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周思聰與幾位畫壇大家的情誼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0日 11: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周思聰是我國20世紀美術史上傑出的女畫家,一生留下了不少極具影響力的佳作。在她的藝術生涯中,她曾受教于蔣兆和、潘絜茲、葉淺予、李可染等畫壇大家。從她進入中央美院學習到進入北京畫院工作,這幾位大家一直關注指導著她的藝術,成為她畢生的藝術導師。幾位大家和她互勵共勉,以才相惜。她用自己的畫筆以獨特的方式感謝慰藉師長,而且其《畫家蔣兆和像》、《長白青松》、《李可染先生肖像》等具有感謝慰藉意義的作品背後都有著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蔣兆和先生是周思聰最直接的藝術導師。還在上中學的時候,周思聰就看到了蔣先生的代表作《流民圖》,併為其中描繪的血淚蒼生和畫家的人道主義情懷感動不已。在中央美院讀三年級時,她被分到了“蔣兆和工作室”學習,這就使她更加直接地接受蔣先生的教誨了。她景仰蔣先生,多次為其畫像。在學生時代,有一次,她就背著畫夾闖到蔣先生家,説要給他畫肖像。蔣先生不但沒有責備,反而放下手裏的工作,認認真真地為她做了一次模特,並且在繪畫過程中不停地指點她。這讓她更加敬重蔣先生的人品。她的畢業創作畫的就是《蔣兆和先生肖像》。1973年又畫了一幅《畫家蔣兆和像》。畫中的蔣兆和,嘴角緊閉,目光深邃犀利,但又不失慈祥,是一位正直和藹的師長形象;他背後的《流民圖》,映現出他心繫蒼生的博大襟懷。這是周思聰對師長無言的評説,也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對蔣先生藝術成就的肯定,對蔣先生無疑也是最大的慰藉。1986年,蔣先生病危,周思聰前往探望。蔣先生去世後,周思聰撰寫了《沒有墓碑,沒有悼文——懷念蔣兆和先生》一文,説蔣先生雖然沉默寡言,其實卻是“奮力吶喊的人”。

  潘絜茲先生是周思聰的同事,亦師亦友,兩人曾同在北京畫院及北京美協任職。1972年的一天,在黑龍江虎林插隊的潘先生的女兒潘紋宣在撲滅荒火的戰鬥中犧牲。潘先生因失去愛女而無比悲痛。他的家人寫了好多封信,想通過給潘紋宣爭取一個烈士稱號來安慰傷心的潘先生,但是最終卻沒有爭取到。潘先生的情緒愈發低沉。為了安慰潘先生,周思聰以潘紋宣這個生活原型為主人公,于1973年創作了《長白青松》。在畫中,周思聰讓潘紋宣“活”著回歸母校。為了更生動逼真地刻繪人物形象,她向潘先生借了潘紋宣的照片,讀了潘紋宣寫的日記,還到潘紋宣生前所在的學校寫生、訪問。這幅作品,一問世就感動了億萬觀眾,其“紅、光、亮”格調和知青題材以及表層的頌揚主題是符合當時的政治大背景的,但更多的觀眾是被畫中在動亂年代所抒寫的師生情感、人情味兒打動的。許多人都不知道這幅作品最初的真實意圖是為了安慰一個痛失愛女的老人。潘先生的女兒沒有得到烈士稱號,卻在周思聰的筆下成為永恒,潘先生也是深感慰藉。

  葉淺予先生是在藝術與生活等多方面上給予周思聰持續關照的一位導師。周思聰在中央美院學習時,有一回,葉先生帶領學生們到河北束鹿農村實習。實習期間,周思聰畫了一幅題為“我病了”的畫,葉先生慧眼識英,認為這幅作品的構思不同凡響,它跳出了當時的政治宣傳窠臼,從實際生活中發掘題材,表現真情實感。他覺得應該提倡這種有真情實感的創作構思,並且鼓勵周思聰保持這樣的理念。周思聰畢業以後,葉先生也一直關注著她的藝術成長,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他多次告誡周思聰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摒除浮躁,多下苦功,冷靜面對名聲金錢。這些教導對周思聰影響極大,使她即使在成名之後依然保持著一顆平常心,堅持著謙和樸誠的人生操守。1995年,葉先生去世,周思聰在自己重病在身的情況下撰寫了《我們永遠想念他——葉淺予先生》一文,表達對恩師的深切懷念。

  周思聰與李可染先生的師生情誼更是密切。1958年,周思聰剛剛考入中央美院就登門拜訪了李先生。後來,李先生帶領學生們到頤和園寫生。課後,他挑選了周思聰繪製的一幅畫,親題“頤和園一角”,並推薦到維也納參展。這幅作品,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國際青年美術作品展覽會上榮獲銀質獎,這極大地鼓舞了周思聰的藝術熱情。1959年,周思聰節衣縮食攢錢買了一本李先生的畫集,捧了去見李先生,李先生在上面題寫“天道酬勤”四字激勵她。李先生去世以後,1996年,一家出版社要為他出版一本畫集,根據編輯的要求,畫集採用宣紙印刷,裏面的作者像就不能採用攝影作品,要用一張白描人物肖像,這樣才能保持整體格調的一致。讓誰來畫這張肖像呢?李先生的家人先想到了周思聰,但隨即考慮到她此時已是重病在身,就決定請她的丈夫、著名畫家盧沉來畫。李家人拿了幾張照片去交代給了盧沉,可是後來周思聰還是知道了此事,説還是由她來畫,並打電話請李家人又補充了幾張照片。之後沒幾天,李家人接到電話,説周思聰過世了,當時大家都沒心情再問肖像的事兒,而且非常後悔,覺得不該去煩勞一位臨終的人。後來,盧沉在整理周思聰的遺物時,意外地發現了這張《李可染先生肖像》。這是周思聰在自己的手已經無法執筆的情況下,用兩根手指夾著毛筆畫成的。當時雖然有照片,而且她也承受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痛楚,但她絲毫沒有在藝術上偷懶,並未依著照片敷衍地畫,而是嚴肅認真地創作,畫出了她對恩師的獨特感受。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仍堅持為恩師繪製肖像,並且是純粹的藝術創作,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幅白描肖像,也成了她的絕筆。(來源:《中國書畫報》2010年第11期)

熱詞:

  • 周思聰
  • 國畫家
  • 藝術家庫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