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傳統水墨畫,由於它特殊的材質 —— 宣紙、墨、毛筆、數量有限的礦物質顏料、水、絹等,多半以墨色為主。沈灝《畫塵》有雲:“水墨為上。”誠然,“然操筆時不可作水墨刷色想,直至了局,墨韻既足,則刷色不妨。”
在油畫或色彩學俗稱的所謂中間色調、灰色調、淡色調等,而在中國繪畫中,用詞更為抽象、文學性,稱之淡逸或淡墨;對比色、高彩度色稱之“沉厚”,“秾艷”。在墨色中,“濃墨”、“積墨”、“焦墨”屬“重色”、“重彩”。
惲壽平《甌香館畫跋》曰:“前人用色,有極沉厚者,有極淡逸者。其創制損益,出奇無方,不執定法,大抵秾艷之過,則風神不爽,氣運索然矣!唯能淡逸而不入于輕浮;沉厚而不流於鬱滯。傳染愈新,光暉愈古,乃為極致......俗人論畫,皆以設色為易,豈知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如入爐篝,重加鍛鍊。火候稍差,前功盡棄。三折肱知為良醫,畫道亦如是矣。青綠重色,為秾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淡矣,而愈見秾厚為尤難。”
古人論色彩,其深文法理精深微妙,重“心理”與“哲學”,而非技法性、經驗性之單一傳授。以上論述之簡單原理,即色彩可分厚重濃艷與淡雅抒情兩大類。色彩之創意,是無調色配方的,大致而論,用色過於濃艷、火氣,反而不能令人快感而無趣。色彩淡雅而不輕浮、厚重而不鬱悶,創新意方可勝古人。一般人以為塗色較易,哪知道調色、用色之難,如同冶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畫畫如同久病成良醫,久而久之,方知用色之道。用冷色或彩度高的濃艷色去凸現厚重與力度較為容易,淡雅之淺色調 —— 中間色或灰色調較難度高,而淺色的調子又不失厚重之感,更是高難度的。
以上畫理原則十分精確,用於油畫,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