採訪)劉鐵鍋:他相輔相成呀,它粗,它應該是壯,上面的帽也大,它應該製造營養還多呢。現在我對這個事還真是鬧不清。
(採訪)沈山林:老劉剛才説的這個問題,它選留母莖的時候,絕對不能留細的,但是它也不能留最粗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留了母莖,它是留母莖採筍。最粗的那個莖是鱗芽盤長得最壯的地方,也就是出筍最多的地方,如果把那留了母莖之後,那個地方就都壯了這個秧子了,它就不出筍了。其它地方的鱗芽盤比較弱,出來的筍就弱或是少一些。如果採用中等的莖留起來,把那個長得最粗的地方留著它採筍。這樣留母莖採筍,筍的質量也好,産量也就高一些。從這以下,這塊,到這肉質根以上,這個疙瘩叫鱗芽盤。所有的蘆筍都是從林芽盤裏頭髮出來的芽長起來的。
沈老師説的鱗芽盤就是根的上部專門出筍的這些部位。一棵成年的蘆筍有好幾個鱗芽盤。鱗芽盤越壯的出筍也就越多。
(採訪)沈山林:就以這棵為例,我留母莖留的是中等的,偏大的,沒留最大的。留了以後,照樣不影響出筍,而且不影響出筍的質量。你看這個筍出來有多粗啊。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是出筍很粗,筍的品質等級是一級的。二齣筍的數量也不減少,這不連著就兩株嗎。
咱們留母莖,畢竟是為了更好的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養分來支援出筍。母莖壯了,生産能力自然就強,可不能忽略的是,它自身的壯大同時也是要消耗養分的。如果更好的條件和能量都被母莖佔了去了,那留給筍的不就少了。所以這莖留細了不行,粗了同樣不行。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蘆筍不但會長粗,竄起個來也很誇張。如果任其生長的話,可以長到兩米多高。細高挑的身材肯定是有弱點的,那就是腰桿不硬。
(採訪)李佔軍:這是明顯的倒伏。它要是不倒的話是什麼樣呀。它要是不倒的話就是這麼長的,就像旁邊這一株,應該是直著長的。隨著它的生長,在不打頂的前提下,蘆筍都要倒伏。
在合適的時機把母莖尖上的生長點給掐掉,就叫“打頂”。
(採訪)李佔軍:掐掉以後,它往高度的生長點已經沒有了,它只能橫向生長。通過控高,它就不倒伏了。
這是對於第一年的小秧子來説,可是對於成年的大秧子,光是掐尖打頂就可不行了。
(採訪)李佔軍:但是我要採取措施了!下一步,這一批蘆筍當它長莖的時候,我要給它搭架子。
架子很簡單,作用很明顯。蘆筍一根根站得很是挺拔。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相對於倒著來説,這站起來的意義真就這麼大嗎?
(採訪)李佔軍:蘆筍倒伏了以後,下面再出來的蘆筍,只要是碰到了剛才這棵秧子,它就會彎曲,就失去了它的商品價值。能吃,但是不能賣。這是從它下面的産品來看。
單從植株積累養分的過程這個角度來看,它倒了以後,別的植株沒倒,它在下面見不到光,它不能進行同化養分的積累。
給它搭上架子讓它直立生長就是為了養分積累。
不管是掐尖打頂還是搭架子,都是為了讓蘆筍站直。站直了就意味著能更好的曬太陽,更好的製造能量,也就能更好的産筍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母莖的粗細注意了,高矮注意了,還有密度的問題呢?到底留多少數量才算合適呢?
(採訪)李佔軍:一般粗壯的我們留三根,稍微細一點的,我們留四根。如果説三年以上的蘆筍遍地都是了,我們分不出來那一株是哪一株了,我的看法就是每15厘米到20厘米留一株。
這是我們成齡筍留的母莖,從這一根植株到這一根植株,大約15-20厘米。從這個到這個位置,大約也是20厘米,這個位置仍然是20厘米,你看 這就是我們的蘆筍留莖。
四年以後的蘆筍已經分不出哪一棵是哪一棵了,這就是我們留母莖的模式。這就是我們四年以後的蘆筍的留母莖方式。
(採訪)李佔軍:每一根莖的下面,都有一個鱗芽群,它這個鱗芽群都要長三到六個芽,有的人説了,我把它幾公分留一棵,幾公分留一棵,它太密了,太密了以後沒有養分積累,下面就沒有幾個芽子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母莖留得太稀,光合工廠太少,提供的能量多不了。可母莖留得太密,上面的枝葉互相遮擋,爭搶陽光,這光合作用同樣進行不好。
長了幾年之後的成年蘆筍,下面的根係已經盤根錯節到分不出哪一株是哪一株了。母莖留得多,並不意味著筍會出得多。
這個15-20厘米的留莖原則,是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經得起推敲。
(採訪)李佔軍:我這根母莖成熟了,從這根莖的下面,這根蘆筍長出來了。
這就是我所説的“稀稀拉拉也遮蔭,但是這些葉子都見光”。這麼留這些葉子就都能見光。所以説留得太密了以後,下面的葉子不見光了,就沒有積累養分的能力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成熟了,産品就長出來了,不要走向誤區。
看來,這留母莖和産筍之間也是有個辨證的關係的。
(採訪)李佔軍:你嘗嘗我們的蘆筍,甜味。
(採訪)沈山林:蘆筍有足夠的母莖,有相當的高度,枝繁葉茂,這個葉片,綠色部分,曬了太陽,進行光合作用,它越多,而且多到是有限度的,不能鬱閉,不能誰遮了誰。它越多,在誰也不遮誰的情況下,曬了太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光合産物那物質越多,往貯藏根裏儲存的物質越多,將來出筍就會越多越壯。如果是母莖留得太矮,枝杈留得太少,進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少了,就是説加工廠少了,製造養分的地方少了,你這個蘆筍也壯不了。
您看,放好了秧子,不但把當年採筍的時間多延續和保證了好幾個月。更是在為下一年開春的又一波“剃光頭”採筍默默積蓄著能量。這留好母莖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呀。
(主持人)其實呀,這“剃光頭采收”和“留母莖采收”並沒有什麼好壞對錯之分。根據季節時間的不同,它們各有各的講究。只要咱們筍農能長遠的打算,順著蘆筍的習性,合理的安排好蘆筍田裏的長長停停,這蘆筍就能細水長留的給咱們帶來好收成。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