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眾奴加身,中産其實也很慘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亞洲開發銀行的《亞洲中産階級的崛起》一文引起了軒然大波。報告把中産階層定義為“每天消費在2美元至20美元之間的人群”。根據這個定義,中國中産階層已超8億人,絕對規模上大於其他國家。為此新華社記者9月11日專訪了亞行報告起草者。專家解釋,文中提及群體稱為“中等收入人群”應該更為確切。因為對於中産階層定義不僅局限于收入水平,還包括價值觀、生活方式、社會地位、耐用品消費、教育領域投資等。

  中等收入人群,僅僅指收入而言,而這部分人群恰恰也是房奴、車奴、卡奴、孩奴的主力軍,遠非中産階層。單照收入,是富翁;再用多棱鏡一照,就知道是負翁。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前不久聯合發佈的報告認為,目前北京中産家庭平均月收入為10007.96元,約540萬人,在這其中,約有30%處於中上層,有70%處於中下層,面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比如像北京一個所謂的“中等收入家庭”月收入1萬元,如果購買四環內的一處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需要300萬元。這樣的中等收入家庭看上去很美,卻生活得並不輕鬆,套用時下的熱詞,算是一種“偽幸福”。一旦子女教育、醫療、老人等任何一個環節有麻煩,這樣的“幸福”估計連“偽”都成了問題。因此,“中産”這把尺子不能亂用。有專家比照稱,英文的Middle Class,照字面翻譯,是“中間階層”,沒有“産”字,但我們沿用的譯法,卻加了個“産”字。問題就出在這個“産”字。美國衡量中産階級的起點是年收入6萬美元。印度也自稱是中産階級國家,他們的標準也是6萬,6萬盧比。在阿根廷,家裏有書架就是中産,泰國研究者為了方便起見,乾脆將中産階級歸納為“帶著手機的大眾”。

  説一天花2美元就中産,就感嘆中産階級崛起了,這是一種嘲諷還是戲謔?歌手鄭智化《無産階級》唱道: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慾望很多,我的薪水很少,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壞不好,是不是就這樣平凡到老。中産階層眾奴加身,依然“包袱很重、肩膀很痛”,活脫脫一個無産階級。

  如新華社的報道稱,中國社會遠非“橄欖型”,在住房、醫療、教育、就業、戶籍和養老保險制度等方面的拖累下,存在收入差距大、貧困人口多、消費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在這些制度性的弱勢沒變得身強力壯之前,即使中産,也可能脫富致貧。日本研究者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中産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中提到,日本代表社會富裕與安定的中産階級,正在快速消失,約有八成人都在向下流動,窮者愈窮、富者愈富,M型社會即將成型。

  M型社會看似高山,卻面臨滑落的危機,8億人“被中産”又何嘗不是一種資産泡沫?夏天的泡沫裏,游泳可以享受快感;一旦冬季來臨,誰還敢下海呢?如果夏天裏不備好糧草、練好身體,修補好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等“制度救生圈”,那麼冬天來臨的時候,中産階層的禦寒能力同樣值得擔憂。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