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曾有人説,周思聰是自李清照以來中國最偉大的女藝術家。在美術圈外的人聽來,這種評價也許過高,但周思聰的確是公認的傑出畫家,給人們留下了豐富的藝術遺産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她有著超人的天賦和悟性,是新時期以來中國畫當之無愧的引領者。前段時間,北京畫院舉辦了“我愛平凡的人----周思聰創作及寫生作品展”以紀念這位女畫家的早逝。
去年是周思聰老師誕辰70週年,她是1939齣生,1996年去世的,去世離現在已經13年了,時間過得非常快。基於很多周思聰先生的老同學、老朋友們一直在呼籲,北京畫院就舉辦了一個中小型的特色展覽。
這個展覽與原來辦過的周思聰的展覽有所不同,從展覽的策劃,展品的徵集上應該有全新的特點。有感於當今的美術創作狀況,在這幾年的創作過程中,我感覺到我們在主題創作上的缺失,這些缺失就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向周思聰這樣的前輩藝術家們學習創作經驗,他們的經驗是很需要總結的。這些經驗包括她在主題構思,立意、收集素材、創作的過程等等方面。基於這些原因,我想通過這次畫院策劃的展覽,通過周思聰在“文革”及80年代的一些創作,與她所收集的素材──素描、速寫作品進行對照,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一個周思聰的展覽,讓大家來了解周思聰作為一位人物畫家,一位創作出很多經典藝術的中國畫家的創作過程,從中來探索她在創作中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希望對當前的美術創作、美術發展提供借鑒。從這次展覽作品的來源來講,囊括了北京畫院收藏的周思聰的作品,周思聰家屬收藏的作品,還有一位收藏家李志遠先生提供的畫稿、速寫。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整理、對照、研究、編輯並出版畫冊,這樣就能夠比較完整地梳理出周思聰在那個時期的創作狀況。
我是從1972年開始跟隨周思聰老師學習的,當時我是工廠的業餘作者,見到她在美術館展出的作品《穿新鞋跳新舞》之後,我就一直跟著她與盧沉老師學習。我感覺周老師平時很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對普通人的熱愛和關注,她完全是以一種藝術家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從生活中發掘一些她有感而發的構思。比如她在1972年創作的《穿新鞋跳新舞》,到後來的《山區新路》、《長白青松》,之後又畫了一批礦工的生活速寫,礦工的寫生、農民的寫生,我都跟著她與盧沉先生一起參與了。通過這些活動,我感覺周思聰先生是通過寫生去了解她所不了解的、又想去表現的題材。比如説京西煤礦,她就跑了很多次,在這之後,她産生了很多表現礦工題材的作品。還有《山區新路》這幅作品,她在畫面中描繪兩個小孩給修路工人送水的場景,特別生動地反映出她所觀察到的、所發掘出的新意。這些是她自己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後昇華的立意構思。這一點我覺得《長白青松》體現得更為明顯,因為在這幅作品的後面有很感人的故事。
周思聰一直在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她的那種情感,那種自發的對普通人的情感在創作中明確地反映出來。包括對周總理的描繪,周思聰老師對周總理的情感跟當時所有人是一樣的,她創作出那幅周總理在地震災區慰問的《人民和總理》不是偶然的。第一是源於她對周總理的情感和周總理對周老師人生的影響,第二,邢臺大地震對周思聰的震撼和她自己人文情懷的觸動,才使她産生創作這幅作品的衝動。另外,她又花了很長時間去邢臺體驗生活,了解生活,回來才開始進行創作。從周思聰的藝術道路來説,這是她創作的旺盛時期所創作出的作品,表明她一直在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她也一直在説喜歡平凡的人,喜歡靜謐的大自然。正是因為這樣的精神,才産生出這些影響後人的作品。
70年代初,她從幹校剛回來的時候,我們經常一起去大車店。因為在北京周邊趕車人住的旅店裏全是拉馬車的車夫,我們經常到那裏去寫生。裏面都是大通鋪的炕,一進去,好多歇腳的人就一個一個地到我們跟前為我們做模特。從那個時候起,她畫了很多幼兒園的寫生、工人的寫生,還到機械廠去寫生,後來又去京西煤礦寫生,其實從煤礦寫生,她萌發了一些對後來創作的衝動。到了80年代的時候,她去了彝族地區,後來我們又一起去了西北,再後來她又去了遼西、福建,畫了那些少數民族題材的畫。
其實在她看來,作品中少數民族人物的服裝並不重要,她要表現的是深層次的東西。從她一步步的寫生活動去研究的話,對一位藝術家創作的源泉和把握來説,很多創作的源泉和靈感是源於生活當中的。因為當時的藝術家只有靠自己的眼和手中的筆去把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