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畫家董希文的藝術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7日 15: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董希文同志的作品,近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稱讚,他是目前在群眾中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

       董希文同志是一個雄心很大的畫家,他熱情地追求激動人心的重大事件作為創作題材。一九四九年的"北平解放",一九五零年的"生産自救",一九五二年的"抗美援朝",一九五三年的"開國大典"和一九五五年的"春到西藏",都可以説是屬於這類性質的作品。目前,他正在根據前年所蒐集的紅軍長征路線的寫生畫,製作"紅軍過草地"和"遵義會議"巨幅油畫。作為創作素材的長征路線的寫生畫,雖然是些生活片斷和自然一角的描繪,但由於與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事跡有著聯絡,就容易令人觸景生情,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不久以前,這些作品在中央美術學院展出時也受到廣泛的稱讚,給成千上萬的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人以為董希文同志的作品受人歡迎,主要是歸功於他所選擇的題材好。這種看法也正確,也不正確,為什麼有的畫家反映重大題材的作品,並沒有受到歡迎?而且很快地從人們的記憶裏滑走了?由此可見,作品的題材與作品受不受歡迎,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對後者起作用,但是不能起決定作用的。藝術作品所以能夠吸引人,感動人,為人喜愛,甚至百看不厭,是由於藝術家以巧妙的手法把生活形象化了。

       這種把生活形象化的藝術力量,只要看一看董希文同志的作品,立刻會發覺到的。其中最顯著的一點,就是畫家的感覺力非常敏銳。這突出表現在長征路線的寫生畫上;幾乎每一幅畫都表現出作者捕捉形象的能力極其高妙,能在短促的時間內把形象真實生動地描寫出來。董希文同志的敏銳感,主要來自他對對象有熱情、有感受,因此塑造的形象總是情緒飽滿,富有生氣,雖然畫得很粗,而感覺卻很細膩,顯示了"精中有細"的好處。表現在用筆上,他落筆迅速,任意縱橫,氣勢旺盛,可是造型十分準確,每一個筆觸毫不含糊地貼在畫面上,組成了明白清楚的形體,想要在上面找出一筆誤筆,那是並不容易的。

       他有的作品卻畫得很細,如長征路線的寫生畫"班佑河畔的高草地"、"草地爛泥坑"等,可是,畫家首先捉住的,與用筆粗略的作品同樣,仍是畫面的大體。這些作品所以顯得細緻,因為畫家在畫面的大塊色上,用刀背或小號筆劃刻細線,作為叢草,在有的線頭上點上小彩點,算作野花,原來是粗略的畫面,就變得細緻異常,具有"細而不煩"的特色。

       不僅畫得準,而且畫得"狠"。有人這樣稱讚董希文同志的藝術力量的高超。"狠"的意思,就是落筆果斷,毫不猶豫,以有力的筆觸,強調突出形象的某一部分或某一點,將繁複的自然想象加以提煉取捨,促使整個畫面的色調提高,加強形象的明確性,對形象起"提神" 的作用。這樣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當然要比自然形象更集中,更洗煉,更鮮明,更美麗,更有力,在感覺上則更顯得真實。一般畫家只能做到準,而要掌握"狠"的功夫那就很不容易,因為"狠"是畫家技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綜合,它是繪畫造型技巧的高度表現。畫得"狠"的"毛兒蓋盛會",它那闊筆涂刷的強烈對比而又顯得十分和諧的色彩處理,非有高明老練的技巧和大膽果斷的魄力,是絕不能辦到的。董希文同志善於運用這種技巧描繪生活,塑造形象,所以創作出了不少表現力很強的好作品。

       董希文同志在油畫藝術上的一個最顯著的特色,那就是由於他運用了中國繪畫的若干表現方法,使得他的油畫開始具有民族的風格,這也是作品受觀眾歡迎的原因之一。自"開國大典"到"春到西藏"和後來的長征路線的寫生畫,可以看出,作者越來越深入地在追求油畫中國風的表現,而且越來越有成效,這表現在造型上,董希文同志力求中國繪畫的那種單純、明快的效果。為了獲得這個效果,他主張以"不以可變的光為重,而重不變的形"作為造型的出發點。由於他減弱和簡化了物體上複雜的明暗變化,和物體周圍的氛圍氣,而強調輪廓分明的結果,是分面造型組成的畫面,具有了線的造型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在輪廓上和物與物交界的地方顯示出來的。 董希文同志在長征路線寫生畫的某些作品中,吸取了水墨畫的某些表現技法,如以皴法畫山,以線紋畫水,畫面有流暢的感覺。這説明了董希文同志中國風的油畫,有的傾向於重彩畫的作風,有的則傾向於水墨畫的趣味,它的途徑並不是只有一條。

       單純、明快的要求,也表現在色彩的處理上,董希文同志運用那種"不重色彩的光化作用而重本色"的色彩方法,大膽略去色彩上的細緻變化,以對比強烈的大塊色彩組成畫面的色調,使畫面産生一種裝飾的效果。裝飾效果是中國繪畫的一種重要特色,它對於加強畫面的單純、明快而又富麗的色彩感覺,是起很大作用的。他的"開國大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董希文同志的油畫,常常像敦煌壁畫那樣,在大塊厚色的強烈對比之中取得調和。他總是力避色階的複雜而求大體的統一。不少風景,大膽使用了濃厚而響亮的藍色平涂天空,由於對比的效果,地上的雜亂、繁瑣的景色,就顯得單純起來,增強了畫面的美感。繪畫的體積感,董希文同志並不強調,他好用同類色或鄰接色的濃淡表現體積,以求得形體單純的效果,和便於運用近乎平涂的手法塑造形象。他儘量避免根據變化多端的反光色和空氣間隔色作畫,因而他的畫,有時就顯得有點缺乏遠近感和空間氣氛。但是它有這樣一個好處:那就是色彩鮮明,形象有力,容易喚起歡樂和興奮的情緒。

       從油畫傳統的角度來説,表現出物體在光的反射和大氣影響下的複雜細緻的色彩關係和空間關係的,才算完成了油畫表現的任務。依照這樣的説法,董希文同志的那種重不變形的重本色的油畫,是不容易完成這個任務的。因而有人認為:他所追求的中國風的油畫,由於不重視發揮油畫的性能,而把油畫所能表現的特色變了樣。

       董希文同志對這種看法是不同意的。他在他的"從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談到油畫中國風"(《美術》1957年1月號)這篇論文中這樣説:"關於油畫中國風是否會影響油畫的性能問題,我以為自古以來西洋油畫的派別、風格、技巧是很多的,甚至對於油畫的油的性能的發揮上也有所不同,許多不同的油畫技巧,發揮了不同的油畫性能,即以近代的油畫技巧來講,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把油畫的技巧看得很豐富,那末我們就不致于會把所謂油畫的性能局限起來。"這個意見,我以為基本上是正確的,因為第一:固定不為和規格一律的所謂油畫的表現性能,在油畫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並不存在。任何一種藝術,由於別種藝術、工具材料和人民欣賞趣味的種種影響,它的表現性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既然如此,要求永遠保持著油畫原來的性能,那就不可能,這是很自然的。在藝術創作上,削弱甚至舍去某些因素,強調某些因素,那是可以的,而且應該這樣做;否則,如果要求藝術創作像基本練習那樣四平八穩,面面俱到,那麼,一般作品就不易克服目前繪畫上嚴重存在著的平庸單調,缺乏個性的毛病。董希文同志不完全依照一般油畫的規矩作畫,從而創造了在傳統油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風的油畫,作為藝術創作來説,完全是正常的現象。而且他的新嘗試,在解決油畫中國風和充分發揮油畫的性能之間的矛盾問題上,是比較順當的。我們可以看出,從"開國大典"到長征路線的寫生畫,矛盾到了接近解決的階段,在許多畫上,畫面的統一協調已經代替了某些生硬的感覺。第二:退一步講,即令説董希文同志的油畫,不能算作"地道"的油畫,可是我以為:只要能完成一般油畫所能完成的真實反映生活的任務以及為群眾喜愛的話,那麼也應該承認它是一種良好的畫種。在提倡"百花齊放"和風格多樣化的方針下,對這樣富有獨創性的油畫藝術,給予支持,讓它有更高的發展,那是完全必需的。

       董希文同志在藝術上的成就,並不是偶然的來的。這首先應當歸功於他的深廣的藝術修養。素描的功夫,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這個因素,構成了他的造型能力的鞏固基礎,使他在藝術表現上有充分發揮才能的可能性。他造型準確、熟練、迅速、洗煉、生動……,那就是他的紮實的素描功夫的具體體現。董希文同志的素描功夫所以如此高強,因為他對素描下過很大的苦功,和受過嚴格的鍛鍊。遠在學生時代,他的素描就畫得極其精細、堅實,幾乎達到了一絲不茍的程度。由於他過去打下了這樣堅實的素描基礎,才能有今天的闊筆縱橫而又準確老練的造型能力。可是,目前有這麼一些人,由於不懂得或不甚懂得或不願去懂得素描對培養畫家的造型能力的重大作用,他們常常以輕率的態度,懷疑美術院校現在進行的素描學習的必要性。特別是對國畫教學中的素描學習,輕視的態度更為嚴重,竟有人認為"學習素描就是消滅國畫",因而提出了"中西分家"即中西不得結合的所謂保衛民族繪畫的錯誤方針。訓練一個具有良好的寫實能力的畫家,是否需要比較嚴格的素描鍛鍊?我認為是必要的。無論是訓練油畫家,版畫家,或是國畫家,學習素描,都是有益無害的。不學素描雖然也能成為畫家,但這樣的畫家,在寫實能力上一般是不容易提高的,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董希文同志雖然是一個卓越的"洋"畫家,可是他熱愛自己的民族繪畫,他在這方面的修養也是相當高的,而且下過不少功夫。譬如:他曾經化三年時間臨摹敦煌壁畫;經常鑒賞和研究古代各家名畫;作過"北平解放"和"祁連山的早晨"等中國形式的繪畫。董希文同志努力於油畫中國風的探索,以及這方面的成就,與他的民族繪畫的修養和對民族繪畫的熱愛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敦煌壁畫的那種裝飾風的造型基礎,這樣色彩輝煌的"開國大典"就不可能産生。

       在很早以前,有一個短時期,董希文同志曾經嘗試、研究過只講求色彩趣味的新派畫,這對於他的以色塊組成畫面的才能,和強烈的色彩感受,恐怕也有一些影響的。"毒草"可能在這裡變成了營養"香花"的肥料。

       要防止這樣一種並不良好的現象,就是現在有些從事油畫的青年,他們並不熱心學習像董希文同志那樣的深厚的基礎功夫和各方面的修養,而摹倣他那闊筆縱橫的氣魄,卻很起勁,這是不行的。無基之墻是疊不高的。

       艱苦勞動,也是董希文同志在藝術上能有成就的一個因素。如創作高二米三十三公分長四米的巨幅油畫"開國大典"限定要在兩個月內畫成,董希文同志接受了這個艱巨任務之後,就白天黑夜進行工作。為了節省時間,常常在畫室的椅子上過夜,由於畫室太小,畫幅上接房頂,下帖地板,作畫時,一會兒爬上房頂,一會兒躺在地上。這幅享受盛譽的作品,就是這樣完成的。那紅軍長征路線的旅行寫生,更是艱苦,畫家足有半年的時間,是在艱險路程上度過的,肩背二十多斤的畫具,翻雪山,過草地,這樣的行軍已夠辛苦,而且因為是跟電影攝製隊搭夥走,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行動,反而別人停下休息,宿營,到常常是畫家開始工作的時候。為了不放過一個好場面,有時騎在牲口上邊走邊畫;有時一手拿著乾糧用餐,一手拿著畫筆寫生;有時還站在雨中作畫……就在這樣緊張勞動的情況下,畫了二百五十多幅。這些畫,多半是鑽空子畫成的,每幅畫的時間一般都很短促,可是畫得卻很充分。

       艱苦勞動的另一面,董希文同志的鑽研精神很突出。他創作時總是要做許多準備工作,經過長期的凝思構想才動筆的。如進行創作"紅軍過草地"的油畫,董希文同志閱讀了許多有關長征的文件和資料,訪問了許多參加過長征的老戰士;三番四復地畫草圖,又三番四復地徵求別人的修正意見,不夠滿意決不罷手。這種頑強的鑽研精神,克服了創作過程中的種種困難;同時也培養了董希文同志勇於嘗試,不守陳規的革新思想。他的具有中國風的油畫,都是由於他對油畫的表現方法不斷鑽研,探索和嘗試的結果。

       對中國傳統的繪畫,他也想打開一條道路,促使傳統的繪畫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擴大它的表現現實的範圍和能力。"北平解放"和"祁連山的早晨"這兩幅中國形式的繪畫,在藝術上成就雖然還不大,遇到的困難也不少,可是他並不氣餒,還在打算繼續進行中國繪畫的創作和對它的改革工作。

       董希文同志藝術上的成就,固然得力於他深廣的藝術基礎以及艱苦勞動和鑽研精神,但思想的因素,對他的作品的影響,則特別顯得鮮明。解放前,董希文同志畫的都是些僅有欣賞意義的圖畫,而解放後,他的革命熱情被高度激發起來,作品就大不相同,他熱衷於描繪人民生活中的重大主題,把藝術當作推動人民群眾前進的一種手段了。這難道不是思想的因素在起作用嗎?作為一個進步的現實主義藝術家,總應該主要是當代先進思想的反映者和宣傳者,董希文同志在這方面是一個好手。我們從他的作品所反映的題材來看,他是非常重視作品的思想性的。喚起他的創作欲的主要東西,常常是在生活中有政治意義的事物。就是那優美的風景畫"春到西藏",也巧妙地反映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它顯示出了解放帶給西藏人民的幸福和美麗的遠景。在這幅畫中,使我們體會到,畫家的政治敏感是很強的。董希文同志所要求的思想內容,是通過完美的藝術形式錶現出來的。如"開國大典"所表現的中國人民氣勢壯闊的偉大氣魄,就得力於畫面的構成。這幅畫,從畫面左邊的一排紅柱子的透視方向來看,在畫面的右邊--麥克風的近旁,應當畫上一根紅柱子才合理。然而,畫家卻不這樣做,由於他大膽地去掉了這根把畫面劃分為二而佔畫面面積極其龐大的紅柱子,畫面就顯得開朗、完整,而且在視覺上也很自然。在透視的創作性的處理上巧妙地解決了天安門上下的聯絡,顯得這個偉大的場面具有渾然一體的感覺。又如描寫勘察隊員的"祁連山的早晨",畫家把前面的高山畫得特別高大和堅實,以示勘察工作的艱巨。人物雖然畫得很小,但卻十分明顯觸目,他們舉著紅旗,拿著工具,腳步開闊雄偉地向前邁進,以示征服自然的勇氣和信心。

       董希文同志的作品,並沒有因為強調作品的思想內容,而産生生硬説教的毛病。這是由於他的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他把他的先進思想融化在他那革命熱情裏去接近、觀察,認識和反映生活的緣故。據他自己説:當創作"開國大典"時,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句內容深刻、氣勢萬丈的話,像一股巨大的力量激動著他,使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在畫家的頭腦裏形象化了,成了一個壯闊的場面。創作革命歷史畫的過程也是如此。當畫家學習革命史時,思想被紅軍的英雄事跡所激動,經過長期的醞釀,就在心中出現了一幅紅軍過草地的圖畫,這幅正在創作的歷史畫"紅軍過草地"就是這樣開始構思和起稿的。

       有人以為董希文同志的畫畫得好,是因為他的技術好。這説法對了一半,但把另一半--他的先進思想的作用抹煞了。先進思想,在董希文同志那裏,我認為是他藝術上成功的關鍵之一。事實上,固然也有一些思想並不先進的藝術家,卻作出了一些能夠真實反映生活的好作品。但應該指出:這是偶然和不正常的現象,而且,那些所謂的"好"作品,也是能達到一定的程度,不能超過自己思想水平的限制。一個進步的、老老實實的藝術家,應該努力使自己的勞動成果具有深邃的思想內容,不應該向上述的現象看齊。

       董希文同志的中國風的油畫,由於廣大群眾的熱情支持,大大提高了畫家對新風格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這種新的風格,在今後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會更趨完美的;一定能夠産生更多更好的作品,這是我的期望。我想,群眾也在這樣期望著。
       (作者  江豐)

熱詞:

  • 董希文
  • 油畫家
  • 淡雅俊逸
  • 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