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氣韻”二字,就其本意乃是指文章、書畫之風骨和意境,但在美學和繪畫論中,卻是十分深刻、抽象的繪畫哲理。西方由古至今的油畫,看不出有何“氣韻”。其古典藝術,基本是追求形體美和真實美,近現代藝術,不斷追求形式變化、色彩震撼,比較個性化、情緒化,但與氣韻的境界無關。
中國的書畫除表象的美感外,更注重內涵與功力。觀中國書畫,不難感受“氣韻”、“神韻”,“韻味”之説。但這一切感覺要過渡、運用到油畫技巧,滲透油畫創作境界,卻是高難度的創舉。它不是簡單形式轉換的問題,乃是創作的精神境界和感覺修養問題。
在零散的中國畫論中,很難系統歸納或具體詮釋“氣韻”之定義。但歷代書畫大家均探討“形似”與“神韻”之法理。
中國的美學哲理與西方藝術概念略有不同,單就“形體”本身而言,西方藝術基本認為物體之物像是客觀的,與人的精神因素無關,例如點、線、面、方塊、三角、圓形。因此人要懂得造型原理,從而去設計、安排、組合物象及色彩,但中國美學哲理,立足於人的精神感觀,任何人所視物象都是通過人的精神系統感覺到的,即使點、線、面、方塊、三角、圓形也有神韻,花草樹木、一磚一瓦皆是情,“神韻”、“氣韻”的深度是無止境的。因人的精神境界和品格不同,從而對“神韻”、“氣韻”之理解也有所差異。它是較為抽象的精神符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作者:厐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