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小北:《劍雨》不止是古裝武俠版《變臉》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09: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劍雨》這部武俠片中,人物性格、劇情張力以及動作場景三者的結合,可以説是近些年來中國武俠片中最平衡的。

    作為一部同時是“吳宇森作品”和“蘇照彬電影”的影片,如果我們不去理會影片背後的那些江湖糾葛,單就《劍雨》這部電影而言,它可以説是繼《臥虎藏龍》之後最好的中國武俠片。

    就故事層面而言,《劍雨》可以説是一部古裝武俠版的《變臉》,因此影片最後字幕中標注的“吳宇森作品”也還算是師出有名。但從影片整體風格來看,作為《詭絲》的導演和《雙瞳》的編劇,導演蘇照彬在《劍雨》中仍然留下了屬於自己的風格烙印,《劍雨》仍然是一部名正言順的“蘇照彬電影”。

    作為一部武俠電影,《劍雨》不但在傳統的動作場面上保持了高水準,而且在劇作結構和人物塑造方面,為中國武俠片的敘事變革創出了一條新路。中國武俠片從最早的劍仙片開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通過武俠小説和武俠電影的互動,很早就已經建立了一套基本敘事規則,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江湖、奪寶、爭霸、復仇、奇情。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作為香港電影的重要種類之一,武俠片在敘事方式上就已經達到了頂峰。如《金燕子》、《俠女》、《獨臂刀》等武俠經典所開創的故事模式,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都沒有發生什麼根本性的變革。

    中國的武俠電影一直在敘事結構上有一种先天缺陷,就是劇情線索和動作場面在電影敘事過程中相互脫節,不能互為助力。大部分武俠電影的劇情,都會在發展到動作場面時陷入停頓。國內電影評論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行將武俠片和動作片中的場景分為“文戲”和“武戲”兩種,其實就是這種劇情和動作脫節所導致的觀眾趣味的反映。從這個意義上來説,2001年由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確實是對中國武俠片的一次革命性改進。作為一部融合了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和中國武俠片傳統元素的影片,《臥虎藏龍》一片中所有的動作場面,都直接參與了人物塑造和劇情推進。雖然由於時代所限,片中仍然留有傳統武俠片所帶來的固有痕跡,但就整體風格而言,《臥虎藏龍》確實是對中國武俠片進行了一次斷代性質的革新。

    中國武俠片的上一次創新浪潮,就是以1992年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為首的新武俠電影。但新武俠電影對於傳統武俠片的貢獻,更多的在於動作的創新而非敘事模式的革新,影片劇情和動作場面在電影敘事過程中脫節的問題,並沒有在這一次的武俠片創新浪潮中得到根本性解決。而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如果究其本質,其實在故事類型上已經和傳統概念上的武俠片相去甚遠。但正是這種遠離,造就了本片在武俠片敘事類型上的一次突破。

    伴隨《臥虎藏龍》的票房成功和奧斯卡獎的認可,中國電影也掀起了一股武俠片風潮。但是從2001年的《英雄》開始,到2006年的《夜宴》結束,在諸多作品中,沒有哪部武俠電影真正能夠對武俠片在敘事結構和手法上做出實質性的創新。

    而在《劍雨》這部武俠片中,人物性格、劇情張力以及動作場景三者的結合,可以説是近些年來中國武俠片中最平衡的。即使沒有片中那些古裝俠客的刀劍格鬥場景,這部電影憑藉緊湊的劇情張力,仍然能夠吸引觀眾去關注影片中的人物命運,並被片中人物所營造出的情感氛圍所打動。作為一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稱為“古裝武俠版《變臉》”的故事,《劍雨》通過一個結構複雜但線索明晰的故事,結合中國傳統武俠電影的敘事規則,融合了經典好萊塢敘事類型,完成了一次中國武俠電影的繼承和創新。

    作為一部武俠類型片,《劍雨》的故事對江湖、奪寶、爭霸、復仇、奇情等所有武俠片的典型元素都有涉足。而這一點對於中國武俠片來説,其實也算是一個創新。江湖爭霸、群雄奪寶,以及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三條故事線同步推進的同時,主次分明,營造出了緊湊的故事節奏,整個故事忙而不亂,所有人物的情感動機和故事動力都明確清晰,觀眾在跟隨銀幕上的故事推進的同時,還能深入到電影角色內心的情感世界,可以説已經超越了觀眾對於一部武俠類型片的期望,滿足了另一部分觀眾對於一部好電影的渴望:在一個浪漫離奇的銀幕故事中,觸摸到了自己內心的世界。

□張小北(北京 影評人)原題:《臥虎藏龍》以來最好的武俠電影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