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天骨開張”的背後

——楊力舟藝術風格探尋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5日 15: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激蕩澎湃,天骨開張,氣勢恢宏,意氣風發”,看過楊力舟繪畫的人大多如此評説。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但心中卻總淤結著什麼,似乎無法打開,於是乎,總想找個機會來做一探尋,找一答案。

       終於邂逅了楊先生。楊先生公務繁忙,但當我表明來意之後,他欣然應允。因為第一次會面,楊先生不知我來龍去脈,怕我為一介“盲者”,使我尷尬,於是他總揀些通俗易懂的話給我聽。我暗想,與其一針見血的説明自己的身份,告訴他“我懂這個,那個,您該説什麼什麼,不該説什麼什麼”,這樣表明自己太不謙虛,不如從他平易的話語中探其獨到的見解。心一橫:“乾脆!裝做什麼也不懂!”

       未曾想,如此一來,“棗樹橫掃一棍,柳樹上掉了皮”,歪打正著!不矣樂乎!楊先生從他的藝術道路談起,此時我才知道:先生早年就讀于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後遭遇文革,之後上中央美院研究生兩年。

       曾見過先生書寫大幅李白詩書法:“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氣勢磅薄,筆力剛健,極盡大氣之能事,觀其筆道,番然為“瀑布遙挂”“飛流千尺”“煙霧紛飛”的朱撲克清筆下“瀑布”!意境悠遠,生氣盎然。後查看資料,見其文革後他創作的大幅繪畫作品《黃河在咆哮》,更有異曲同工之妙!除卻題材變動,而其中貫穿于前後始終的,那就是那種不變的驚天動地的“氣勢”!

       試著詢問楊先生是如何練就這以氣取勝的本領時,竟然不可思異地戲劇性的發現,這要得益於十年“文革”。1966年,楊力舟美院畢業後,回到山西太原一印刷廠工作,他從簡單的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工藝美術入手:美術字、標語、信封設計、宣傳畫的描繪,毛主席肖像的繪製……突然之間,他成了名人,因為他美院時期的寫實功能得到了再現,他用油彩描繪的毛主席肖像,竟然是那麼的生動,惟妙惟肖,有血有肉……在那個年代裏,會用油彩表現人物的人不多,一時間他也就成了名了,他被各地領導爭相邀請去畫毛主席肖像,無意間成了他走出學校大門後的一種最鍛鍊他繪畫功底的機會。接下來的日子裏,一直瀰漫著的政治鬥爭氣氛,“打倒美帝國主義”,“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等需要大量的宣傳畫,這也成了他鍛鍊自己的一個好機會,試想:一張六米長、四米高的木板上,用比胳膊還要粗的木炭條,倒退一百米,猛跑著一下子躍上桌子上放著板凳上,“刷刷刷”大木炭條一揮,勾勒出比真人大幾倍的人像,拎著水桶裏的顏料,潑上去。那種力量、那咱氣魄、那種涵納百川、氣壯山河的張力,能不讓人振奮嗎?!再加上準確無誤的造型能力,一次又一次的描繪,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練就了畫家的控制畫面全局的能力,也練習了畫家的造型功底。的確,楊力舟今天之所以以氣勢著稱的畫作轟動過去及當今的美術界,與當時的那種無意中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不過,回想起來,今天對“文革”中的藝術表示肯定的説法至今仍然是比較少見。然而,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審美觀來説,一個藝術種類、藝術風氣、藝術潮流只要它存在過,輝煌過,肯定有它存在的價值,有它存在發展的原因,我們不能一概的否定些什麼,肯定些什麼,而且它影響存在至今總有它的道理。楊力舟在這種潮流中,他成功的把握了他們的藝術道路,所謂“適者生存”嘛,在充滿苦衷的那些年月裏,在知識分子遭貶的日子裏能夠從事與自己相關的職業已經不錯了,再説,他沒有用繪畫的手段去“整人”,他沒去批判“走資派”,也沒有去粉飾那些所謂的“革命”,他把自己無論是從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思想還是列賓《不期而至》、《伏爾加河的縴夫》那種批判現實主義思想,還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思想,作為自己的指導,他只是一心一意去描繪,用心去思索,用思想去描繪,在藝術上整理表現現實中的人物和生活,《平型關大捷》、《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愚公移山》、《太行鐵壁》,他沒有用式樣的框架去造“藝術”,而是別出心裁的用心描繪那些活潑的、生活化的、平實的人物和活動。這一點,就今天的藝術家來説,實在是難能可貴!

       今天,也許有人會問“他的畫天骨開張,難道就不畫細膩的東西嗎?”問的好,他當然畫!有勁的詩情古韻的《琵琶行詩意》,也有《青青小草》的童稚;又充滿祥和氣氛的《農樂圖》,也有《耕春圖》的溫潤。除卻畫家的紀實天賦,還有畫家細膩的感情,而在詩情古韻上,應歸功於他在美術館工作期間,得天獨厚的收藏鑒賞,在他努力為中國美術館建設發展的同時,在公務繁忙之際,沒有忘記他手中的畫筆,在飽覽大量古今名作的同時,畫家的眼光高了,技巧更成熟了,還有那火熱的心情,在詩情古韻的沐澤中,更加細膩趨勢……畫家不是固步自封的,他在盡他所能的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探索。

       看過楊力舟大幅作品,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的人都明白,除了他氣勢恢宏的氣氛營造外,給人以強烈震撼的便是他對繪畫、書畫作品的感情投入思想共鳴,還有他對藝術上的思索,每一幅作品都是那樣的煞費苦心的經營,身體力行的實踐……

       他説:“藝術離不開生活,要在實踐中思索,要在思索中實踐,盡可能的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同時,不要苛求環境,畫家要學會適應,盡可能的發展自己的愛好……”可以這麼説,今天的楊力舟進化論是他根據牧區生活印象畫就的人物鞍馬,還是他的趕集、吹樂、串親,還是他筆下的老漢、胖嫂、土妞、屯娃,不但沒有故作天真的無病呻吟,也沒有那種刻意的式樣刻化,有的只是對以往生活思索和熱愛,有的只是情緒激越的畫面,奔放熱烈,甚至充滿野性的色彩,飛動流暢的用筆,飽滿的構圖及個性的強化和張揚……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生活。

       他是一位從生活中走出來的藝術家,他的藝術離不開生活。

熱詞:

  • 楊力舟
  • 藝術家
  • 國畫家
  •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