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樊綱:難説低工資的中國正在消失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最近,關於勞動力短缺、勞資糾紛、增加農民工工資的報道屢見報端。這些報道難免引起人們的擔憂或預期——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正在消失。

    不幸的是,目前中國尚未邁出這一步,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恐怕也不會。超過30%的中國勞動力仍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而美國只有2%,韓國只有6%。另有30%的勞動力屬於農民工不幹農活,而是在工業和服務部門打工,他們的收入已經翻了一番。

    要使農業勞動力減少到勞動人口總量的10%以下(從其他地區的歷史經驗看,10%是使中國達到農-工工資均衡的比例),中國必須創造1.5億個新非農工作崗位。

    即使中國經濟保持每年8%的增速,也需要20—30年時間來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再配置並達到“充分就業”。這意味著每年要創造800萬個新工作崗位,其中500萬個提供給離開農村的農民工。

    在中國漫長的工業化進程中,工資將逐漸增長,但增速很難趕上勞動生産率。這對於消除收入不平等是個壞消息,因為資本收益和高端工資增速將快得多。但對於競爭力來説,這倒是件好事,因為中國人的工資將維持相對“有效工資”較低的水平。

    為避免嚴重的社會對立,中國(各級)政府已經有所介入,強迫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並加大低收入者社會保障網的投入。在某些省份,最低工資已經提高了30%以上。但最低工資通常要遠低於有效工資,因此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工資和勞動生産率不匹配的狀況。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中國的工資問題都要比想象當中複雜得多。名義工資或許會增長,但由於通貨膨脹,實際工資會停滯不前。即便真實工資在某些沿海城市有所增長,“勞動力過剩”也會將全國平均水平拖在一個較低的數字上。再退一步,即使全國真實工資有所增長,只要勞動生産率增速更快,中國的競爭力也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結論似乎是,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內,中國的競爭力都不會因工資增長而受到威脅。

更多 視頻排行榜