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的妙西鎮,離安吉不遠,盛産竹子和竹筍。守著這麼好的資源,何不建一個優質的綠色竹筍生産基地呢?鎮上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早就有這個想法,卻一直難以實現。問題就出在了它的身上。
這事兒還得從害蟲——竹螟説起。
妙西鎮雖然有連片的竹海,可因為這個竹螟,竹筍的産量卻時好時壞。
竹螟的幼蟲喜歡吃新生竹子的葉片。少的時候,危害還不大,多了,一棵竹子上有幾千條蟲子,三下兩下就把葉吃光了。植物沒法進行光合作用,生長自然受到了抑制。
朱菊林:危害嚴重的時候呢,就是竹林大面積的進行衰退,也就是這個竹葉發黃,卷葉,枯萎。
竹林的枯萎,直接會導致竹筍的大量減産。要想把竹筍基地建起來,必須要把竹螟對付了才行。
竹螟在浙江地區,一年可以繁殖四代。但它什麼時候會大面積發生,誰也不知道。這防治工作實在是無從下手!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2005年,恰逢是暖冬,藏在土裏的蟲繭沒有被凍死,大量地變為成蟲,在竹林裏四處亂飛。
村民們眼睜睜地看著竹林成片地發黃、枯萎,卻想不出辦法。
坐等著肯定不行。大家發現,竹螟成蟲的羽化,一般在晚上八點到十一點,這時候它們的趨光性強。諮詢了專家之後,大家連忙挂上殺蟲燈誘捕,幾天下來,死了不少。可這一招卻對不帶翅膀的幼蟲不起作用。
朱菊林:竹包蟲幼蟲生長在竹子的位置一般來説呢,是上面的,竹頂還有竹的中間,葉子上的,枝條上的。
竹螟為了讓幼蟲吃到適口的食物,産卵都選在當年新生的嫩葉上。幼蟲是危害竹子的主力軍,為了防治它,大家可沒少想辦法。
起先人們採用煙霧防治,成片的竹林很快被白霧籠罩著,但這個方法,環境污染非常嚴重,達不到綠色生産基地的要求。
後來林業專家簡化了殺蟲的辦法。
朱菊林:我們曾經用過注槍注射,這裡打一個眼,用上加上農藥把它弄上面,用那些農藥進行除蟲。
藥液通過輸導作用被帶到葉片,幼蟲吃掉葉片的同時,也就被毒死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種方法對抵抗力弱的幼蟲效果不錯,操作起來卻十分麻煩!
朱菊林:一畝地一般來説兩百棵吧。每棵都要打,這個也很費工的。一般來説,一畝地最起碼一個工把。一天的時間。
一畝地200棵竹子算不上多,可全鎮有四萬餘畝的竹林,一年也打不完啊。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竹螟的成蟲、幼蟲、卵的生長活動基本是在竹子的上方,只有結繭時,它們會順著竹子爬到地面越冬。
要是把它們消滅在土裏,切斷生長循環鏈,問題不就解決了?
可真解決起來才知道有多棘手。首先是林子裏密布的雜草不好除,這些雜草給竹螟越冬提供了很好的掩護。
另外,草太多,會跟竹子爭奪地下的水份養份,對出筍也有很大影響。
所以,要消滅土裏的竹螟,首要的問題就是:除草。
朱菊林:除草呢,也就是我們竹子前幾年,也用過化學農藥。
光用化學除草劑還不夠,這裡草不但密,長得還快,兩、三場雨下來,地上就綠了一片。
到了秋、冬季,還得對竹林的土層整個深翻一遍,才能去掉剩餘的枯草跟灌木。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麼忙活下來,草是能被控制住,可土壤裏,鎘、砷、氟等化學元素的含量也會超標,無法達到綠色竹筍的生産要求。竹螟的事兒還沒解決呢,雜草又給出了難題,要建個綠色生産基地還真不容易。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大夥都在挖空心思想招兒時候,有人就説,不如找個幫手來!
您看,農戶自家的雞,沒事就愛鑽到灌木叢裏啃點草,何不把它們放到竹林裏看看。
專家也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於是,找到關山村的毛曉才等幾個人開始了嘗試,第一批總共試養了一萬多只雞,到06年就見效了。
朱菊林:根據我們大面積的進行實驗對比,明顯的養雞區基本上沒有草,吃光的,那麼不養雞區大面積的草。
沒想到草的問題就這麼順利解決了!經過對比,養雞的竹林,雜草量,從每平米五百多克減少到2克,除草的效果幾乎達到99%。
在放養的時候,大家還發現這散養的雞,喜歡在草裏找蟲子吃,何不就讓它們把竹螟也一起消滅掉呢?
朱菊林:這個蟲當然在上面葉子吃不到,我們採取人工的也可以採取一個辦法,敲打竹竿的辦法,把蟲子掉下來給它吃。另外一個呢,蟲子到後期,到將近從竹子上爬下來在地下,雞就會越冬的時候把它吃掉。這個蟲呢,實際上就是説也就是消滅了估計在百分之三到五十的蟲量。
頭一年竹螟生的長過程被破壞,第二年數量就明顯減少,現在的竹林裏已經很難見到它們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請雞進竹林,除了草,還吃了蟲,而且有效改善了化學藥劑對環境的污染。
好處還不光這些。到了出筍的季節,毛師傅發現養了雞的地方,地肥了,竹筍也越長越好了。
朱菊林:這個筍我估計大概一斤左右,就是500克左右,口感很好。
這個春筍的質量是絕對好的。主要好在哪呢,這個比較白,全部在泥地下挖起來,這個筍也比較嫩,比較鮮美,為什麼?這個説明這個肥料也比較不錯,我們去年這個地方,都養過雞的。
竹筍要想增産,施肥是關鍵,這上好的肥料就是雞糞!
氮肥對竹筍的增産效果最顯著,牛糞、豬糞、雞糞當中都含有氮肥。而雞糞既富含養分,發熱量還高,能增加竹林的地溫,促進筍芽的萌發和生長。
毛曉才:這個在竹林雞沒有養以前的話呢,一般的話呢,春筍只有500公斤每畝産量,600公斤這麼樣,那麼你雞放養以後啊,上等山的話,它能夠那個産量到了1000公斤到1200公斤這個樣。
這增産的不光是春筍,冬天的冬筍、夏天的鞭筍,産量和品質也有提高。而複合肥的使用從原來的150公斤,減少到現在的三四十公斤。新生的竹子長得也比前帶勁,又粗又壯,葉片的面積擴大了,葉色也更濃了。
朱菊林:竹子和雞是兩個不同的物質,我們把它人為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呢,主要呢,是利用竹林的空間進行養雞,這樣呢,又充分利用了植物的土地,那麼還有呢,充分利用光能,養雞呢,主要有三大好處。一是為竹林增加肥料,增加有機肥料,第二,能夠為竹林除蟲,第三還有能夠除草。
您看,這開進竹林的土雞,還真幫了大忙了。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2008年,作為浙江省綠色竹筍的生産基地終於建了起來。自打引雞進了竹林,竹子越長越壯,筍也越産越多。有了示範戶的帶動,村民們看到了增收的希望。不用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宣傳,大傢伙都對竹林養雞動了心。那養殖這一塊能不能帶來更多收益呢?
從2006年開始,毛師傅的竹林裏,前前後後有上萬隻雞忙上忙下的。它們不但成了竹林的好幫手,産生的經濟效益也不差。
毛曉才:銷售最旺盛的時候,最旺盛的時候,一個月大概一千多羽就銷售出去了,包括批發。最好的時候是40塊錢一公斤。
40塊錢一公斤,這比一般的肉雞貴出近一倍呢!可人家貴有貴的道理,在竹林裏跑大的雞有自身優勢,臉紅,毛黃,腳力壯,一看精氣神就知道是散養的,拿回去做菜,滋味就更地道了。
毛曉才妻子:他們一吃哎呀,你們這個雞這麼好啊,很香很香的,燒出來香的不得了,我們在那個樓下燒樓上大爺你們燒什麼東西啊,這麼香這樣的,就是喜歡吃了。
在江浙一帶,一直都有無雞不成宴的説法,這裡的消費者,買土雞可是非常的挑剔。別看市場上散養雞挺多,但品質並非都一個樣。
毛曉才妻子:看它的肉,這個毛孔細不細,如果它的毛孔細的話,就是那個這個雞養的時間長了,那個肉質好,就是,如果這個毛孔粗呢,這個時間還不到。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那毛師傅養的雞要多長時間才能上市呢?
毛曉才:圈養就是它的80天左右就可以出欄了,我們要6個月。
六個月?準確的説是177天。有的肉雞兩個多月就上市了,您説,這裡的雞六個多月都忙什麼呢?
您看,小雞買回來,先要育雛吧!等它們能吃能喝,下地跑步,這就過了一個月了,接下來就是適應環境期,然後全面開始散養,每天早出晚歸進竹林鍛鍊身體。
毛曉才:白天這個時間長,天亮的早,一般六點半到六點這個時候就開始放養了。到晚上的話呢,隨它,它願意早一點回來就早一點回來,晚一點回來就晚一點回來,大概也就是太陽快下山的時候它就回來了。冬天一般的話,就七點到七點半,就放出去,晚上的話呢,一亮它自己就回來,一般到5點以上就回來了。
每天都這麼鍛鍊,長肉不就慢了嗎!
晚上它們吃飽喝足了,往那兒那麼一趴,長二兩肉,白天山上跑幾圈又少一兩,這加加減減,要長到三、四斤,可不就得四個來月嗎!但鍛鍊是絕不能少的,它直接關係到雞肉的品質。
不過,照這麼個長法,雞是不是要喂很多飼料呢?
毛師傅的經驗是:一天兩頓就夠。
毛曉才:一般情況下呢,因為我們鼓勵它自己自行的覓食,所以説呢,我們早晨我們下意識喂一點,喂是喂的,喂的少一點,晚上一定要喂吃飽,因為晚上它睡覺的時候是長肌肉的時候,長身體的時候。早上大概喂幾分飽啊?喂四成吧。一個是玉米、稻穀、米糠、米、剩飯都可以。反正不是配合飼料。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您看,這饑一頓飽一頓的喂法,還很科學呢。
毛師傅的雞吃的有保證,活得更自在!和那些圈養的雞比起來,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竹林裏撒歡。空氣清新不説,夏天曬不著,還有山泉喝,快趕上世外桃園了。
這麼來看,六個月的生長期,慢是慢了點,但雞肉的品質相當有保證。
您説這雞養出來能不招人喜歡嗎?
在當地農技推廣基金會和省科委的支持下,經過幾年實踐,“竹林雞”套養新模式,年收益比常規的竹筍林,每畝可以增收一倍左右。
朱菊林:對比以後純利潤我們通過數字,每畝(比常規林)增加1019元。收入超五千,純利潤超三千,一般來説,這都是有的。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這增加的收入是從哪來的呢?原先的一畝竹筍林,現在有了三份收入,一年可以砍一批老竹,挖三季竹筍,飼養的土雞還能賣個好價錢。這麼一算,大傢伙心裏是越來越有底了。雞好,竹林就好,而養雞的收入又是增收的大頭,為此,毛師傅還總結了一些養殖上的經驗。
請雞進竹林,這事兒看起來容易,卻不是把雞隨便一放那麼簡單的!
對於承包了幾十畝竹園的毛師傅來説,照看幾萬棵竹子不算什麼,領導幾千隻雞卻是動了番腦筋。
要沒點耐心跟技巧,它們可不會那麼聽話。
毛曉才:起先放出去的時候,它不可能跑的很遠,離這個雞圈也不過是10米。放養3天以後,有可能20米了,時間長了50米、60米這樣。
您看,這雞可不像咱希望的那樣,一開始就奔山裏!
它們對室外的新環境,需要慢慢地適應。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為了減少雞對環境的過度關注,毛師傅就用食物進行引導。這前進的每一米,可都是靠玉米粒兒鋪出來的。
撲拉拉的一大群雞,各吃各的,如同散兵游泳,要讓它們統一行動,還需要有一個口令。
統一的口令加上食物的誘惑,一個多月,雞群就慢慢習慣了上山這事。
既然,養殖增收快,那是不是雞養得越多越好呢?
雞不在多,夠數就行,控制好土雞的飼養密度很重要。
朱菊林:看是不是這個雞能給添到足夠的天然飼料。
雞的數量如果太多,每畝林地間,草和蟲子不夠食用,就要補充飼料,這樣會增加成本。
另外,要看雞産的肥料夠不夠竹林的需要。如果雞的數量太少,還要加施其它肥料。
那麼一畝地養多少雞合適呢?
朱菊林:去年我們搞了50羽、100羽、150羽三個對比,那麼一般來説呢,100羽以內比較合適的。
毛師傅把20隻雞關棚24小時,稱出雞糞的總重量,然後算出來一隻雞一天平均産糞為0.5公斤。從施肥的角度説,每畝養100隻雞,100天增加雞糞500公斤,就能保證一畝竹林一年所需的養份。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那麼,如果有八十畝竹園,能不能一次就養上八千隻雞呢?
毛師傅的做法是,把八千隻雞分兩批飼養。第一批先進4千隻雞,3月育雛,到7、8月銷售,第二批八月育雛,到元旦前後銷售。
分批飼養容易管理,而且,地多雞少,在保證飼養密度的情況下,適當地可以進行輪牧,保證天然飼料源源不斷地供應。
但是分批飼養要保證全進全出原則。也就是説第一批雞銷售完,對籠舍全面消毒後,第二批雞才可以進舍,這樣不會交叉感染,減少了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另外,由於生長期長達177天,所以每批雞至少要進行三次防疫。
陳榮慶:一般是那個小雞出生到20天的時候一次,到70天一次,120天一次。
細心的觀眾可能還要問,雞在林子裏,見草就吃,遇蟲就啄,那鮮嫩可口的筍,它們也會來上兩口吧,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我們同樣可以在時間上合理安排。
朱菊林:儘量爭取利用好養雞季節和出筍季節的關係。
陳榮慶:一般那個雞放養的時候呢,那個避開那個出筍的高峰期。一般是3月份到4月份之間的那個出筍期最旺季的時候(不放),過了5月份那個春筍已經開梢了,就不要緊了。
第一批雞的放養從五月份開始,錯開了春筍的高峰期,第二批雞則是在九月份放養,又避開了夏天鞭筍的高峰期。這樣就避免了雞吃竹筍的問題。
看來這妙西鎮的農業人員還挺有辦法,不過兩三年的時間,多了這麼些帶翅膀的傢伙,就把種植跟養殖結合到了一起,兩不耽誤。管理上雖然粗放,細節上卻是經過科學設計的,既節約了空間,又實現了食物和養份的循環利用。一畝地,三份收益,稱得上是高效、創新的新模式。
>>進入 科技苑 空間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