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新村當舊城,房奴打寒戰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08: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記得九十年代是房地産開發的第一波,各地挺拔的樓群往往叫做“某某新村”。如今這樣一個個的“新村”被貼上“舊城”的標簽,成了改造的對象。央視《焦點訪談》報道,雲南普洱市中心還有不少老街區,居住條件很差,但普洱市不打算改造它們,偏偏瞄準普洱新城搞舊城改造,説是要“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改造範圍包括五大片區,涉及土地500畝,建築多建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當部分甚至才建成幾年。

  不是普洱獨一處。這兩年,“最短命學校”、“最短命新房”屢屢見諸報端。今年春節前夕,江蘇常熟湖濱學校、住宅小區都被列入拆遷範圍,要建“休閒商務區”。今年4月,江蘇揚州渡江西苑小區和福運苑小區居民獲悉,腳下土地已被偷偷掛牌賣掉,使用權被二次出讓。兩個被改造區域都是建成不足十年。

  同樣的碼頭,新船進、舊船走。經濟成了碼頭的搬運工,就是這一齣一進的風流。這種“吞吐式”的房地産開發,讓我看到了人性的某種無法滿足的饜足。羅馬帝國的鼎盛時代。貴族們吃喝玩樂,山珍海味吃飽後,還想接著爽,但肚子不能容納了,怎麼辦呢?就發明一種藥,把前期吃的東西全部吐出來,接著再吃再爽,暴殄天物。

  當然某些地方這樣做不是沒有“科學依據”。不久前,某房地産著名專家説,二十年內現有中國城鎮住房要拆一半”。 他的研究結論是,建國初期的住房多以戰備房、過渡房和簡易房為主,如今大半已成棚戶區,基本上失去了保留價值;至於1979-1999年期間建設的住房,主要功能是臨時脫困,其建築格局及配套設施也已無法繼續適應城市發展需要。

  以此看,普洱舊房改造不是無理取鬧,不僅讓住著“新村”的房主時時恐懼,2000年後的新房奴們也要跟著打了個寒戰,不知何時轉眼間就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雖然英國建築壽命平均達到132年,我國只有30年。但是普洱速度是,30年太長,只爭朝夕。

  房子“性早熟”,當然需要催化劑。普洱的催化劑就是,這500畝土地拍賣後,政府可從開發商那裏獲得30多億土地出讓金。一張桌子多翻幾次臺,一塊地可以多耕種幾回,一年兩熟不夠,普洱要的是一年多熟,一塊地才能打出十塊地的糧食。

  地方賺得盆滿缽滿,只可憐了這塊地上的房主們。新房,沒住幾年就成舊房,新人被這麼折騰之下,轉眼也就成了舊人。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